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7月14日上午9:30,纽约纳斯达克市场破天荒迎来了一位年仅32岁的上海人,并由他按响了当天的开市铃声。
这标志着中国最大的户外视频广告运营商——分众传媒正式挂牌交易,而分众传媒创始人兼CEO江南春,则成为享受按响开市铃声荣誉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
代码为“FMCN.”的分众传媒共售出101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每股定价17美元,筹资超过1.7亿美元,为历年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股票募资总额之最,这也是首家登陆纳斯达克市场的中国纯广告传媒股票。
分众上市,创造了让一个广告人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的神话:身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创始人兼CEO江南春上市后持有1.13亿股股票,占总股本的29.23%。根据去年福布斯中国内地百富榜的标准,江南春可排到60位左右。
在上海这片土地上,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们正在新兴行业中不断斩获巨大成功:盛大陈天桥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上海滩传奇快速扩张的张力,紧随其后的江南春仅以两年的时间,以新媒体开创了又一个传奇。
传奇,自然令人惊叹。
但传奇背后的故事,更值得关注。
七十年代生人,是怎样付出努力,斩获巨大成功的?今后十年,当越来越多的新富人们涌现,并形成一个族群,他们的创业形态和生存姿态,又对中国社会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第一代大学生创业者】
诗歌创作培养了江南春的激情和想象力,而学生会主席的经历锻炼了他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很快,读大三时的江南春手中拿上了价值四万元的大哥大。这块当时还很少见的“疙瘩”,是江南春沟通的需要,也见证了他的沟通需求。不要说校园里的师生们,就连商场上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老板们,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
一
江南春1973年3月出生于上海,和大多数上海本地人一样,父母也是工薪阶层,父亲做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而母亲曾成功地经营过一家商店。中学时代,江南春所有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看书上了,因此作文水平比较好,还担任了上海北郊中学的文学社社长,并在高中时代拿到了上海市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等奖项。正是这些红皮证书,使江南春在1991年免试保送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
也许正暗合了酷爱古典诗词的父亲取宋词词牌名给他所起的名字,江南春在读大学之初便狂热地喜欢上了诗歌。大学一年级,他便成为了师大著名的夏雨诗社的社长。江南春说:“如果我坚持保留那份纯真的话,今天会是一个很好的诗人。”
年少的江南春在当时写出了一批较为成熟的诗作。不过,江南春注定不是那种坚持保留纯真做一个诗人的青年。
担任夏雨诗社社长半年以后,江南春便开始以诗社社长的身份,谋划参选校学生会主席。
在师大历史上,竞选学生会主席的一般都是大三学生,江南春提前了一年,而且顺利地当选了,当时这在师大是一件不小的事情。
这次竞争让江南春学会了很多东西:第一,要争取机会。当时他是大学二年级,中文系除他之外没人去,很多人用怀疑的眼光看他。第二,一个人的成功,个人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你能否团结更多的力量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当时,他的演讲稿让好几个中文系老师改过,他还把演讲稿背了不下200遍。在学代会上亮相演讲,江南春是唯一一个脱稿演讲的候选人,由于他是第一个上台,后面的竞争者乱了手脚。更为出奇制胜的是,他成立了一个强大的后援团,这些能言善辩的中文系学生提出的尖锐问题,让台上的竞争者一阵手忙脚乱。
