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发展四论


(著者按:芜湖铁画问题实际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问题,应当引起学术界、理论界和城市决策者的广泛重视。在日本有专门的保护传统工艺的法律,我国北京也将传统工艺列入都市型工业范畴,因此本文能引起同仁对保护和振兴我国传统工艺的关注,笔者也将近期推出这方面的意见)

作者在芜湖电视台纵论铁画

一、芜湖铁画传承活态文化

芜湖铁画是安徽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代表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规定中指出,列入名录作表必须是“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种精湛杰出的工艺”,从这个意义上说芜湖铁画是民间活态文化。

1、芜湖铁画是中华民族独特气质的承载。芜湖铁画,以锤作笔、以铁作墨、以砧作纸,汇中国传统国画的构图和民间剪纸、雕塑等艺术技法于一炉,运用黑白对比、虚实相兼的手法,刚劲、豪放、瑰丽,以独树一格的奇特著称于世。铁画的艺术效果是与铁的质地紧密相连的。郭沫若生前观赏铁画为之激情地题词道:“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中华”。1980年秋,时值85岁高龄的著名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慕名前来参观芜湖铁画,对铁画艺术和铁画艺人赞不绝口,并即兴挥毫写下了“精神万古,气节千载”这八个苍劲雄浑的大字 。铁是黑色金属,质硬而又富于弹性,量重而又善于造型,因而芜湖铁画的价值并非是单个的实物形态,而是赋予铁画坚实而又有很强表现力精神价值,是反映出中华民族英勇刚强、坚韧不拔的独特的艺术气质。

2、芜湖铁画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与创造。关于铁画的诞生,当前人们一致认为由清初安徽芜湖铁工汤鹏(字天池)创造所创。传说汤鹏和画家萧云从毗邻而居,艺术上受到熏陶,自己试验以铁片仿制书画,经剪、锻、焊漆等工艺程序制成的铁画,形成一门别出心裁的金属工艺,诗人赞之曰:“百炼化为绕指柔,直教六法归洪炉。”。但是,任何伟大的发明发现,都不是在真空试管里进行的,都有其厚重的社会文化背景。我国古代渊源流长的科学技术和工艺美术史表明,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于能够适应变化着的需要,自觉地适应一切对象,并把自身固有的标准运用运用到对象上去,有意识到进行创造活动。我国古代的青铜文化,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之一,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是冶铸与艺术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应当看到,青铜的锻造、焊接、雕镂诸技,特别是不同质的铜铁复体器的锻造技术,比锻造铁器难度大、技术水平高,铁画所需的技术水平如冶炼、锻造、焊接、镶嵌、雕镂、镀金等技术,在三千多年前,均已相继发明问世。如是,至隋唐时,创制铁画的综合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专家考证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位名叫马待封的能工巧匠首创铁画,后来由于战乱失传了。

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人文环境,为铁画在芜湖落地、扎根提供了契机,使芜湖成为近现代铁画的发源地。芜湖所辖的南陵、繁昌,以及与其陛邻的铜陵、贵池一线,自古铜矿丰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青铜冶铸业,发展了各种冶铸锻造技术,其标志就是在这个地区相继出土的越王剑、吴王剑,埋藏地下历数千年,依然寒光凛冽,剑刃锋锐,“花纹清晰,光彩照人”。干将、莫邪夫妇和另一位安徽人欧冶子,都是春秋时期声名遐迩的铸锻宝剑的神手,尤其干将莫邪,冠盖天下。正因为如此,芜湖地区的钢铁冶炼约在春秋之世起步,及至明清,芜湖炼钢达到全盛时期,享誉数百年,钢铁业一度成为主要行业。至建国之初,芜湖已有钢铁作坊和铺肆192家,分为6大专业,“芜湖四刀”:剪刀、菜刀、剃刀和锉刀闻名天下。另一方面,芜湖文华荟萃,为铁画的诞生提供了艺术条件。且看清康熙年间的芜湖铁画行将问世时的芜湖画坛。据李则纲先生说,其时,许多画家隐居在芜湖,除终日闭门读书作画的肖云从外,象与查士校、肖云从等并称四大家的孙逸,象明末诸生、“名扬大江南北”的汤燕生,象“长吟月夕”、“下笔不能自休”的方兆曾,象“性情高旷”、“拟为颠米后身”的韩铸,以及肖云从之弟小曼,都是能诗善画,名播一时之隽。还有遁逃世外之人亦长于丹青,如隐居芜湖钖冷飘淹的海涛,前明翰林的一雨,开新安画派的渐江,他们既是释门的和尚,又是绘画的能手。区区一个芜湖,当时聚集许多艺术人才,以诗画相高,蔚为一时风气。芜湖铁画即是高超的钢铁冶炼技术与工艺美术两者综合创新的结晶。因此,芜湖铁画的诞生既有历史传承的悠久性,又有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不是一人一地一时的灵感发现,而是中华科技文明与劳动人民智慧世代结合的结晶。当代全中国各地的铁画——成都铁字书法、衢州浮雕铁画、烟台铁艺画、吴山铁皮字画等等地方的与铁相关的铁画,无不承认铁画宗师在芜湖,铁画之源在芜湖,铁画之魂在芜湖,铁画最高技艺的传承仍然在芜湖。
    3、芜湖铁画是创新文化伟大的创造。我国书法早有“铁划银钩”的要求,在国画中也有“铁线描”的技法。铁画借鉴国画大写意的手法,与图画的笔法极为相似,以线条勾勒轮廊特别是对于粗细、黑白、虚实的对比更为讲究,达到了新的艺术境界,实现了书法艺术和打铁的结合。日本著名的风景画家东山魁夷1981年在芜湖参观铁画后惊奇地说: “把铁打成画,这是中国艺人的伟大创造。我是画家,但是无法达到这种高超的艺术水平。” 从科学发展创造上看,冶铁和绘画,一个技术,一个艺术,芜湖铁画就是在两个相距甚远的行业的边缘上实现了交叉创新,边缘机会和交叉创新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

