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女声,你还能火多久?


超级女声,你还能火多久?

在传媒产业,湖南卫视算是比较成功了,这不仅在于湖南卫视的广告收入年年攀升,更在于它给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湖南卫视的成功,在我看来,其成功主要在于:

其一,有一个优秀而卓越的领导人和领导团队,领导人敢于创新和变革,领导团队有一种起码的向心力和改革精神;

其二,有一批适合每档节目的主持人,主持人本身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主持人的形象和风格与节目很相容,这比单纯的追求主持人本身的优秀要重要的多;

其三,节目的创意和制作水准较高,甚至有些确实在大陆极富开创性。

众所周知,《超级女声》就是很成功的一个创意。这个创意聚集而成了一个产业---娱乐产业。如果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超级女声除了激活了个唱市场和唱片市场,而且创造了广阔的广告市场和文化市场。如果从社会文化角度来说,超级女声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批80年代后的青少年,从他们的着装、语言到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深受超级女声的影响。不敢断言,超级女声的文化影响力是否极富破坏性,但至少超级女声让许多青年人轻松的同时变得浮躁起来了。不能让青年人背负太多的历史沉重感和现实压力,但青年人的随意和社会责任感的某种缺失应该得以弥补和教化。超级女声似乎放纵了这种媒体的责任感。不可能也不应该让所有的电视节目严肃起来,但当一个节目火爆起来的同时,如果让节目承载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将节目的宗旨和价值取向引向更大的社会视野,也许这样的收视率才更富有人文和科学的气息。

05年的超级女声让湖南卫视牛起来了。与此同时,也成就了一大批文化和娱乐大亨。当然,也让类似李宇春这样的不少女孩从此快乐和富裕起来。另外,我们也不能不说,湖南卫视大手笔的策划所带来的大捆大捆的金钱以及强劲的收视率,也引起了类似央视这样的媒体极度的关注甚至眼红。《梦想中国》和博客中国《超女选拔赛》的诞生就是不言而喻的例证。我们发现,这样的节目其生命力其实非常脆弱。娱乐品总归是娱乐品。轻浮的东西总归灰飞烟灭。

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湖南卫视又搞起06年超级女声了。偶然打开电视,张丹丹主持的《背后的故事》进入眼帘。我突然间有种别扭和压抑。张丹丹的形象和主持风格一直以来是我比较欣赏的,一如曾经在湖南卫视《新青年》中的柴静。有思想且有魅力的女性主持人不可多得。可是,这期《背后的故事》居然在讲述06年超女的故事。这有什么好讲的-------不就是在为“超级女声”这档节目在作全面的跟踪和炒作吗?不就是要重复05年超级女声的效果,企图再次制造财富吗?懂得一点策划知识,有一点策划实战能力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讲述她们究竟是要追求一种什么价值取向呢?究竟是要告诉我们观众一些什么-------是她们成功背后的曲折和努力吗,抑或孜孜不倦的明星梦追寻?或者,告诉年轻人: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生的放弃?-------实在是不知道。

为此,我在想:超级女声还能火多久,或者还能活多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点: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以同样的手段重复和制造同样的故事,带来的不是爽朗的笑声而是嗤嗤的嘲弄声,带来的也不再是欢呼而是唏嘘。但愿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