就这样,江南春顺利当上了学生会主席。“由于竞选过程需要和许多人沟通,喝咖啡,吃饭,一下子欠下了160块钱的债”。当选校学生会主席后,江南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解决债务。上任不久,一个名为“上海亚太影视公司”的企业来学校招业务员,每月300元工资,近水楼台的他便前往应聘。
“当时其实就是去拉广告”,江南春向记者描述自己的第一个客户,“汇联商厦,大概他们对我讲的还比较满意,于是给了1500块让我筹拍一个广告。便连夜写了剧本,很快,他们投入十几万拍广告和播放的费用”。
1992年的上海,经济开始快速启动,上海淮海路新商厦一栋接着一栋,那个时候时兴新影视形象广告,这些广告单子,最后竟然几乎让20来岁的江南春“一锅端”。
但生性好强的江南春并不想一直打工。1994年2月,尚在就读大三的他开始自己创业;同年7月,江南春与包括香港永怡集团在内的几个伙伴合资,注册成立永怡传播,注册资金100万元。
【十年代理完成原始积累】
永怡十年,江南春从驾着小舢板初出茅庐,到驾着自己的游艇进入广告领域的大港湾,看似一路顺风,实则历经风雨,一波三折。凭借自己奔腾不息的激情,加之坚韧的意志力、超凡的想象力和强悍的执行力,他总算在商场中握紧了方向盘,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天道酬勤,江南春将此奉为至理名言。
方向比努力重要,江南春更深知此言之要义。所以他无时无刻不在告诫自己和自己的团队:创意创造生意,想象力创造利润率。
二
永怡传播,是一家以创意为主的广告代理公司。江南春做了十年,并由此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和经验积累。
1995年,公司成功获得无锡的街边灯箱广告项目,年营业额达到500万元左右,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中型的广告公司。但因为没有核心的大客户和业务,没有一个核心的产业可以依托,加之遭遇股权变动,作为创始人的江南春清醒地认识到,永怡这样发展下去,会产生许多的问题。
已经敏锐察觉IT业在不久的未来将成长为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的江南春,没有放过这样的机缘。1996年1月1日,江南春进入IDG传媒集团,为他们筹办上海办事处;永怡自然地成为IDG传媒业务最主要的广告代理商。公司定位开始清晰:以媒体为核心,开展IT业广告代理。到1998年,永怡已经占据了华东地区90%以上的IT领域广告代理市场,营业额达到6000至7000万元人民币,在上海广告界声名鹊起。
1999年,永怡开始多元化战略。按照江南春的说法,进入模式拷贝战略。永怡决定进军京、广,但这样的战略没有让永怡获得更大的发展。“我们走了一条弯路”,江南春说。他对此的解释是:永怡的核心经验是人员的专业性,由于在上海的团队没办法服务到北京,而公司在北京又始终无法找到专业的团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新进入者,永怡攻下来的业务根本无法保有。
在这种情况下,江南春想到了变招:放弃模式拷贝的形式,去做IT业之外的其他客户。2000年,江南春抓住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契机:互联网,这也为永怡传播带来了一个质的飞跃:2000年永怡的营业额超过亿元,主要就是因为当年同时代理了7个网站的广告。
“生意很好做,赚钱很快乐”。江南春说。
然而,快乐没有维持多久。2001年,互联网突然全部消失了,7个客户几乎荡然无存。这个产业仿佛一夜间突然崩溃。
这一年,也成为永怡成长史中最为痛苦的一年。
【七日苦思发掘产业模式】
“世界上既然存在着一个属于夜晚的、属于家庭的广告市场,为什么就不会存在一个属于白天的、属于家庭以外的广告市场?”
三
江南春不得不思考转型问题。
2001年12月的一天晚上,江南春约见老朋友陈天桥。
一年前,陈天桥还在运营一家小网站s tam e. com,靠网友领养一只名叫史丹莫(stam e)的虚拟宠物狗赚人气,而这家网站的广告代理商就是江南春的永怡广告公司。
“青梅煮酒论英雄”,境虽不同,情却相识。
在香樟花园的茶座里,几月不见的陈天桥告诉江南春,自己已经改做网络游戏。12点半时,陈天桥告诉江南春,游戏同时在线达到11万人。
“11万人同时在线,意味着拥有至少70万收费用户,每个用户每月35元,一个月就是2450万元”。这一算,把江南春吓了一跳。
“陈天桥有很好的产业判断力,当一般人在人满为患的巴士车上厮打,为自己赢得一点空间而自我感觉良好时,陈天桥已经坐上没人抢的巴士狂飙而去,令你望尘莫及。”江南春这样评价陈天桥,“当时就觉得要学习陈天桥,发掘别人没发现的产业模式。”
2002年大年初一,江南春一个人来到常去的汉源书屋。
