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企业标杆管理-读《华为经营管理智慧》有感


华为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企业,快速成长为国内知名乃至世界领先的通信网络技术及设备制造商,其经营管理的每一个决策都倍受外界企业的极大关注。很多企业在惊叹华为成长速度之快的同时,也不断地以它为标榜,探索华为经营管理的成功秘诀,希冀可以从中找出某些经验,用于自己企业的管理完善。虽然各个途径有关华为的管理经验多有介绍,然而总是摘章取要,很少有系统完善的细节阐述,不免让人觉得有几分的遗憾。幸好两年前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华为真相》,让人阅后多多少少对华为的经营管理之道有了些许清晰地认识。近日,又有幸看到另一本深刻剖析华为管理哲学的书籍《华为经营管理智慧》,细读之后,在感叹华为管理之道独特的同时,也从中认识到自己企业中尚存不足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

从细处着手,扎实做好基础工作

任正非在企业不同层级人员的职能管理方面提到一个“务虚”与“务实”的关系问题:

我们有务虚和务实两套领导班子,只有少数高层才是务虚的班子,基层都是务实的,不能务虚。

高中级要做势,基层要做实。

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任正非要求华为的员工在工作中能够从细处入手,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让员工树立起在理论上“务虚”,培养宏观全局发展的战略观念,在实践中“做实”,切切实实做好本职基础事务工作,丰富动手经验的思想,做到了即“务虚”又“做实”,就可能有大的进步了。

反思我们的企业,是不是就很好的做到了“务虚”与“做实”结合呢?就拿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谈。当我们在谈到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开展时,总会去提一些人力资源的战略发展问题,储如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核的推行、完善培训机制运行等等,然而却很少考虑到在进行这些人力资源较高层次的工作之前,我们的基础工作做扎实了没有,我们能否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可以看到,虽然在长期的企业发展中,经过公司员工的辛勤努力,我们确实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操作程序,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的是,这样的一套操作程序是否还能适应公司今天的发展环境,其中是否有值得我们改进的地方,我们究竟有没有从实质上建立起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科学有效的SOP程序。通过这样一些问题的自问,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人力资源工作远没有做扎实,我们更应该回过头来去思考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去改进完善我们的工作。只有切实地建立起了人力资源规范化操作流程,整理完善了我们的基础数据信息系统,我们才能谈得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发展,也只有这些微观基础的保障,我们的宏观政策才能更科学、更有效、更贴合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否则,我们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只能是一座空中楼阁,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没有任何借口,坚定不移地执行

执行力的问题也许是近些年无论是企业界还是管理理论界谈论的最多的一个话题,不少企业都将执行力作为管理行为是否成功有效的一个标准。由于任正非的军人出身,多年的军旅生涯使他养成了对上级命令绝对服从的习惯,因此,他也将这种军事化管理体制移植运用到华为的企业管理中,形成了企业管理军事化的执行氛围,为华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华为公司,有许多的制度看起来是相当的不合理,甚至在当初起草《华为基本法》时,就有近四成的员工针对其内容提出不同的反对意见,但任正非还是坚决地推行“不合理制度惟修改后才可不遵守”的执行原则。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最早贯彻这一思想时,任正非和他的华为走的是多么的艰辛,他们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一丝不苟地塑造着企业坚定不移地执行力度。其实去思考分析很多经营败北的企业时我们不难发现,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往往不是重大的决策失误,更多是下面的管理干部和员工没有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上级的决策,各自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思路干工作,使得本该紧密协作的管理工作形同散沙,才最终偏离了企业正常的发展轨道。

再来看看我们的企业,在管理的执行力方面,是否能做到华为一般的绝对服从?不要从大的角度去思考,单单地去反思一下我们在政策的执行角度,在制度的遵守角度,在上下级的工作关系角度,可能我们企业的执行力是大打折扣的。特别是在一些项目方案的开展推行中,当我们有了好的思路,有了好的决策和方法,只要是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不管有怎样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只要形成了最终的决策方案,我们就是应该坚决地执行下去。举个例子来说吧,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行开展,在任何企业里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来说都是最为头疼的事,因为考核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问题,再加上多年来我们企业在推行绩效考核工作中所形成的“绩效就是企业想着法地少发工资”错误认识,使得该工作的开展阻力犹为突出。但是如果冷静下来去思考绩效考核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我们所应该去考虑的不仅仅是考核会造成怎样可能出现的后果,更应该去考虑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以适应公司现阶段的实际状况和人员素质,如何去有效地开展工作来导入正确的绩效观。不能因为有了蚊子苍蝇就紧紧地关上窗户,那样新鲜的空气也同样进不了屋子。

居安思危,时刻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比其他人更具有危机意识,其实国内最早具有危机管理意识的企业要算我国的家电制造龙头企业――海尔。海尔的张瑞敏曾在海尔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上下一片高歌欢呼之际,谈到海尔未来发展之路时说出这样八个字: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而任正非也在华为高速发展正当盛世,全体华为员工士气高昂的2000年底抛出了“华为的冬天”一说,发聋振聩地提出“公司的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降,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尽管给正走在坦途上的全体华为员工泼了一大盆冷水,但是也由此使公司员工都树立起了企业发展的危机意识,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从而形成了艰苦卓绝、不懈奋斗的前进动力。正是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才使得华为能够在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创新,领先同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华为奇迹。

我们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及广大员工艰苦卓绝的奋斗,到今天,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就。然而在成功面前,我们是否也应该具有这样一种危机意识,是否也应该时时刻刻地考虑着“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降,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树立起危机管理的意识,我们就能保持那一份创业时的激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保持不懈努力的精神,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从文章中引言中我们了解到,IBM的经营管理之道对任正非的影响是深刻的,华为无论是在其创业初期还是高速发展时期,都从IBM学习和借鉴了许多经营管理方法,才使华为少走了许多的弯路。我们应该去学习华为的这种“拿来主义”的精神,这种“拿来主义”,不是简单技术流程的复制,而应该是精神理念的移植,其他企业所有好的经营管理思路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去借鉴和学习,永远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些,多走一步,使我们的企业在优秀中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