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经济评论 你笑了吗?


8.28-9.3.2006


笑这个词,颇值得玩味,象一直靠“笑”发家的冯小刚现在却抛弃了“笑”要严肃起来,但是无论如何,也总能从葛优的脑袋上读出“笑”字来。这是一种潜意识的笑,但是有些事件却是那么有意的刻画,虽然最后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周一暴出消息的富士康在媒体中其实早就得到消息了,只不过周一的时候太范围的扩展开了,而且因为3000,1,7000几个数字把所有关注的人都给大大的玩弄了一把。也让人被玩弄之后才发现里面的一些地方是多么的可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有人说富士康告记者最大的受益者是第一财经,这一点开始很多人都很明白,但是当继续关注,继续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有些人开始发蒙了,拿汪丁丁对这件事情的回复来看,就感觉到整个事态中的人是多么的激动。先是大众激动了,而后有着鲜明意识的媒体也开始激动了,因为很多人意识到,这个事件是个很好的舞台,很多人怀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理开始处理这件事情,于是一群人在那开始了争吵,从道德高度,媒体责任,法律规范,几个经济学人也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但是很快人们也发现,这个舞台上真正的主角原来是“一财”,甚至富士康也不是。而其他的人,几乎都是小丑,甚至是无知的被愚弄者,一场可笑的闹剧就在一财高调的媒体自由口号下拉开了大幕,只不过谢幕的时候,“一财”把所有人都赶下了舞台。


“一财”“胁舆论以出名”的路线,自有它成功的理由之处。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看这个已经被抄烂的,回过头来看毫无兴奋度而言的事件,两个作者用一篇散文似的的新闻稿把台湾的郭同志给气了一下,于是富士康就不干了,要赔偿,但是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事件,总让人感觉到一种无奈。假若不是富士康弄了个3000万的字眼,那么这件事情的舆论风向就很难确定了。富士康这么一叫板,就给了政府一个下马威,我的工人都是自愿的,你不来,一群人交钱都想进来,不是我残酷,是因为你们有这个“比较优势”。而一财却在一旁窃窃自喜自己的抄作方式,当他扛起了道义的大旗,却掩盖了理性的光芒。


中国有大量的富裕劳动力,这个是不能改变的现实。而这也是中国经济告诉发展的一个因素,富士康的代工现象只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而且从所表现出来的材料看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缩影。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幕:打了最老实的孩子。当愤怒,压迫等情绪退进后,我们应该理性的来看待这种情况。


最新传来消息称双方和解了,真真的可笑。这真的是一场非常壮观的大戏,当把人们的胃口调动起来后,又悄悄的关上了大门,当一些媒体发现自己被耍的时候,也已经晚了。而当大幕谢去,各方从中取得自己所得后,这场闹剧所揭露出来的现象不知道人们是否还有兴趣去探讨,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