汉源书屋在绍兴路27号。音乐袅袅,流水淙淙,书香怡人。这里,是江南春的读书喝茶之处,是他与人叙旧聊天之处,也是他闭门思过的地方。他与本报记者的这次会面,就约在这里。
江南春指着左前方靠墙的位置对记者说:“就在那儿,我坐了整整7天”。
经过痛苦的思考,江南春决定放弃做广告代理。“这个行业在产业链当中是最末端的、最薄弱的环节,你在高速发展的时候感觉不到,到不成功时才真正知道这个方向不对。”江南春由此得出两个结论:要在产业链中找到前端的位置,还要在位置上找到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事业才有保障。
与媒体打了十年交道的江南春很自然地想到了传媒,并且从一开始,他就放弃了新闻传媒,而是选择了广告传媒。他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未来中国新媒体的发展方向,会呈现四大原则,一是高技术的介入会使媒体的表现能力发生空前的改变,比如从报纸广告到电视广告再到互联网广告,又比如街头的广告从文字广告到灯箱广告再到数字化广告;二是受众必定是分众型的,不是对所有的人说话,而是对特定的人群说话。三是你要创造一个全新的时空,不要把广告放在那些泛滥成灾的地方。四是要有有效的收视,媒体不断追求广告效率的提升,因此要有一定的强制性。”
他意识到一个巨大的市场:人一天在家8小时,也就1小时看电视,5分钟在看广告,但这个5分钟创造了500亿的市值;如果让人在户外一天也接触广告5分钟,相信500亿的市场也一定会存在。
【两年“分众”成功登陆纳市】
“上海人的风格告诉我们不要孤注一掷,偏小资,不够大开大合,缺少传奇资本家应有的魅力。”江南春说。
他这样概括自己:“我的性格一直处于乐观的状态,不会有挫折感。”
“我的性格又是谨慎的、保守的,偏向于稳健型的,但我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并且经过反复论证是OK的,我一出手绝对是高度执行力的行动。”
四
不经意间,多年不再从事诗歌创作的江南春,创造了另一种诗歌和哲学:“什么时候广告会被人勉强来接受?那就是当你处在一个比广告更无聊的时间里。”凭着这样的理念,江南春首先想到的是高档写字楼此前毫无额外利用的电梯。
之后不久的某一天,粘贴在徐家汇太平洋百货电梯门上的舒淇所做的广告让等电梯的江南春激动不已——“要是换成电视机,那不正好了?!”
3月份,江南春决定,干这个没有人干的事情。
“一开始想的是在上海最好的50栋写字楼装上机器,然后播放广告收钱。”江南春的三人团队开始和各处物业谈判签约。半个月之后,江南春初步计划完成,300台价值8000多元的液晶电视先后进驻50栋高级写字楼。”
与此同时,相关的广告销售也开始进行。“拍了个宣传光盘,给客户一看,再稍微一讲,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东西不错。”在广告界已经混迹10年的江南春显然有独特的优势,“招商银行信用卡、轩尼诗洋酒等几个牌子第一批下单。”2003年还没有到,江南春手里已经拿着一二月份200多万元的广告订单了。
初步尝到甜头的江南春开始试探将更多的播放器向更多的楼盘扩展,并在2003年3月份首次走出上海,进军北京。2003年5月,江南春索性另外成立了分众传媒,专注于这个新产业。广告在增长,但产业在扩张,投入增长更快。资金吃紧。
机遇不期而至。
2003年5月的某一天,与分众同在一幢大厦,而且就在对门的软银负责人余蔚突然造访江南春。
据江南春介绍,仅仅3个小时双方就达成了投资的基本框架。事后余蔚说这可能是他最快的一次投资,催促他如此迅速地做出投资选择的根本原因是他看好江南春身上所具有的创业激情和他对传媒产业的深入理解。
软银的投资,不但为江南春解了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一个信心承诺。余蔚告诉他,需要的时候,只要是以千万美元计,软银完全可以相助。
江南春信心倍增。软银的投资给分众传媒带来的不仅仅是巨额的资金。投资者的加入,使分众的后台管理系统趋于完善和符合国际资本市场的需求,这些都是以前公司所不具备的。这无疑为分众能够在海外上市埋下了伏笔。
2004年4月,感觉到竞争压力的分众从鼎晖国际等6家投资机构引入1250万美元的第二轮资金。半年之后的11月份,高盛等三家机构3300万美元的资金投向分众,加上广告收入也快速增长,分众得以快速扩张,守住了占据写字楼七成市场的优势。2005年7月,分众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市场。
【新媒体产业驶入快车道】
江南春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广告立体化指针、无缝化传播理论和新载体。“立体化指针对人们生活的多元化,进行多渠道的传播,单一媒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立体化的多元生活。无缝化传播是根据特种人群的生活习性,进行符合他们生活习惯的传播。”
