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精彩跨越 铸就民族品牌
中华制漆2006年——2007年度西南市场顾与展望
本报讯:2006年的涂料竞争是残酷的,夹缝中求发展,让无数品牌在感叹市场与岁月的无奈。实践再一次证明:只有成功的铸造品牌才能成为最后的胜者。而中华制漆,在经历了今年的风雨洗礼后,不断的成就着自我。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一个跨越70年的民族品牌,正在天府之国、西部大区,演绎着一个又一个飞跃。
12月15日,资深营销人、博锐管理在线专栏作家、中华制漆成都营业部经理蔡启军做客本报,回首2006年西南市场发展的旅程,畅谈2007年的发展大计。
走马上任
四大难点阻碍市场步伐
6月初,蔡启军正式赴成都上任,此刻的中华制漆正迎来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市场的走访,他找到了四大症结。
一是网络渠道发展不均衡。尽管中华制漆在西部已经有了深厚市场根基和影响力,但残酷的市场环境,以及西部各区域消费理念和经济实力上的差距,导致了中华制漆在西南渠道整体布局上存在一定差异性,制约了品牌张力的释放。
二是品牌管理体系有待健全,营业部与一级合作伙伴在职能分配上需加强整合。
三是产品结构和定位不够明确。产品之占量、占利、占位性及主推目标群体缺乏有效区隔。
四是核心市场的业务渠道比较单薄,尚需进一步构筑立体化渠道。
大刀阔斧
重拳出击释放四大潜能
针对中华制漆在四川以至西南市场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中华制漆成都营业部与一级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在充分沟通、深入调研后得出共识:垒实基础,用品牌的战略眼光,打造区域优势。
第一冲击波:提升队伍战斗力。重组业务人员,打造精英团队。对于重点区域,选派精兵强将进行驻地扶持。
第二冲击波:加速渠道资源优化。整改淘汰了部分思路老化、只会坐店型销售的经销商;同时,积极发展优秀客户,推动旗舰店、专卖店建设。这为中华制漆的业绩提升奠定了一个稳固的基础平台。
第三冲击波:调整产品结构。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制定差异化的产品营销及推广策略。
第四冲击波:精心策划。为扩大品牌影响力及市场份额,五月,中华制漆以长颈鹿牌高端产品负离子墙面漆为中心,策划了“长颈鹿氧吧冲击波,一元=央视名牌漆”促销活动;九月,在民族涂料领头羊华润涂料被收购,国内涂料唉声一片的时候,策划了“橙色风暴”活动,在西南市场掀起了亮丽的橙色,活动受到国内行业权威媒体慧聪、中国涂料在线、中国装饰网等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四大手笔,促成中华制漆2006年在西南市场反响非常,业绩蒸蒸日上。
胸有成竹
2007年打造立体化战略市场
2006年中华制漆的西南市场运作是成功的,但蔡启军经理远想得更多。他向记者表示,针对2007年将更为严峻的市场环境,营业部与一级合作伙伴已经布置好了几大攻坚的法宝:
对于中华制漆旗下的两大知名品牌:长颈鹿牌和菊花牌,根据公司总部之营销战略规划,将采用分拆运营的思路,独立招商和扶持。以充分挖掘品牌价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增强中华制漆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源集优,重点出击仍将是2007年中华制漆西南市场营销工作的主流。例如四川的成都、江油、达州、南充,贵州的贵阳、铜仁、遵义,西藏的拉萨、林芝等利基市场将加速扩增据点,以品牌连锁的方式抢占优势终端资源。对这些重点区域客户,营业部也将加大支持和引导,渠道格局立体化,开辟新的销售增长点,并将根据市场发展潜力及其竞争状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在品牌的推广上,中华制漆作为民族涂料的标杆,针对这些重点终端市场,采取立体推广攻势。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与优质媒体、政府、协会间的联系和互动;策划有影响力的公益活动;贴近终端消费者的零距离推广等,不懈余力的把中华制漆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高装饰、高环保、高性能产品价值理念传播入千家万户。
记者付勇《中国建材第一网》、《装饰市场报》
年度精彩跨越,中华制漆西南市场回顾与展望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