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思考圆融“古今中西”


终极思考圆融“古今中西”

 

 

中国品牌研究院副院长  欧阳君山 

淮海工学院经济管理系  张轩源 

 

(此文载于最新一期《世界文艺》2006纪念长征增刊上)

 

 

 

谈到文明或历史的话题,不得不提起中华文明,因为中华文明经受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五千年延绵不绝,是古代文明中惟一幸存下来的超巨型文明!《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写到中华文明时,一开篇就以十分谨慎的笔调提到这一点。

 

这足以令学者们深思,判断文明之优劣的标准在哪里?难道不是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不管一种文明的内部具体如何,封建主义也好,资本主义也好;专制也好,民主也好;有宗教也好,无信仰也好;大陆型也好,海洋型也好;内省文化也好,外向文化也好;其他种种也好,我们完全可对这一些纷争置之不理。但我们都可以肯定,该一文明的总格局是人与人的博弈——只要是人的文明,任一文明的总格局都是人与人的博弈;这与任何其他因素无关,惟一只与人性人心人情紧密相关。

 

如果我们从外部看到某一文明长时间大体稳定,甚至一直大体稳定,应该可以肯定,该一文明内部格局已达到博弈均衡。要不然,它不可能老是大体稳定!对这样的文明,我们应该表示尊重!而如果这样的文明不属于小文明——小文明可能会存在特殊性——而是巨型文明,甚至超巨型文明,更应该表示尊重!中华文明就正是这样的文明,一者五千年绵延不绝,大体一直稳定;一者超巨型,人口和面积都是超巨型的——我们绝对应该尊重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曾有着自己的坚强自信和非凡自尊,当年大英帝国曾派马戛尔尼勋爵访华,请求通商贸易,乾隆大帝答复英国国王一道旨,声称“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今天看,乾隆皇帝的确坐井观天,但在某种程度这又实话实说。在当时农业文明、自然经济交通技术所能及的范围,中华的确是抚驭四海,万邦来朝。

 

不得不说的是,中华文明的坚强自信和非凡自尊并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夜郎自大,从来就不是。中华民族号称“龙的传人”,龙是什么呢?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现在差不多都一致认为,龙是不同的图腾动物和合而成,是灵物的集美综合体。

 

更值得一说的是,中华江山可以改朝换代,甚至易汉族之姓,但中华文明始终岿然不动,外来文化最终都被中华文明所吸取和同化。事实上,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是谈天下论天下的,在中华的字典里,没有狭隘的国家、民族和宗教概念,它是天下主义的。

 

正因为此,中华文明的坚强自信和非凡自尊深入人心,以至极端化和教条化。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一点,利马窦是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的奠基者,为传播所谓的“福音”,他对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作过了解,深知中华人的“天朝上国”情结,在绘制新世界地图时,特别将地图上的第一条子午线的投影位置转移,从而使中华大地正处于图的中央,用心何其良苦!

 

但“天朝上国”的自信和自尊随后就被严重地质疑,乃至摧毁!在乾隆大帝向英国国王下旨大约半世纪后,鸦片战争爆发!当今流行“文明冲突论”的说法,鸦片战争可以说就是中西文明正式冲突的开始,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亦可认为是对此一冲突的准确描述!毛主席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时,之所以要“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原因应该也在此。

 

在坚船利炮以至于鸦片的支持下,西方人把中华大地变成了半殖民地,胜者王,败者寇,力量就是真理。随之而来的便是西方文明大军压境,形形色色的思想主义——“德先生赛先生是典型——向中华人发起了攻心战,长驱直入。中华文明一时相形见绌,一部分中华人甚至自绝于中华文明,打倒孔家店,消灭中医,全盘西化,乃至废除汉字,一绝再绝,钱玄同先生应该算这方面的典型。

 

“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一部分中华人长太息以掩涕,哀时运之不济,王国维先生是这方面的典型。192762日——一代国师王国维在昆明湖投水为道殉,其遗嘱曰:“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的确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从来的外来文化都是被吸取和同化,但西方文明却同不下,化不了!新中国成立前不久,美国国务院发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国务卿艾奇逊洋洋得意地表示:“西方人不但没有被中国融化,而且介绍了许多新思想进来,这些新思想发生了重要作用,激起了骚动和不安。”

 

1949101——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稍后不久的援朝抗美战争更是令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彭德怀总司令感慨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精神上的骚动和不安仍在,文明的冲突仍在,甚至不时成为心痛的冲突!20世纪80年代的“河殇”,就是精神上骚动和不安仍然存在的鲜活证据。

 

为平息西方文明所引起的骚动和不安,自鸦片战争以后,乃至自西学东渐以来,一代代的思想家们作出艰苦卓著的努力,提出不知其数的看法、观点、理念、学说、理论。甚至最高统治者也加入这一行列,如康熙大帝当年就公开倡导“西学中源”说,明确提出西方历法源于中华。

 

没必要在这里一一列举这不知其数的观点、理念、学说、理论,但总体上,我们能够肯定,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说法可以真正实现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无缝连接!道理非常简单,西方文明是讲逻辑讲理性讲实证的,可谁已经严格地用实证用理性用逻辑来论证中华文明了?