五
对于楼宇视频广告的单一化盈利模式,不少专家表示担忧:一旦进入者过多,相互压价形成恶性竞争,那么利润就难以保证。
另一种疑虑是:这一行业,科技含量并不高,液晶视屏也是请人代为生产的,进入的壁垒太低。
对此,江南春似乎胸有成竹。
“中国的传统媒体效率已经日益受到挑战,而新兴的媒体正处于高速的增长过程中。分众处于高成长的新的媒体当中,发展的空间有足够的大。”江南春喝了一口乌龙茶,继续滔滔不绝地说,“我们专注做户外视屏广告,但户外视屏广告不只是楼宇广告。从衍生的角度讲,还有卖场广告、超市广告、商场广告,甚至美容美发店广告等等。另外,既然在家有家庭电视广告,上班有楼宇视屏广告,那么在路上就有汽车广告、手机广告……市场空间有巨大的潜力,以后的想象空间还要大。”
“对于进入壁垒太低一说,我的看法是,这是2003年的情况,今天这么说就不符合事实。为什么两年过来了,市场上不是群雄并起,而仍旧只是主流品牌?壁垒有四种,一是政策壁垒,二是资本壁垒,三是技术壁垒,四是对稀缺性资源占有的壁垒。分众就属于第四种。比如说写字楼,不就是几百上千栋吗?当你占有这几百上千栋写字楼,你就形成了对稀缺性资源占有的壁垒。以四大壁垒为核心,会形成综合性的壁垒。分众打通资本通道以后,就形成了资本壁垒;上市后就有期权壁垒。加上人才壁垒、品牌壁垒,然后再整合对稀缺性资源占有的壁垒,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进入壁垒,维护分众的领导地位,这是显而易见的。”
江南春说,后来的竞争者要从我们手中抢下楼宇不容易,因为我们已经和2万多栋楼宇签订了3-5年合同,并且在合同到期后享有优先续约权。
今年,分众的重点在于大卖场联播网的铺设和高尔夫球场联播网的铺设。同时积极关注新媒体广告,伺机进入互联网和手机广告领域。据透露,分众已跟包括华润万家、易初莲花、华联吉买盛等近600家大卖场签约,在每个大卖场投放数十个液晶屏。而全国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一共只有1000个左右。此外,分众与1000家标准超市和1200家便利店签了约。
【“阳光的一代”新富人】
“7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富人们,在成长中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时期。我们目睹整个社会的变革,并且深深受惠于这种变革,因此我们是‘阳光的一代’,内心是开放的,所以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注定会感恩这个社会和帮助我们的人群。”这是江南春的观点。
六
“中国的财富阶层会形成一个全新的风尚,”江南春断言,“一个巨大的团体,会积极反馈社会,乐心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中国已经拥有涌现这一群体的机制。”
江南春说这些的时候,滔滔不绝的话语中增加了厚重的力量。他的右手微握成拳头,旁若无人似的齐肩挥动着,沉浸在自己的语境中。
促成江南春拥有这样的想法的,是分众的上市经历和同为70年代生人的财富群体不断交流的结果。
“分众上市,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二字,国运昌盛,使别人对国家的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5年前,那些国际投资者都不会见你,而如今,他们都十分愿意见你,有很多人在国内就认识,到美国后再次见面,就像老朋友。”
上市后的江南春没有更多的喜悦,被同事们称为工作狂的他更加忙碌了,每天的睡眠时间从12点推迟到次日的凌晨2点,而第二天的上班时间从9点提前到8点。
拥有高大粗壮身材的江南春,给人的感觉是勤于奋斗、精于分析、善于把握。他仿佛正指挥着自己的团队,全速前进进行着一场战斗。和诗人出身的江南春交谈,你则更容易感受到人生这个重大的哲学命题在跳跃着。
IDG大老板麦戈文,有一个著名的“人生三个阶段论”。曾经的老板,影响着今天的江南春。江南春正在做一件令自己觉得自豪的事情,“分众制造了全新的传媒行业,虽然还没有全部完成,但让我有了一定的自豪感”;第二个阶段是做一件有趣的事情,相信自己文学才能的江南春以后希望尝试文艺性的工作,“不一定是写诗,可以是电影剧本”;第三个阶段是做一件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情,“国家强盛的势头是最大的资源,而很多人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机会,不求回报,甚至不知名,对此我始终怀有感恩之心”。怀着感恩之心,江南春说,他将反馈社会,去帮助更多的人。
