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放水 油价成为“定时炸弹”
一、人民币汇率冲关
人民币将何去何从?曾有人这样认为:如果美国停在鱼中国贸易,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会立即上升两个百分点;真正需要担心的是美元,而不是人民币。但是事实上决不会以中国的国际收支数据,作为交易的依据,人民币的压力不是因为贸易,而是以为知识一条没有堤坝的“悬河”,打的也是一场没有外国火力支援的“战争”。
目前,公认的全线攻击人民币汇率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低吸筹码,可以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依靠8:1的对美汇率,低吸各种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的资产以及资源,然后付出美元资产;由于巨额的贸易顺差引发货币资本扩张性涌入,央行的外汇储备将会急剧飙升,直至这些外汇多到持有人感到疑惑为止。
第二步,吨刀割肉,再用三年时间,逼迫人民币从一个缓慢的升值通道,进入一个直立的升值通道,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将越来越便宜,而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则越来越贵,每天都有变动,从8:1一直升到5:1,大概只需要20个交易日,即使每年稳定升值6%左右,也正好可以支付美元长期债权的利息支付。
第三步,主动令美元贬值,高价买入商品期货,原油、黄金、大豆,这将令中国的外汇储备发生巨额缩水,除不动产以外,人民币将被迫与美元同步下跌;如果人民币进入紧缩,不动产市场就会崩溃。人民币经历了1983-2005年的22年固定汇率制,现在已经进入了温和升值阶段;如果有人竭尽全力,在克制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同时维护经济的活力,肯定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结果不是人民币升值,就是严重的资本外流。如果知道一点真实的历史,大家就会发现,“历史总是健忘的,世界总是愚蠢的”。翻开日元的历史,对当下的人民币问题不无裨益。
1971年12月,西方十国财政部长通过“史密森”,精确地要求日元升值16.88%,并以此作为基准汇率上下浮动2.25%,从此日元告别了22年地固定汇率制走向温和升温,在此期间,日元大幅震荡,交投活跃,对美元地比价,下限再380:1左右,上限再80:1左右。
日元的失败,从大历史上看,最重要的失误,就是在于它总是想着“抢先”一步,结果反而被外来资本从反方向所利用。过早地明确交易规则,就是失策。但是大多数的国家,仍然希望在最初阶段,就把规则全部确定下来。这个毛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害怕“不确定性”,在于“先发制人”的原始心态,似乎不立即“兑现”规则方面的政府利益,以后“就会永远也得不到”似的,但也正是因此,日元终于落入一个长期得“市场陷阱”。
这种“先发制人”得心理,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急于应对,反而可以在以后的博弈过程之中,得到更多的主动权,这就是反发优势,“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才是制胜之道。
如果我们不是马上,而是推迟一年或者两年,才给出政策选择,战局就会完全被我方所控制。由于人民币“主力品牌”的交易价格并不肯定,对手将难于抉择出最佳的攻击路线,也无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地机会;有时,他们甚至有可能会把自己地主力部队“暴露”出来,从而打输一场本来必胜的战争。
二、油价继续冲击新高
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非但未能为中东播下民主地种子,反而制造出前所未有地动荡。更糟糕的是,不稳定局势今年还将进一步恶化。
作为全球最重要地石油生产地,局势日益混乱地中东为世界地缘政治带来诸多风险。不过,在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全球金融市场依然“波澜不惊”。这也表明,投资者仍未意识到地缘政治的风险会危及经济增长幅度。今年,这种冲击会变得更明显:它不但将大幅拉升利率,更将引发全球股市“高台跳水”。
伊拉克的不稳定,导致整个地区的政治和社会形式恶化。目前,中东地区频频发生恐怖袭击,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这就是地缘政治的风险如何迅速感染一个地区的最好案例。中东的地缘政治的风险加大,对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国家国际油价居高不下。自2001年以来,原油价已增长约140%。虽然中国和印度快速膨胀的能源需求推动了原油价格上升,但最主要原因则是中东的不稳定局势吓跑了很多希望投资原油生产的客户。没有新炼油厂投入使用,而已有的炼油设备又破旧不堪,全球原油供应量出现萎缩就不足已越来越平常;这当然也是中东局势不稳引发的连锁反应。通过推高国际油价,中东的地缘真挚风险为全球的经济增长设置了障碍,使得地缘政治风险成为世人耳熟能详的现象。
伊拉克内战,加速了外力恐怖分子的解散;而他们多与基地组织有关。重返家向后,这些激进分子继续传播恐怖主义。沙特和巴基斯坦最近发生的恐怖袭击,就是他们的杰作,也预示着未来局势将更加动荡。此外,中东的恐怖袭击,将使得原油产量继续遭受减产。而世界第四大产油国伊朗可能面对更严重的原油供应短缺。在核专案问题上,德黑兰坚持与西方对抗,其后果不言而喻:要么遭受联合国的政治经济制裁,要么遭到美国的军事打击。无论哪种结果,伊朗的石油出口都将受到强烈冲击。
持续混乱的中东局势,将继续推动国际油价的上涨;而这就导致通胀率走高、利率爬升,最终重创全球经济。今年原油价格很可能突破100美元/桶的大关。然而,一旦全球资本市场“跳水”,对世界经济的损害远甚于升高的通胀率。
俗话说,爬的高,跌的重。这句话可以套用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因为这个市场在应对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核经济增长风险方面毫无准备。若组合投资者突然转变风险观念,导致意象中的风险与实际风险“撞车”,世界金融市场在未来数月将呈现一片惨淡。而资本大幅缩水,还将引发一场全球经济走向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