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闭幕后,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高潮,纷纷举办理论骨干培训班、邀请十七大代表、有关专家学者或报告起草人作报告进行学习辅导。为了帮助全国人民尽快地、全面准确地领会十七大精神,采取这些举措是可以理解的,某种程度上也是必要的。但是轰轰烈烈的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不和谐的音符,甚至出现了庸俗化的倾向和势头。
笔者有幸作为理论骨干参加过省委讲师团的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培训班,听了一堂辅导课,真是别有洞天啊,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为奇闻共享,录之让世人一辩或辨:某公身为讲师团副主任,声如洪钟,似大嘴和尚,动情处或得意时,经常会保持嘴成张开状数十秒钟,甚为夸张,初觉有趣,渐觉实在无聊透顶!!此公开口就说,没想到胡锦涛总书记身体这样好啊。让人乍一听就大吃一惊:此厮何得与总书记如此熟络耳?焉能知道如此详情?再听才知十分滑稽和庸俗。原来他所说的总书记身体好,竟然源于是总书记在作报告的过程中两个半小时只喝了一次水!!
真是莫名其妙啊,总书记喝水少,可能是不喜欢喝水,或者怕水喝的多了中途得上洗手间呢,怎么就是身体好呢,这种主观臆断的语言在其宣讲中,比比皆是,全然没有一点逻辑的空间和理论的力量。
有个领导干部党代表在传达十七大精神时还说,十七大报告过程中,有人数了会场有三十七次掌声,而他数的,是四十一次掌声。自己亲自数的,确凿无疑。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党代表不将全部心思用来听总书记报告,而是去数掌声。可见本末倒置到何等地步,这样的党代表能够代表人民参政议政吗?何况,掌声多少,并不一定就一定说明了什么!有的掌声纯粹某种礼仪需要或习惯动作而已。比如,平时开会,每每都是这样的场景:当主持人宣布某某领导作报告或讲话,会场上都会立刻爆发雷鸣般的掌声,你能说,报告还没有开始,人们就是肯定报告做得精彩?很是高屋建瓴?恐怕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就是掩耳盗铃吧。
其实,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根本的是还是要认真地读懂弄通报告的文本,了解十七大召开的历史环境、时代背景、发展阶段等等,联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执政党的性质、纲领、主张等等,融会贯通,全面思考深刻领会,才能把握十七大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精髓。让人深刻领会总书记的报告,靠的是理论上说服力和逻辑上的严密性,而不是哗众取宠般空洞说教!!更不是靠卖弄一些什么花絮之类的东西,来搞笑和吸引人。况且,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毕竟没有几个参加过十七大,没有到过十七大现场,他们何得这些花絮呢,无非是道听途说或者是无中生有而已,这样的胡编乱造只能是让人生厌、生疑。
重要的是,在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客观实际,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推动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是纠缠于一些表面的热闹和喧哗。也不要轻易地就说,某某当选了常委、进了政治局就是说明了什么。年龄、结构、机遇等等都是重要因素。而不能就说是其能力如何强、政绩如何显赫——
联想到某些权威报刊和网站,堂而皇之地刊发诸如此类的文章:习近平进常委说明了什么?李克强进常委的启示,“对坚持科学发展观和重视公平正义习近平从地方走到中央表示‘果然进中常委’,对年青富有活力,为人低调和热爱学习的实干领导李克强表示‘给大学生们带来学习的榜样’,还有‘铁腕治吏、创新制度’李源潮,‘给我做事的机遇’的俞正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孟建柱等等”。这些诸如此类的现象,说到底还是在于我们的理论工作者或理论工作中始终存在一种庸俗化、低俗化的倾向和意识观念,习惯于逢迎和人云亦云。不自觉地就把自己的行动约束、禁锢起来,投其所好。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开拓思维,创造性地进行理论思维、理论论证,开创一片新天地!
笔者有幸作为理论骨干参加过省委讲师团的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培训班,听了一堂辅导课,真是别有洞天啊,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为奇闻共享,录之让世人一辩或辨:某公身为讲师团副主任,声如洪钟,似大嘴和尚,动情处或得意时,经常会保持嘴成张开状数十秒钟,甚为夸张,初觉有趣,渐觉实在无聊透顶!!此公开口就说,没想到胡锦涛总书记身体这样好啊。让人乍一听就大吃一惊:此厮何得与总书记如此熟络耳?焉能知道如此详情?再听才知十分滑稽和庸俗。原来他所说的总书记身体好,竟然源于是总书记在作报告的过程中两个半小时只喝了一次水!!
真是莫名其妙啊,总书记喝水少,可能是不喜欢喝水,或者怕水喝的多了中途得上洗手间呢,怎么就是身体好呢,这种主观臆断的语言在其宣讲中,比比皆是,全然没有一点逻辑的空间和理论的力量。
有个领导干部党代表在传达十七大精神时还说,十七大报告过程中,有人数了会场有三十七次掌声,而他数的,是四十一次掌声。自己亲自数的,确凿无疑。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党代表不将全部心思用来听总书记报告,而是去数掌声。可见本末倒置到何等地步,这样的党代表能够代表人民参政议政吗?何况,掌声多少,并不一定就一定说明了什么!有的掌声纯粹某种礼仪需要或习惯动作而已。比如,平时开会,每每都是这样的场景:当主持人宣布某某领导作报告或讲话,会场上都会立刻爆发雷鸣般的掌声,你能说,报告还没有开始,人们就是肯定报告做得精彩?很是高屋建瓴?恐怕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就是掩耳盗铃吧。
其实,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根本的是还是要认真地读懂弄通报告的文本,了解十七大召开的历史环境、时代背景、发展阶段等等,联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执政党的性质、纲领、主张等等,融会贯通,全面思考深刻领会,才能把握十七大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精髓。让人深刻领会总书记的报告,靠的是理论上说服力和逻辑上的严密性,而不是哗众取宠般空洞说教!!更不是靠卖弄一些什么花絮之类的东西,来搞笑和吸引人。况且,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毕竟没有几个参加过十七大,没有到过十七大现场,他们何得这些花絮呢,无非是道听途说或者是无中生有而已,这样的胡编乱造只能是让人生厌、生疑。
重要的是,在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客观实际,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推动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是纠缠于一些表面的热闹和喧哗。也不要轻易地就说,某某当选了常委、进了政治局就是说明了什么。年龄、结构、机遇等等都是重要因素。而不能就说是其能力如何强、政绩如何显赫——
联想到某些权威报刊和网站,堂而皇之地刊发诸如此类的文章:习近平进常委说明了什么?李克强进常委的启示,“对坚持科学发展观和重视公平正义习近平从地方走到中央表示‘果然进中常委’,对年青富有活力,为人低调和热爱学习的实干领导李克强表示‘给大学生们带来学习的榜样’,还有‘铁腕治吏、创新制度’李源潮,‘给我做事的机遇’的俞正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孟建柱等等”。这些诸如此类的现象,说到底还是在于我们的理论工作者或理论工作中始终存在一种庸俗化、低俗化的倾向和意识观念,习惯于逢迎和人云亦云。不自觉地就把自己的行动约束、禁锢起来,投其所好。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开拓思维,创造性地进行理论思维、理论论证,开创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