这标志着中国最大的户外视频广告运营商——分众传媒正式挂牌交易,而分众传媒创始人兼CEO江南春,则成为享受按响开市铃声荣誉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
代码为“FMCN.”的分众传媒共售出101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每股定价17美元,筹资超过1.7亿美元,为历年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股票募资总额之最,这也是首家登陆纳斯达克市场的中国纯广告传媒股票。
分众上市,创造了让一个广告人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的神话:身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创始人兼CEO江南春上市后持有1.13亿股股票,占总股本的29.23%。根据去年福布斯中国内地百富榜的标准,江南春可排到60位左右。
在上海这片土地上,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们正在新兴行业中不断斩获巨大成功:盛大陈天桥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上海滩传奇快速扩张的张力,紧随其后的江南春仅以两年的时间,以新媒体开创了又一个传奇。
传奇,自然令人惊叹。
但传奇背后的故事,更值得关注。
七十年代生人,是怎样付出努力,斩获巨大成功的?今后十年,当越来越多的新富人们涌现,并形成一个族群,他们的创业形态和生存姿态,又对中国社会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第一代大学生创业者】
诗歌创作培养了江南春的激情和想象力,而学生会主席的经历锻炼了他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很快,读大三时的江南春手中拿上了价值四万元的大哥大。这块当时还很少见的“疙瘩”,是江南春沟通的需要,也见证了他的沟通需求。不要说校园里的师生们,就连商场上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老板们,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
一
江南春1973年3月出生于上海,和大多数上海本地人一样,父母也是工薪阶层,父亲做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而母亲曾成功地经营过一家商店。中学时代,江南春所有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看书上了,因此作文水平比较好,还担任了上海北郊中学的文学社社长,并在高中时代拿到了上海市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等奖项。正是这些红皮证书,使江南春在1991年免试保送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
也许正暗合了酷爱古典诗词的父亲取宋词词牌名给他所起的名字,江南春在读大学之初便狂热地喜欢上了诗歌。大学一年级,他便成为了师大著名的夏雨诗社的社长。江南春说:“如果我坚持保留那份纯真的话,今天会是一个很好的诗人。”
年少的江南春在当时写出了一批较为成熟的诗作。不过,江南春注定不是那种坚持保留纯真做一个诗人的青年。
担任夏雨诗社社长半年以后,江南春便开始以诗社社长的身份,谋划参选校学生会主席。
在师大历史上,竞选学生会主席的一般都是大三学生,江南春提前了一年,而且顺利地当选了,当时这在师大是一件不小的事情。
这次竞争让江南春学会了很多东西:第一,要争取机会。当时他是大学二年级,中文系除他之外没人去,很多人用怀疑的眼光看他。第二,一个人的成功,个人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你能否团结更多的力量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当时,他的演讲稿让好几个中文系老师改过,他还把演讲稿背了不下200遍。在学代会上亮相演讲,江南春是唯一一个脱稿演讲的候选人,由于他是第一个上台,后面的竞争者乱了手脚。更为出奇制胜的是,他成立了一个强大的后援团,这些能言善辩的中文系学生提出的尖锐问题,让台上的竞争者一阵手忙脚乱。