二、芜湖铁画面临现代转型

芜湖铁画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融合在一起,并随人们的生活方式、享用方式以及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而发展演变。历史上的芜湖铁画几度人亡业息,几经绝世无传,时至今日仍仍囿于“传统”,在现代社会潮流下日显式微,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历史悠久,没有与时俱进。芜湖铁画三百余年历程,基本上是隶属身分,作为手工业,是农业的补充与衍生。当代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技提高了生产力,大大降低了工艺品的制造成本,并形成规模化、节约化大生产,外来的实用工艺品和器物正在以便捷、价格低廉、产品丰富等优势,冲击芜湖铁画。

二是使用价值单一。铁画主要充当节庆、人际交往礼品,满足农耕经济、芜湖商埠文化下精神需要。市场经济严格说来就是消费经济,现代西方发达社会被称为“消费社会”、“富裕社会”。1970年,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博德里拉(Jean Baudrillard)出版了名为《消费社会》的专著,对当代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消费社会”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大众生活,具有“新的消费类型;人为的商品废弃;时尚和风格的急速变化”等一系列特征。这种“消费社会”之风气东渐而传入中国,因此当今铁画的社会消费量不断下降也就在情理之中。芜湖铁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度辉煌,究其因不是顺应了市场转型、大众消费的变化,而主要的是“以黄金铁画冲上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书画家、芜湖铁画第五代传人杨光辉语),结果铁画大跃进”不仅将工艺美术厂多年积蓄挥霍一空,落得个债务、官司缠身,而且还酝成了今天芜湖铁画市场的“战国时代”。

三是传承方式封闭保守。主要二种传承方式,一是家庭作坊中父子、父女相传统,如芜湖铁画第五代正宗传人储金霞,是铁画大师储炎庆之长女,二是师徒之间的传授,如储炎庆受业于沈家的铁画传人沈金德。1955年安徽省委要求芜湖市调查抢救铁画,沈家的铁画传人沈金德于1951年去世,因子停业,储炎庆事实上成为了唯一打过铁画的人,铁画技艺得以流传至今。传授方法上也不科学,多以口传身授为主要方式,也有一些工艺口诀,但是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总结,严重限制和束缚了芜湖铁画工艺的发展和进步。原因在于历史上,贫穷、缺乏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使铁匠艺人的整体
文化水平很低,画家和其他文化人缺乏对关于工艺方法、原则著作如《天工开物》、《考工记》等的研究,没有为铁匠艺人提供指导。

   四是品种未脱窠臼, 虽然近年来铁画品种上有所突破,出现了实体铁画、盆景铁画、日用铁画、瓷盘铁画,但主体上仍是壁画、座屏、条幅、横幅,行业内基本上是衣钵相袭,服务于经济、教育、审美、旅游几乎没有。

