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台海统一战争中的潜艇破交战


未来台海统一战争中的潜艇破交战

作者:黄金童2

因为中国同美国和日本在中国武力统一台湾问题上有利害冲突.故未来以中国为一方,美国,日本(也可能日本不会深度卷入,现在我们先假定它深度卷入)台独为另一方.有可能为此打一场大战.战争有快速和慢速两种.笔者本来是主张快速登陆的.可人算不一定能胜过天算.也可能因为运气不好或算计不周使的战争拖延下去.也不排斥美国 (可能还有日本) 对中国快速武统成功心有不甘,想夺回台湾而将战争拖下去.(笔者认为可能性很小).如果万一打成一种慢速战争,中国没有快速攻占台湾,日本也深度卷入.围绕护航船队的攻防战就一定会展开.而其成败就基本上就决定了战争的胜负.问题是谁是胜者?

   东亚台湾统一战争一旦拖下去.美国不但要解决大量远东美国军队的补给问题,还要解决日本,台湾的战时经济运输问题.尽管日本台湾的战时生产能力相当可观.可日本和台湾的原料,能源甚至粮食都严重依赖船运.有些品种的原料和能源对海运的依赖程度达到了95%以上.每年总的运输量接近十亿吨.如此巨大规模的运输会不会在战时被切断,如果日本,台湾的原料能源被切断,那么战争的进行就要靠美国供应.可美国对远东的供应会不会被切断,如果美国的供应也被切断,对美国而言,战争就打不下去了.

台湾统一战争如果打成慢速战争,中国同美日台()关系的形势就同两次大战中德国同美英的关系类似.

一次大战中,英国利用水面海军优势,将德国的海运全部切断.使德国无法得到海外的供应..德国就利用潜艇攻击英国的海运船只,力争切断英国的海上运输线,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商船分散航行的情况下,德国一个月可以击沉20多万顿商船.英国急中生智,把船队组成护航船队.结果是,一方面德国的潜艇很难与护航船队遭遇,即使有一艘潜艇与船队遭遇,也不容易大量击沉有护航舰护航的运输船.这样一来,潜艇战的失败就决定了德国的最终失败.

同一战相比, 除通气管和无线电台外,二战时的潜艇在技术上没有很大进步,不过在潜艇应用战术方面有重大进步..二次大战的形势同一战时差不多,可德国在同英国护航船队的斗争中使用了潜艇狼群战术.其技术要点是.将几十艘潜艇沿大西洋主要航线的中部横向排开.这样英国的护航船队就一定会与其中的一艘潜艇遭遇,然后这艘潜艇就以水面状态跟在船队后面十几公里,用无线电召唤其他潜艇.几天后在船队后面就集结了六七艘潜艇,然后选一个夜晚追上船队实行攻击.因为船队航行嘈杂的噪音干扰,护航舰在夜间很难发现混杂在船队中的潜艇.结果潜艇就对运输船进行了大屠杀.二战初,在潜艇狼群战术的黄金时期,德国最多每月可以击沉27万吨英国运输船.就在英国在潜艇绞杀战中面临失败危险的时,英国再次急中生智.在有庞大生产能力的美国支援下,英国为每个护航船队配备了一个护航航母.在德国潜艇狼群在护航船队后面集结的时期,护航航母上的飞机可以飞到船队的后面巡逻.这样一来,德国潜艇就必须下潜,无法以水上状态跟踪船队,而当时潜艇的水下状态速度很慢,6~8,比船队速度(9~10).所以无法以水下状态跟踪船队.这样,潜艇的狼群战术就败在护航航母战术之下.而潜艇战的失败也就决定了二战德国的最终失败.

如果未来十年东亚因台湾统一问题爆发了以中国为一方,以美国,日本,台独为另一方的慢速消耗战.围绕护航队展开潜艇攻防战就必定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二战结束已有60,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次潜艇战的基本模式有没有什么变化,可能的胜家是谁?

一方面,从技术上看,与二战时相比,如今的潜艇有几方面重大进步.

.是水下速度大大提高,二战时的常规潜艇的水下速度只有7/.如今常规潜艇可以达20/时以上,核潜艇可以达到30/时左右.

.是潜艇的水下潜伏时间大大增加,二战时常规潜艇一两天就必须要上浮换气充电,如今有AIP的常规潜艇可以几个星期不用上浮换气,核潜艇更是有几乎无限期的水下自持时间.

,打击距离大大提高.二战时潜艇只能用鱼雷作为打击手段,鱼雷的射程只有几千米.实际上的有效射程只有一千米.所以潜艇要攻击敌舰队或商船,就必须要隐蔽接近目标到一千多米.这是件难度很大的事.如果目标是有武装的军舰,那就更是危险很大的事了.如今,潜艇可发射射程十公里的线导鱼雷,可发射射程200公里的反舰导弹,甚至可以发射反潜导弹和防空导弹.

.隐身性能取得了巨大进步.浮筏技术和吸音橡胶技术不仅使被动声呐对潜艇的有效作用距离日见缩短,并且使主动声呐的有效作用距离也不断缩短.(大约3000)

.潜艇探测技术有了革命性进步.由于有了侦察卫星介入,潜艇找不到护航船队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了.