就这样,江南春顺利当上了学生会主席。“由于竞选过程需要和许多人沟通,喝咖啡,吃饭,一下子欠下了160块钱的债”。当选校学生会主席后,江南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解决债务。上任不久,一个名为“上海亚太影视公司”的企业来学校招业务员,每月300元工资,近水楼台的他便前往应聘。
“当时其实就是去拉广告”,江南春向记者描述自己的第一个客户,“汇联商厦,大概他们对我讲的还比较满意,于是给了1500块让我筹拍一个广告。便连夜写了剧本,很快,他们投入十几万拍广告和播放的费用”。
1992年的上海,经济开始快速启动,上海淮海路新商厦一栋接着一栋,那个时候时兴新影视形象广告,这些广告单子,最后竟然几乎让20来岁的江南春“一锅端”。
但生性好强的江南春并不想一直打工。1994年2月,尚在就读大三的他开始自己创业;同年7月,江南春与包括香港永怡集团在内的几个伙伴合资,注册成立永怡传播,注册资金100万元。
【十年代理完成原始积累】
永怡十年,江南春从驾着小舢板初出茅庐,到驾着自己的游艇进入广告领域的大港湾,看似一路顺风,实则历经风雨,一波三折。凭借自己奔腾不息的激情,加之坚韧的意志力、超凡的想象力和强悍的执行力,他总算在商场中握紧了方向盘,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天道酬勤,江南春将此奉为至理名言。
方向比努力重要,江南春更深知此言之要义。所以他无时无刻不在告诫自己和自己的团队:创意创造生意,想象力创造利润率。
二
永怡传播,是一家以创意为主的广告代理公司。江南春做了十年,并由此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和经验积累。
1995年,公司成功获得无锡的街边灯箱广告项目,年营业额达到500万元左右,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中型的广告公司。但因为没有核心的大客户和业务,没有一个核心的产业可以依托,加之遭遇股权变动,作为创始人的江南春清醒地认识到,永怡这样发展下去,会产生许多的问题。
已经敏锐察觉IT业在不久的未来将成长为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的江南春,没有放过这样的机缘。1996年1月1日,江南春进入IDG传媒集团,为他们筹办上海办事处;永怡自然地成为IDG传媒业务最主要的广告代理商。公司定位开始清晰:以媒体为核心,开展IT业广告代理。到1998年,永怡已经占据了华东地区90%以上的IT领域广告代理市场,营业额达到6000至7000万元人民币,在上海广告界声名鹊起。
1999年,永怡开始多元化战略。按照江南春的说法,进入模式拷贝战略。永怡决定进军京、广,但这样的战略没有让永怡获得更大的发展。“我们走了一条弯路”,江南春说。他对此的解释是:永怡的核心经验是人员的专业性,由于在上海的团队没办法服务到北京,而公司在北京又始终无法找到专业的团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新进入者,永怡攻下来的业务根本无法保有。
在这种情况下,江南春想到了变招:放弃模式拷贝的形式,去做IT业之外的其他客户。2000年,江南春抓住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契机:互联网,这也为永怡传播带来了一个质的飞跃:2000年永怡的营业额超过亿元,主要就是因为当年同时代理了7个网站的广告。
“生意很好做,赚钱很快乐”。江南春说。
然而,快乐没有维持多久。2001年,互联网突然全部消失了,7个客户几乎荡然无存。这个产业仿佛一夜间突然崩溃。
这一年,也成为永怡成长史中最为痛苦的一年。
【七日苦思发掘产业模式】
“世界上既然存在着一个属于夜晚的、属于家庭的广告市场,为什么就不会存在一个属于白天的、属于家庭以外的广告市场?”
三
江南春不得不思考转型问题。
2001年12月的一天晚上,江南春约见老朋友陈天桥。
一年前,陈天桥还在运营一家小网站s tam e. com,靠网友领养一只名叫史丹莫(stam e)的虚拟宠物狗赚人气,而这家网站的广告代理商就是江南春的永怡广告公司。
“青梅煮酒论英雄”,境虽不同,情却相识。
在香樟花园的茶座里,几月不见的陈天桥告诉江南春,自己已经改做网络游戏。12点半时,陈天桥告诉江南春,游戏同时在线达到11万人。
“11万人同时在线,意味着拥有至少70万收费用户,每个用户每月35元,一个月就是2450万元”。这一算,把江南春吓了一跳。
“陈天桥有很好的产业判断力,当一般人在人满为患的巴士车上厮打,为自己赢得一点空间而自我感觉良好时,陈天桥已经坐上没人抢的巴士狂飙而去,令你望尘莫及。”江南春这样评价陈天桥,“当时就觉得要学习陈天桥,发掘别人没发现的产业模式。”
2002年大年初一,江南春一个人来到常去的汉源书屋。
汉源书屋在绍兴路27号。音乐袅袅,流水淙淙,书香怡人。这里,是江南春的读书喝茶之处,是他与人叙旧聊天之处,也是他闭门思过的地方。他与本报记者的这次会面,就约在这里。
