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狐狸如何“捕鱼”(6月8日)


 

 

200666日是个百年一遇的日子,在这天,除了到民政部门领证结婚的新人高过平常日子的六倍,新人们纷纷借助这一“大顺之日”希望给自己带来一生的幸福,婚姻登记部门加班到半夜;身边的朋友们也纷纷针对“三六时节”编辑短信,表达对朋友们的良好祝愿。

相信在这一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值得纪念的事情,但本文希望对当天发生的一件小事做简要评论。

在这一天,搜狐娱乐公司成立,搜狐的“老大”张朝阳同时兼任搜狐这家全资子公司的总经理,在公司成立仪式上,张朝阳并现场签约首批艺人,并做足了关于“鱼”乐的文章,公布了象征搜狐娱乐的金色鲤鱼,张朝阳亲手为这条鱼手绘鳞片,并为首批签约的五名艺人戴上象征“搜狐娱乐”的“S”型和“鱼”型项链,而五位艺人将精致的水杯中的小金鱼倒入巨大的玻璃缸。

不久前刚刚宣称要进入娱乐业的张朝阳以最快的速度证明了做娱乐的决心和魄力。

在小狐狸、狗之外,搜狐的业务体系中,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动物,那就是金色鲤鱼。

狐狸开始捕鱼了。

 

众所周知,不管是媒体连篇累牍的娱乐花边新闻还是来自狗仔队员的八卦文章,饮食、休闲、旅游等等内容已经把娱乐主题填补得非常充实,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娱乐的时代。各行业也都已经以不同的方式与娱乐业紧密结合。地产界的三个大腕,万科的王石一直在以登山的形式在诠释其对娱乐的理解,而张宝全从苹果社区进入到数字影院,这两位再耀眼,也比不上最会做秀的潘石屹,他通过soho小报、杂碎、建外soho的露天广场、前卫艺术、在电影《阿司匹林》中做演员等多种形式成为行业与娱乐媒体追捧的明星,其博客更是在中国的博客页面中浏览率名列前茅,显然,他们都忙碌并乐此不疲。

当奥运会、世界杯成为娱乐业的盛事,营销广告与市场传媒均将娱乐作为主要诉求的时候,搜狐先是从门户网站变身为网络矩阵,在网络广告推广、电信增值服务的基础上,将主营业务面向娱乐业也是明智的选择。

搜狐进入娱乐业具有坚实的平台基础,而且“一直在努力”。对搜狐而言,搜狐正式进军娱乐界可以说是厚积薄发之举。从搜狐进入娱乐业的架势,恐怕仅仅靠首批签约的五个艺人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胃口,也不能充分体现其宏观战略,因而与其他内容制作的组织和公司进行合作,全方位进军娱乐界也许是必然的选择。

这只狐狸捕鱼是蓄谋已久的。

 

娱乐的涵盖面又是漫无边际。搜狐娱乐所面临的市场潜力是足够大的,能够与这一基础抗衡的在圈内数不胜数。即使不考虑国外的巨头,也有数不清的竞争对手,依托湖南卫视的天娱传媒,将娱乐工业化并已经运作多年成为流程化并逐渐成熟的光线,拥有强大的制作、广告资金与电视剧拍摄经验、全国电视台发行网络的海润,分别依托张艺谋与冯小刚等名导的新画面和华谊兄弟影业,由于传奇的领军人物遭遇不测落马却丝毫没有伤筋动骨的星美传媒等等。

他们仅仅是娱乐细分市场的代表,在各自的行业中,都有其他数不清的成功者更是可圈可点。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娱乐虽有媚俗之嫌,却也不能不说是识时务的行为,更是亲民政策的体现。娱乐业能够让人在赚眼球的同时赚钱,并让从业者保持相对年轻的心态。即使是在互联网,丁磊和张朝阳都是主攻游戏娱乐的,而且已经形成了稳健的作风。而另一位风云人物陈天桥却由于收购新浪吞食“毒丸”与进军家庭数字娱乐时而遭遇的强大的市场与资本阻力而陷入了窘境。

冒进就是以后运营中首要潜在的风险。会是致命的错误。

 

笔者自认在功力与水平上与搜狐的众位高手相比,差距远非一星半点,但还是要善意的提醒几句:

互联网在经过了两度冬天与投资热潮之后,网络也在逐步回归,也在逐步与线下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互相借鉴与渗透。这在或许是一种趋势。但娱乐是需要用另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运作的,是从网络平台的虚幻到线下项目的现实的过渡,是从天上转到地上的过程。毕竟搭平台与做项目,线上与线下的思维角度与运营方式毕竟是不同的。

在网络平台的成功不一定会在线下业务中也取得成功,尤其是在娱乐业,即使是在全民娱乐而且所有公司都在以娱乐的形式和内容做营销的年代。

对进入娱乐业的搜狐而言,戒贪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与做秀相比,脚踏实地,发挥所长,关注实际收益才是实际营收的根本。

假如狐狸什么鱼都想捕,什么鱼都想吃,把战线拉得过长与全方位进入,搞不好会让自己葬身水中。当然,这只狐狸想必也不会傻到那种程度。

 

贾春宝

2006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