上证指数的某种规律(金学伟)


  检验上证指数的历史,我们可发现一个现象:自1991年5月以来,大盘所有重要的底都和1、3、5、8有关——

  1991年5月104点,是1;

  1992年11月386点和94年7月325点,为3;

  1995年2月524点和96年1月512点,为5;

  1996年12月855点,为8。

  这几个低点构成上证指数在千点以下的1、3、5、8式循环。随后在千点以上,大盘又重演了上述一幕——

  1997年9月到99年5月的1025、1043、1047点,是为高一层次的1;

  1999年12月的1341点,为高一层次的3;

  2000年2、3月间的1586和1593点,为5;

  同年9月的1873点和翌年2月的1893点,是8。

  这组1、3、5、8完成了千点以上的循环。

  而后在下跌过程中我们又看到相似的一幕:1514点、1339-1307点,分别成为大盘下跌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位。最后虽破了一下千点,至998,但收盘始终高于1。整个下跌过程所经历的台阶,和上升过程形成了某种对称。

  这样的表现从数理关系上讲是有道理的。1,是万物的开端;自然数从1到9;10意味着更高一层次的1的开始。而3、5、8在幅度上相等,均为前者的1.6倍。因此,这种底部的1、3、5、8式循环,实际上是股市箱型运动的表现之一。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看到另一个现象:从1994年325点开始到2245点止,每一波重要的上升行情——牛市升浪结束后,大盘调整的最大概率值和平均数均在400以上。

  1052点-512点,下跌540点;

  1258点-855点,是403点;

  1510点-1025点,是485点;

  1756点-1341点,是415点;

  2114点-1873点,是241点。

  这5波牛市的中期调整,除最后一波小于400点,其余4波都超过400点,累计平均点数为415点。对此,笔者在《股市无常又有常》中曾做过比较详细的论述,认为400点乃上证指数波动的一个常数,绝大多数的波动几乎都是以这个常数为基本单位,或以它的1倍,或以它的某一黄金分割率或黄金倍率展开的。比如2245-1514点,下跌700多点,为400的1.66倍;1776-1339点,是437点,等等。而2245点到998点,下跌1247点,为415的3倍。

  此外,从325点到2245点,3波重大的牛市行情,其上升点数都无一例外地超过700点——

  325-1052点,上涨727点;

  512-1258点,上涨746点;

  1047-1756点,上涨709点。

  其中,325-1052点是以700点结束全浪上涨;另2次都是以700点结束第一个上升波段,然后以下跌400点的方式展开一波中继型调整,然后再创新高。

  根据上述考察,我们可对当前市场作如下推断。

  首先,从1004点开始的这轮行情,应该是一波牛市开端。根据以往3波牛市“启动浪”都上涨700多点来推断,那么1700-1800之间也就成为一个正常的目标区。

  其次,根据牛市底部均和1、3、5、8有关来推断,本轮行情结束后,上证指数的调整低点或是1500点之上,或是1300点之上,其他点位暂时可不予考虑。如果以1300点为未来调整的底部,那么,要满足中期调整以400点为基本单位,其高点也应在1700之上;如以1500点为调整低点,那么,要满足400点的基本下跌单位,就应涨到1900点以上。平均下来,约在1800多点。由于到本周为止,日线级5浪已经成型,而月线3浪和周线3浪还在运行中,因此,在1700点之上先完成1238点以来的日线级5浪,但整个行情最终结束于1800点之上的概率是存在的。

  之所以提出这一概率,还鉴于下列理由:上证指数下跌1200点以上的大级别调整迄今为止只有2波。一波是1993年1558到1994年325点。这波调整结束后的第一个升浪涨到1052点。首先,1993年也就是上一轮牛市高峰年的上证指数年平均值是1050点。其次,由1558点到325点,其几何二分位是711点;而711到1558点间的几何二分位是1052点!711强劲突破后到达1052点。

  同样,2000年上证指数的平均值是1866点,2001年是1800点。2245点到998点的几何二分位是1496点,而1496到2245间的几何二分位是1833点,正好在1866和1800的中间。

(因从杂志摘录,无网址,只好说是原创。文章太好,与诸位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