江南春指着左前方靠墙的位置对记者说:“就在那儿,我坐了整整7天”。
经过痛苦的思考,江南春决定放弃做广告代理。“这个行业在产业链当中是最末端的、最薄弱的环节,你在高速发展的时候感觉不到,到不成功时才真正知道这个方向不对。”江南春由此得出两个结论:要在产业链中找到前端的位置,还要在位置上找到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事业才有保障。
与媒体打了十年交道的江南春很自然地想到了传媒,并且从一开始,他就放弃了新闻传媒,而是选择了广告传媒。他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未来中国新媒体的发展方向,会呈现四大原则,一是高技术的介入会使媒体的表现能力发生空前的改变,比如从报纸广告到电视广告再到互联网广告,又比如街头的广告从文字广告到灯箱广告再到数字化广告;二是受众必定是分众型的,不是对所有的人说话,而是对特定的人群说话。三是你要创造一个全新的时空,不要把广告放在那些泛滥成灾的地方。四是要有有效的收视,媒体不断追求广告效率的提升,因此要有一定的强制性。”
他意识到一个巨大的市场:人一天在家8小时,也就1小时看电视,5分钟在看广告,但这个5分钟创造了500亿的市值;如果让人在户外一天也接触广告5分钟,相信500亿的市场也一定会存在。
【两年“分众”成功登陆纳市】
“上海人的风格告诉我们不要孤注一掷,偏小资,不够大开大合,缺少传奇资本家应有的魅力。”江南春说。
他这样概括自己:“我的性格一直处于乐观的状态,不会有挫折感。”
“我的性格又是谨慎的、保守的,偏向于稳健型的,但我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并且经过反复论证是OK的,我一出手绝对是高度执行力的行动。”
四
不经意间,多年不再从事诗歌创作的江南春,创造了另一种诗歌和哲学:“什么时候广告会被人勉强来接受?那就是当你处在一个比广告更无聊的时间里。”凭着这样的理念,江南春首先想到的是高档写字楼此前毫无额外利用的电梯。
之后不久的某一天,粘贴在徐家汇太平洋百货电梯门上的舒淇所做的广告让等电梯的江南春激动不已——“要是换成电视机,那不正好了?!”
3月份,江南春决定,干这个没有人干的事情。
“一开始想的是在上海最好的50栋写字楼装上机器,然后播放广告收钱。”江南春的三人团队开始和各处物业谈判签约。半个月之后,江南春初步计划完成,300台价值8000多元的液晶电视先后进驻50栋高级写字楼。”
与此同时,相关的广告销售也开始进行。“拍了个宣传光盘,给客户一看,再稍微一讲,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东西不错。”在广告界已经混迹10年的江南春显然有独特的优势,“招商银行信用卡、轩尼诗洋酒等几个牌子第一批下单。”2003年还没有到,江南春手里已经拿着一二月份200多万元的广告订单了。
初步尝到甜头的江南春开始试探将更多的播放器向更多的楼盘扩展,并在2003年3月份首次走出上海,进军北京。2003年5月,江南春索性另外成立了分众传媒,专注于这个新产业。广告在增长,但产业在扩张,投入增长更快。资金吃紧。
机遇不期而至。
2003年5月的某一天,与分众同在一幢大厦,而且就在对门的软银负责人余蔚突然造访江南春。
据江南春介绍,仅仅3个小时双方就达成了投资的基本框架。事后余蔚说这可能是他最快的一次投资,催促他如此迅速地做出投资选择的根本原因是他看好江南春身上所具有的创业激情和他对传媒产业的深入理解。
软银的投资,不但为江南春解了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一个信心承诺。余蔚告诉他,需要的时候,只要是以千万美元计,软银完全可以相助。
江南春信心倍增。软银的投资给分众传媒带来的不仅仅是巨额的资金。投资者的加入,使分众的后台管理系统趋于完善和符合国际资本市场的需求,这些都是以前公司所不具备的。这无疑为分众能够在海外上市埋下了伏笔。
2004年4月,感觉到竞争压力的分众从鼎晖国际等6家投资机构引入1250万美元的第二轮资金。半年之后的11月份,高盛等三家机构3300万美元的资金投向分众,加上广告收入也快速增长,分众得以快速扩张,守住了占据写字楼七成市场的优势。2005年7月,分众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市场。
【新媒体产业驶入快车道】
江南春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广告立体化指针、无缝化传播理论和新载体。“立体化指针对人们生活的多元化,进行多渠道的传播,单一媒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立体化的多元生活。无缝化传播是根据特种人群的生活习性,进行符合他们生活习惯的传播。”
五
