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体制外作家的生存问题
一,博客有逐渐衰落之感。
可能是笔者最近的文笔不佳,也可能是笔者没看到最好的文章的缘故。但笔者感觉到近一段时间以来,很难看到点击率过高的文章,包括笔者自己的文章点击率也明显下降。起码我知道“博客中国” 无论是热门文章的回贴数量,还是热门文章的点击率上,都没有以前风光了。还有和讯网站的博客部分,随着股市的走牛,和讯博客也有不作为重点的感觉了。有的博客网站甚至已经面临困境了。起码博客根本网站没有能力为优秀文章发放稿费,这一直是个事实。
二,中国文化人的社会地位之低。
写文章的都应该称之为作家,但这个资本喧嚣的时代作家之艰辛可见一般。无论是体制内的作家,或者是体制外的作者,都不得不面对艰难的生计问题。即便如鲁讯的年代,鲁讯获得的稿费尚且能使其不为生计发愁,而从容写作。而如今无论是体制内的上街要饭的洪峰,还是靠跑摩的为生的陈洪,无不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对待作家,对待文化人、思想者的态度。
三,体制对中国文化制约
大家应该知道,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作家往往是那些游走于体制之外,不为五斗米折腰,没有利益得失的自由撰稿人。他们往往不会屈从于权贵,往往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写作。所以我认为不为稿费而写稿的人才是真正的值得敬佩的作家。众多的揭示民生疾苦的博客写手当属此列,如陈洪,吴祚来,文建平等。当然体制内也不乏真正作家,如叶檀这样坚守正义为民生鼓于呼的作家。
很多人走试图靠进入体制以获得一定话语权,而求一线生机的道路。比如成为报纸的专栏作家,或特约作者。但这样的作家就一定要受体制的制约,往往越是体制内的作者,其文章越是一般。关键原因是其锋芒观点都被体制阉割了。体制制约这一点笔者深有感触,笔者很少向报纸类媒体投稿,除笔者文笔不够细腻外,报纸要求的过于严格,很多锋芒的观点都被裁剪掉了,再就是往往整篇文章被毙掉。写这样的文章费心费力,且报纸类媒体一样有可能不支付稿费,(比如笔者向《中国金融报》投的一篇稿就稿费至今没有下落)。网络文章大部分是没有稿费,即便有也低的可怜。
四,中国文化衰落之根源。
体制内作家洪峰上街乞讨了,体制外作家陈洪还在跑摩的,尽管有人认陈洪的才华不亚于某叫板陈洪的某大学教授。笔者一直思考中国文化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我认为这应该归咎于中国的体制。首先中国的文化传媒是国家行政垄断的,如电台、报纸。垄断下没有真正的公平竞争,当然也就不存在优胜劣汰,体制内作家更不会有公平的优胜劣汰。也没有真正民间资本的介入,没有民间资本的介入,就不会出现全社会对民间思想家的支持,没有民间资本的支持,作家于是就成为一个面临生存危机的行业。
而体制内圈养的作家往往又不是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靠体制供奉起来的作家,其作品往往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比如前些天国家一级诗人赵丽华其作品被网络热搞就缘于此,但体制内作家和文化人又切实的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强奸着观众(如央视)。
五,呼吁民间资本关心体制外文化人的生存环境
古龙曾说,“为了等钱吃饭而写稿虽然不是所有作家的悲哀,却是我的悲哀。”我想这个悲哀同样在众多体制内外的中国的作家身上,特别是网络写手身上。所以民间资本应该更多的关注一下那些没有稿费,不为个人得失的一心为国计民生鼓于呼的作家的艰辛。
笔者更希望有民间资本能建立一个组织,评选真正能推动社会进步的文章,并为体制外的那些专门为国计民生的好文章筹集稿费。其实各博客网站如果要想自己的博客得以生存下去,最应该考虑好如何让博客写手如何生存。
笔者如果有能力,一定会成立一个网站,专门为那些不计个人得失,为国计民生写稿的人筹集资金。笔者自知靠自己个人的能力很难实现这一梦想,所以诚盼有能力的人先于笔者之前实践之!
解决中国文化衰落,弘扬中华文化之根本,还在于改革中国的文化体制,中国应该效仿西方民主国家,建立言论自由,公平竞争的的市场环境,放民间资本介入报纸、电台等媒体行业,使媒体形成真正意义的优胜劣汰。这样真正的作家才能脱颍而出只。中国文化才能兴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