另一方面.反潜技术也有了相当的发展,不过同潜艇技术的发展相比,有些相形见绌,

,如今的声呐技术虽有一定发展可相对与潜艇降噪技术的发展,声呐对潜艇的有效探测距离是缩短了而不是增加了.

.如今的反潜机的探测力,续航力和攻击能力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可因为反潜机主要是发现水面状态的潜艇,对水下100米深度以下的潜艇基本上是无能为力.可现在的潜艇很少会浮上来,所以反潜机战时发现潜艇的概率是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

,如今卫星探测潜艇的技术有了重大发展.大约在100米深度以上的潜艇有可能被卫星发

.

.今日的水面反潜舰大都搭载反潜直升机.使得水面舰队的有效反潜距离达到几十公里.

同二战时相比,今日的反潜战有如下特征:

1.       潜艇攻击距离的提高可以使潜艇在护航船队护卫距离之外(100公里外)发起攻击,而不必象二战时那样要接近到几千米以内才能攻击

2.       卫星和反潜机取代水面反潜舰成为发现和攻击潜艇的主要兵器`.

3.       今日的潜艇多半是靠卫星来发现护航船队.所以护航船队难以靠躲避来避开潜艇.

4.       如今的潜艇水下速度大于水上速度.所以如今的潜艇不需要以水上状态追赶护航船队.

根据以上几点结论,对潜艇战攻防两方面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要点:

对潜艇方来说:

1.       由于卫星的压力,任何浮上来的潜艇必定会在上浮同时被对方卫星发现.并极可能会有对方反潜机在十几至几十分钟内快速赶到.所以潜艇一定要保持在水下100米以下才比较安全.据此可以预见,在己方没有空中优势的区域,没有AIP能力的常规潜艇的生存力是比较差的.

2.       由于对潜艇的威胁主要来自反潜机和反潜直升机,所以装备潜射防空导弹的潜艇有比较大的生存力.

3.       由于现代护卫舰艇搭载了反潜直升机,护航船队几十公里内对潜艇而言是十分危险的.所以装备远程水下发射潜射反舰导弹的潜艇有比较多的攻击机会,并且有较大的生存力.

一句话,AIP,潜射防空导弹,潜射反舰导弹是当今潜艇的必备装备.

对反潜方而言:

1.       由于潜射反舰导弹的普遍使用,虽然护卫水面舰艇的作用仍未完全消失,但反潜战的主力装备无疑是卫星和反潜飞机.这二者的数量和质量将决定反潜战的成败.

2.       由于潜射防空导弹的普遍使用,反潜机对潜射防空导弹的干扰能力成为生死悠关的问题.

 

一句话,反潜机和卫星的能力决定胜负.

我们来设想一下未来的潜艇破交战的模式是怎样的.

  2015年左右,台海战争爆发,种种因素使得战争打成了慢速战.中国想用潜艇把台湾(可能还有日本封锁起来,)美日台一方一方面要用水面舰队封锁中国的海上航线,一方面要开展护航反潜战,来保证日本,台湾,和前线美军的供应.这样一来,反潜战的成败就决定战争的成败.

反潜战,场景一:

可能的情况是这样的:一队商船队(40)在几艘水面护卫舰艇的保护下,向台湾(日本)进发.沿途还有各岛链陆基反潜机的支援.在陆基反潜机能力不及的地方,舰载反潜机就及时填补空白.中方潜艇在大海上相距100公里左右横跨护航队航线一字排开.卫星向潜艇报告护航队的位置,航向和速度.这样六七艘潜艇根据卫星情报,经水下运动在护航船队前方排成一个半径100公里左右的半圆形.因为潜艇潜在水下100米以下,卫星和反潜机也无法发现潜艇的集结地点.护航队接近到潜艇的伏击地点,潜艇经数据链协调几乎同时向100公里以外的护航队发射出几十枚反舰导弹.剩下的问题就看护航船队对反舰导弹的软硬杀伤能力如何了.因为发射速度非常快,等反潜机十几分钟赶到潜艇发射现场时,潜艇多半已经逃远了.即使反潜机运气好,发现了潜艇的踪迹,可由于潜艇有潜射防空导弹,鹿死谁手还在未定之天.

反潜战场景二:

美日台考虑到直接反潜效率不高,于是把重点放到攻击进出港口的中国潜艇方面.美国在中国潜艇军港附近搞了一个海底声呐阵.可以发现进出港口的潜艇.然后召美国和日本的潜艇来攻击中国潜艇.可是中国大量制造无人模拟潜艇噪音发生器.在港口附近来来去去.导致海底声呐阵不断发出狼来了的虚假警报.最后当真的潜艇进出港口时,警报反而无人相信.

总结.,护航船队二战时本来只要保护护航船队周围直径五公里的一个圆, 可由于技术进步,尽管反潜艇直升机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半径30公里的一个圆.可如今潜艇可以在100公里以外发起水下攻击.看这潜艇攻防技术的发展趋势,这第三次世界性反潜战很可能是潜艇胜.

06.1.18

环球热讯社区,黄金童2专栏:http://bbs.armystar.com/bbs/index.php

博客个人文集:http://www6.blog.163.com/-0SdC.html

价值中国个人主页:http://dghz1564.chinavalue.net/authorindex.aspx?id=1279

电邮:[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