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品牌的中国》(一)


崛起《品牌的中国》(一)

2007年最新出炉拙作《品牌的中国》内容概要之一

引子:倾听中国的声音... 6

2006年的这个夏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在意、更计较中国品牌的国际地位。因为我们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中国制造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乃至中国市场对全球品牌而言的显赫地位,都决定了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无限期待昔日的辉煌重铸、更迫不及待中国的世界级品牌崛起。

 

第一章 尊严来自于实力... 10

品牌是国宝... 10

在今天,品牌之于国家有着远远超出寻常经济竞争的战略价值。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经讲过:“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丰田是我的右脸。”这一点,对于常常出访以及对外谈判的商务部官员来说,可以说是深有体会的。在他们的会议报告中,笔者就发现了这样的记录:一个国家有了知名品牌,说话的底气就足,腰杆就硬。出国访问的时候,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有了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撑腰,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就是不一样。

渴望“软实力”... 12

就美国软实力的层面来说,肯定有一项是要单独列出来强调的,那就是美国发轫的跨国企业与品牌的影响力。占据世界500强之中大比例的美国大公司,正是通过其无所不在的商业与品牌文化影响力,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像可口可乐、耐克球鞋以及苹果公司的iPOD等产品,在中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牢牢地占据控制地位,对于未来一代的软影响力,更是充满许多可能。

品牌并购鼓声疾... 13

“斩首行动”这个时下经常出现于中东等武装冲突地区的词汇,专指通过消灭对方首脑来获取斗争胜利的手段,而在国与国的经济竞争中,这个“首脑”被自然而然的定义在了行业龙头品牌。在很多外资企业的并购目标中,非行业前三位的品牌,那是根本不予考虑的。

举国品牌运动... 15

2006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正是70年前的那场艰苦卓绝而又举世闻名的胜利,奠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70年后,人们再一次以“长征”的名义来定义我们民族的新商业征途,并渴望以此为开端的系列国家战略行动,能够奠基一个强大的中国。

那将是一个品牌的中国。

 

第二章 制造大国 品牌小国... 17

世界的加工车间... 18

当曾经的比较优势正在消蚀、当资源消耗问题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当我们的产品已经遍布全球却同时受到歧视与限制,当中国制造渴望更高层次的认可、中国经济需要更高层面的崛起时,“世界加工厂”这个称谓于我们而言已是苦辣酸甜百般滋味了。

早在199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就已经提出,21世纪的全球经济将是以品牌划分世界经济版图的世纪,没有世界级的品牌的企业将只能充当别人的加工基地。

“微笑曲线”不微笑... 19

9月初,品牌万里行西线与东北线在京举行交接仪式期间,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发表了题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1000亿美元顺差背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的报告,李健说,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贸易大国。我们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但是,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目前的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满足于为跨国公司当配角,那么在廉价加工优势减弱以后,随着国际资本的转移,繁荣也就会离我们而去。

屡屡遭遇反倾销... 20

“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名牌产品,我们通过贸易所能挣到的钱仍然较少,利润很薄,而我国的出口量又很大,这就引发了很多贸易争端。”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全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这是一个时代课题,现在我们有必要、也有条件做好这篇大文章,并在品牌建设上取得更大发展。”

中国商贸缺什么?... 21

为什么人家可以动辄就要制裁我们、限制我们?中国出口、中国商贸、中国经济的尊严与话语权在哪里?只能来自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成熟实力。来自于一批世界级中国品牌的整体崛起。

中国商贸缺什么?在2006年的这个夏天,在品牌万里行漫漫数万里的征程中,在众多答案中最突出的一个是,中国商贸缺品牌,缺世界级的、顶级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