对于楼宇视频广告的单一化盈利模式,不少专家表示担忧:一旦进入者过多,相互压价形成恶性竞争,那么利润就难以保证。
另一种疑虑是:这一行业,科技含量并不高,液晶视屏也是请人代为生产的,进入的壁垒太低。
对此,江南春似乎胸有成竹。
“中国的传统媒体效率已经日益受到挑战,而新兴的媒体正处于高速的增长过程中。分众处于高成长的新的媒体当中,发展的空间有足够的大。”江南春喝了一口乌龙茶,继续滔滔不绝地说,“我们专注做户外视屏广告,但户外视屏广告不只是楼宇广告。从衍生的角度讲,还有卖场广告、超市广告、商场广告,甚至美容美发店广告等等。另外,既然在家有家庭电视广告,上班有楼宇视屏广告,那么在路上就有汽车广告、手机广告……市场空间有巨大的潜力,以后的想象空间还要大。”
“对于进入壁垒太低一说,我的看法是,这是2003年的情况,今天这么说就不符合事实。为什么两年过来了,市场上不是群雄并起,而仍旧只是主流品牌?壁垒有四种,一是政策壁垒,二是资本壁垒,三是技术壁垒,四是对稀缺性资源占有的壁垒。分众就属于第四种。比如说写字楼,不就是几百上千栋吗?当你占有这几百上千栋写字楼,你就形成了对稀缺性资源占有的壁垒。以四大壁垒为核心,会形成综合性的壁垒。分众打通资本通道以后,就形成了资本壁垒;上市后就有期权壁垒。加上人才壁垒、品牌壁垒,然后再整合对稀缺性资源占有的壁垒,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进入壁垒,维护分众的领导地位,这是显而易见的。”
江南春说,后来的竞争者要从我们手中抢下楼宇不容易,因为我们已经和2万多栋楼宇签订了3-5年合同,并且在合同到期后享有优先续约权。
今年,分众的重点在于大卖场联播网的铺设和高尔夫球场联播网的铺设。同时积极关注新媒体广告,伺机进入互联网和手机广告领域。据透露,分众已跟包括华润万家、易初莲花、华联吉买盛等近600家大卖场签约,在每个大卖场投放数十个液晶屏。而全国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一共只有1000个左右。此外,分众与1000家标准超市和1200家便利店签了约。
【“阳光的一代”新富人】
“7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富人们,在成长中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时期。我们目睹整个社会的变革,并且深深受惠于这种变革,因此我们是‘阳光的一代’,内心是开放的,所以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注定会感恩这个社会和帮助我们的人群。”这是江南春的观点。
六
“中国的财富阶层会形成一个全新的风尚,”江南春断言,“一个巨大的团体,会积极反馈社会,乐心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中国已经拥有涌现这一群体的机制。”
江南春说这些的时候,滔滔不绝的话语中增加了厚重的力量。他的右手微握成拳头,旁若无人似的齐肩挥动着,沉浸在自己的语境中。
促成江南春拥有这样的想法的,是分众的上市经历和同为70年代生人的财富群体不断交流的结果。
“分众上市,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二字,国运昌盛,使别人对国家的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5年前,那些国际投资者都不会见你,而如今,他们都十分愿意见你,有很多人在国内就认识,到美国后再次见面,就像老朋友。”
上市后的江南春没有更多的喜悦,被同事们称为工作狂的他更加忙碌了,每天的睡眠时间从12点推迟到次日的凌晨2点,而第二天的上班时间从9点提前到8点。
拥有高大粗壮身材的江南春,给人的感觉是勤于奋斗、精于分析、善于把握。他仿佛正指挥着自己的团队,全速前进进行着一场战斗。和诗人出身的江南春交谈,你则更容易感受到人生这个重大的哲学命题在跳跃着。
IDG大老板麦戈文,有一个著名的“人生三个阶段论”。曾经的老板,影响着今天的江南春。江南春正在做一件令自己觉得自豪的事情,“分众制造了全新的传媒行业,虽然还没有全部完成,但让我有了一定的自豪感”;第二个阶段是做一件有趣的事情,相信自己文学才能的江南春以后希望尝试文艺性的工作,“不一定是写诗,可以是电影剧本”;第三个阶段是做一件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情,“国家强盛的势头是最大的资源,而很多人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机会,不求回报,甚至不知名,对此我始终怀有感恩之心”。怀着感恩之心,江南春说,他将反馈社会,去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