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电石、铁合金、化学制浆(草浆)、酒精以及产能过剩的电站、粮食深加工等,这些项目今后将很难在河南获得审批(详见
今年5月,太湖蓝藻事件引起了各地媒体的关注,也震动了各级政府。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是因为当地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大规模发展化工业和轻工业,造成湖水污染,使200万人的生活用水中断。可以说,在这起污染事件中,不是缺少行政监管力量而是缺乏群众力量,因为一些官员已经和那些污染源企业勾结在一起,早已丧失了行政监管力量。
据一份官方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仅在2006年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在面对如此之严重的污染形势之下,对污染说“不”,如果离开了群众基础,则不仅仅会成为一个环境保护的空谈和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会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直至无法生存。
让人高兴的是,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中共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了党代会政治报告中。正如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
然而,中央出台了政策固然是好事,中央政策还需各地积极贯彻执行,还需更多地方官员认识到,以污染换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取;需要更多的中西部省份付诸切实而有力的行动来加入到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中。同时,还需要群众加入到保护生存环境的行动中来,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政府做“大事”,群众做“身边事”。河南自2007年以来,全省调整了5个项目,否决了54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截至9月底,河南省环保局共否决、调整了武陟县祥云蜡助剂厂2500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栾川县科鹰钨业有限公司年产500吨仲钨酸铵扩建项目等59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可削减COD8176。1吨、削减二氧化硫1.5万吨。
在河南省政府相关部门阻止污染大项目继续破坏生存环境的同时,群众则需要对身边污染的小项目说“不”。因为环境遭到破坏,不只是破坏某个人的生存环境,而是破坏包括你、我、他在内的所有人的生存环境。而这些只是需要在政府无法及时监控到的污染行为时,群众勇于站出来举报,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