 

——No!所谓“创造性转型”或“内圣开出新外王”谈不上作为论证,所谓“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更谈不上作为论证,其余的更多都是一些乌合之谈。要不然,就是中西两张皮,或是全盘西化,言必称希腊;或是自说自话,言不及希腊,用“四书”解释“四书”,用“五经”解说“五经”。

 

我们作了一个尝试,从西方的角度用西方的工具来论证中华的智慧,结果发现: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原本相通,完全能够圆融一体,也就像在地球上能从西方走到东方一样,在学理上也能从西方走到东方!我们把这一尝试记录在《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一书中!该书主题原本是证明自由主义,但为强调中西文明的相通相融,特称为“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

 

从逻辑上讲,“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是一个逻辑推演体系;从经济学上讲,“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是一个博弈演进体系,由一个“逻辑原子”、一个公设和十三个定理(推演)所构成:

 

逻辑原子:“我”就是“我”,人是围绕“我”的一种圆运动;

公设:“我”这一圆运动的圆心是别人对“我”的注目礼。

 

01级推演:注目礼争夺战!

02级推演:暴力无效用!

03级推演:养人方能服人!

04级推演:人生的终极意义是征服自己!

05级推演:社会舞台,文化游戏!

06级推演: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方确定一个均衡!

07级推演:无私实现自我!

08级推演:领导人是持续均衡的保证!

09级推演:窝是暴力的边界!

10级推演:产权模糊(组织化)导致宏观窝里斗

11级推演:道法自然!

12级推演:工业文明前途不妙!

13级推演:人类未来必须大力以中华文明为师!

 

显而易见,“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 在形式上是西化的,中华哲学没有这样的概念,没有这样的论述,更没有这样的推演。但“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的精神实质和最后结论又确实属于中华,特别是第13级推演更是旗帜鲜明地宣布:人类未来必须大力以中华文明为师!第08级推演“领导人是持续均衡的保证”也是明显的中华特色,实际上是在为所谓的“君子”或“德治”作论证,也可表述为:君子是持续均衡的保证!抑或是:所谓君子,就是保证持续均衡的人!

 

在常识中,中西文明的差别非常大,从一定的角度看,甚至可以说天壤之别!或说中华文明偏于内省,而西方文明偏于外向;或说中华文明偏于精神,而西方文明偏于物质;或说中华文明偏向做人,而西方文明偏向做事;或说中华文明偏向集体,而西方文明偏向个人,这样的说法不胜枚举。“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究竟是怎么实现中与西的无缝连接的呢?我们愿意在这里作一个简单的提示。

 

对哲学有过接触的人应该都知道,西方哲学有一个形而上学传统。什么是形而上学?不要以为就多高多深多难,众所周知,人的好奇心无穷尽,“一点真疑不间断,打破沙锅问到底!那怎么样才能够终止人的无穷好奇与追问呢?形而上学来了!

 

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算形而上学的始作俑者,明确提出过此一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其话是这样表述的:“既然任何运动着的事物都必然有推动者,如果有某一事物在被运动着的事物推动着作位移运动,而这个推动者又是被别的运动着的事物推动着运动的,后一个推动又是被别的运动着的事物推动着运动的,如此等等,这不能无限地推溯上去,那么必然有第一推动者。”

 

所谓“第一推动者”就是亚氏终止人的无穷好奇与追问的解决方案。什么是“第一推动者”呢?亚氏的解释是所谓“自身不被别的事物推动”,乃“不动的原动者”。自亚氏以后,西方哲学史上其他大哲学家也提出过自己相应的方案,但都“换汤不换药”。

 

不要说形而上学,就是形而下学,包括全部的自然科学,如果要终止人的无穷妤奇和追问,像亚氏这样的方案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最典型地反映在当今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提出的“无边界宇宙模型”中,所谓无边界宇宙模型,用霍金自己的话说就是,宇宙完全自足,而不被任何外在于它的东西所影响,既不被创生,也不被消灭;它就是存在。这不正与第一推动者似曾相识吗?

 

在任何的学科领域,甚至在目前人类还没有开创的学科领域,人的好奇和追问都是无穷的。如果要终止人的无穷好奇和追问,或者说,任何学科要进行终极思考,类似亚氏和霍金的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类似亚氏和霍金的方案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拿经济学来说,它已经存在相关思考的学理基础,即均衡和稀缺问题。如果把均衡与稀缺问题深究下去,就会发现:此一问题与当年亚氏思考第一推动者完全一回事!道理非常简单,两个人的竞争模型,不管所竞争的是外在的有形东西,比如资源和财富,还是外在的无形东西,比如虚荣或尊严,都无法真正达到均衡,稀缺在这里是不可避免的。道理也非常简单,外在的东西,不管有形还是无形,是你的就不能是我的。

 

怎么办?真正实现均衡,解决稀缺,必须依赖于人存在一种“足乎己无待于外”的状态,这时候人自身是自身的满足,自身是自身的推动,自身是自身的原因,“我”就是“我”,不动的原动者!政治学讲自由民主,事实上,自由民主的真谛也正在这,也只在这,人若本质上不是足乎己无待于外的,而是依赖于人的,存在依附性,谈什么民主?说什么自由?

 

毛主席说得好,世界上的事情,你不想到那个极点,你就睡不着觉。我们正是通过极点思考完成了“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正是藉着终止人的无穷好奇与追问的终极思考,藉着对经济学均衡与稀缺问题的终极思考,藉着对政治学自由民主问题的终极思考,“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开辟了从西方文明通向中华文明的阳关大道,从西方走到了东方,从现代走到了古代,圆融“古今中西”!那咱们这一觉当然就应该美美地睡上了,难道还不?!

 

 

 

《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悦读热线:1302199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