从以上这四个因素看,芜湖铁画的颓势不是现在开始的,也不是铁画独有的。从世界传统工艺发展史看,这是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然的一个阶段。英国一向以优秀的工艺传统为自豪,150多前, 当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英伦时,大规模工业化挤垮了传统工艺。评论家拉斯金就曾大声疾呼过,他说,如果画一个圆,机器画得比人快,也比人准确,但人笔下的每一根线条都带着情绪,每一件作品都带着体温,因而是有生命的。特别是带着愉快心情制作出来的手工艺品,才是真正美的产品。拉斯金的思想给了莫里斯很大的启迪,他领导了英国19世纪后期意义深远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成为现代设计的先驱者。现代设计正是凭借与机器生产的结合,而创造了20世纪全新的生活,才有了今天现代化的一切成就。上世纪60—70代,西方(包括日本)又兴起了范围广泛的手工艺复兴运动,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包括日本,往往也是传统工艺保护得最好的国家。从国内情况看,工业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的传统工艺,比如北京景泰蓝、福州漆器、景德精瓷、当涂紫铜壶、宜兴紫砂器,等等都面临严峻的现代转型的挑战,也蕴育着更新发展的生机。例如洛阳唐三彩,自诞生一千多年来,仅仅生产骆驼、战马等装饰物品。但在现代的发展中,其审美性与实用性都被大大地扩展开来,生产规模也在大幅度地跃进,如今已发展到生产唐三彩瓷砖,用来拼合大型装饰性壁画,风致潇洒地跻身于领导消费费新潮流的大工业行列。因此我认为,在工业文明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芜湖铁画,只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利用工业文明和城市文化提供的优越条件,不失时机地将自己推进到广阔的市场,非但不会被现代工业文明的大潮所冲垮,而且会脱颖而出,一展风彩,迎来一片新的天地。
    三、芜湖铁画发展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

芜湖铁画在当代的生存和发展,全盘继承不现实,抛弃既不可能,也不应该,而必须走生产与文化相谐共生之路。

确定铁画发展在城市产业中的地位,以我市产业的整优势提高铁画的技术水平,对实现铁画生产技术创新有重要意义。现代铁画之技基本上未突破汤鹏时代的铁画技术,而汤鹏的铁画技术,无非是冶炼、锻铸、淬火、焊接、雕镂、裸漆,以及绘画、书法,剪接之类的技艺,这成为芜湖铁画现代发展的最大桎梏。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铁画技术创新中的企业的个体行为,而忽视了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产业的整体行为。从产业的整体优势进行铁画生产技术创新至少有几个特点:从主体上看,打破了行业界限,不同行业、企业以及政府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协同创新。如二战战后日本轿车工业面对石油危机和地产价格高昂,提出了开发小巧节能轿车的战略目标。它们对业内外相关企业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如高效节能的发动机,更强、更轻、更易加工的高张力钢板,性能稳定的各种零部件等,在轿车生产(总成)企业的带动下,相关企业协同创新,从而使钢铁冶炼技术、内燃机技术、化工技术、机械加工技术、装配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借鉴于此,芜湖铁画生产的技术创新,可以在市科委、科协等政府部门和相关团体的组织下,向全社会发布铁画创新的科研课题,并选定铁画生产的骨干企业做为核心,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试制试销。在创新的内容和特点上,涉及到产品、生产工艺、组织和管理、市场等方面,是系统的、全方位的技术创新,其重点是生产技术的创新。如传统的金箔制作工艺是传统金属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作金箔的主要和唯一办法是手工锻打,从商代一直沿用至今。和制作铁画相关似,锻打是金箔制作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工艺,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现在以机械锤替代,由原来的逐张锻打发展到目前一次1000--2000张,生产效率有了极大提高。铁画的发展,长期目标应在“以锤作笔”的基础上,引进计算机技术研究开发机械锺(机械人)作画的研究开发方向;中短期技术创新目标锁定三大目标:一是功能效用的创新,主要是提高铁画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既是实用工艺品,也是众多消费者购买、追求、享用的对象。应研究市场流行的过程与规律,因势利导设计开发和创新自己的产品,使消费流行为自己所用。商品的象征即是商品的某种形象寓意着某种含义, 特别是在铁画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设计中,应充分运用某些形象的象征寓意,体现文化内涵或情感意味。二是材质和制作工艺的创新,不必拘泥材质,采用现代材料和工艺。三是内容和形式 ( 造型、色彩) 的创新。目前铁画题材选择范围狭窄,一些大师仍然停留在广为人知的题材上.类似于复制。一些年轻技术人员一味模仿老一辈的老题材、老内容、老形式,缺少自己的独特思维和个性。铁画的设计创作要海纳百川,善于吸收,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在时代进步中,将传统艺术不断赋予新的发展内容,才能有生命力。如西班牙铁制工艺品物美价廉,尤其铁制的人物造型神态各异,各具身份,艺术夸张有度,很有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四是品牌的创新,应通过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通过有力的营销手段,推进品牌和商标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信誉度。铁画的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在生产上,既有着对传统手工技艺的继承与宏扬,又有着对现代材料、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应用,在文化与审美的内涵上,既有对传统特色的表现,又有着当代文化与审美的创新和发展; 而所面对的市场,是消费者类型与层次丰富、客源地极为广泛、最具活力的市场。因此,铁画的开发与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质上也是当代人的一种审美文化的创造。

芜湖铁画在我市产业中的地位,还体现在实行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改革传艺体制上,即突破了传统师徒相传的局限性, 在工厂积极采取办法提高传授水平的同时,创办新型工美学校或者专业、高中职业,培养会动手、高学历的工艺艺人、工艺美术家、铁画大师。借鉴德国“匠师制度”,政府应确定对铁画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工艺美术珍品、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实行认定制度。发展铁画着眼于与DIY(“自己动手做”)结合起来,让年轻人喜爱传统手工艺。其它如提供与纯艺术界沟通的平台,鼓励艺人发表出版物,举办展览、出画册等。    

四、 构建芜湖铁画之都

尽管日前芜湖铁画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但客观分析未来国内外市场趋势,以及铁画行业的内外部环境,我认为未来芜湖铁画不但有走出低谷的希望,而且将在一个良好的前景。

    首先,未来国内外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1000美元~3000美元为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居民用于吃、穿的费用占最终消费支出的比例明显下降,用于住、行和文化娱乐等的消费支出比例总体显著上升。据统计,我国2004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为37.7%、47.2%,预计到“十一五”末期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将降低为35%,农民恩格尔系数将降低为41.6%。按照国际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50%~60%为温饱型,40%~50%为小康型,40%以下为富裕性。因此,可以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讲究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需要艺术品来装饰生活.铁画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的需求会增加。欧美实高消费政策,对传统工艺术的需求数量仍相当大,但这些国家内此种产品很少,因而对诸如铁画类的特种工艺术品需求很大,这些构成了铁画再次兴起的宏观背景。

   其次,人们追求自然、追求艺术的心理日趋浓重。在现代化社会使人们的生活秩序化的时候,有的人己经对这种毫无感情色彩的机械化生活产生了厌倦之情.而渴望有一种富于感情色彩的东西来寄托人们内心的自然回归情结。铁画由于以锤当笔锻铁成画,中间凝聚着制作者的强烈感情和自然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人与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些矛盾。从总体上来说.传统工艺美术品市场前景繁荣.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

    从上述两个方面分析,芜湖有必要将构建“铁画之都”作为发展文化产业、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之一. 

首先营造铁画行业内部的发展环境,即行业内部的运行机制。关于铁画企业规模问题,历史上,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制作几乎都是作坊式生产,规模大一点的也不过十几个人。铁画的这种生产方式充分体现了有文化附加值的工艺产品的特性,即个性化和忌讳产品雷同,这是由其自身规律决定的。铁画原来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因体制和历史问题,受制很多,相形之下,民营和个体企业生产规模不大,机制灵活,更能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相应要求。铁画产品要坚持质量和品牌取胜。在目前产品市场混乱的情况下,只有树立自己的质量形象、把品牌真正树起来了,那些鱼目混珠的假冒伪劣产品才有可能退出市场。应前允许各企业及铁画制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

其次是从法律政策、市场环境方面营造铁画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关于法律政策环境,国外如日本有专门的传统工艺品产业保护和振兴的法律(1974年5月制定了《传统的工艺品产业振兴法》(简称《传统法》),我国也已于1997年5月由国务院颁布第一部全国性法规《传统
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我市应积极着手为铁画在内的传统工艺行业提供法律政策平台,对我市技艺种类、产品销售,人才培养、行业企业等方面提供保护,也给老百姓鉴赏和购买传统工艺美术品带来方便。在开拓国内外市场上,在适当时机建立行业经纪人公司,通过一些懂得市场策划的人才思考
一整套的运行方法,通过品牌经营和策划使铁画作品及其大师地位提升,营造我市传统工艺品行业的整体气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这个职业,推动传统工艺规范化、市场化发展。

促进铁画发展的具体举措,应在确定中长期保护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四大工作。一是在适当的地域,建设“江城百工坊”,作为我市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和人才的保护基地、集制作和销售于一体的全国规模最大的铁画等传统工艺品保护基地、展示我市悠久历史和文化的窗口。拟建中的市博物馆,要规划建设铁画等传统工艺精品的展厅,还可以以此为依托组织开展传承技艺、制作表演、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二是技艺抢救工作,编制一套芜湖传统工艺行业各种技艺详细内容的档案资料。三是抓住发展机遇。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的上海博览会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和铁画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一定的机遇,政府相关单位和全市铁画行业及各企业要从各方面提前充分准备,如设计纪念产品,开发适合西方人审美观念的作品,加大有市场需求的传统工艺产品的促销力度,从而真正抓住商机,为芜湖铁画的持续发展奠定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