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媒体报道中国当前的房价/收入比达到了27.54,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4倍。这个数字可能存在歧义,这个房价收入比可能与一般市场上所说的计算方式有不同,它是按房价除以人均可支配收入,而非房价除以户均克支配收入,其间涉及到一个户均人口的问题。对于这个数据我们应该更看重的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相对比较水平。
关于房价/收入比,我们按中等房价/中等家庭可支配收入(采用平均价格来计算)计算出来的比例为7.8倍,这一数字也是已经远远超出了发达国家3-6倍的平均水平。
由于各国之间最原始的计算数据难以采集到,在此,我们按照另外一个思路去分析当前的房价与需求承受力之间的距离问题。
房价超出可承受水平14%-57%
200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6亿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为18080亿元,按此粗略计算的全国平均房价为3240元/平方米,按户均接近3人(2.97)计算,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根据联合国统计,2005年末当前中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超过25平方米),购买一套75平方米的新房,总价格为24.3万。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942.9元,其中居民居住性支出大概占11%的比例,按此计算人均非居住性消费支出至少为7069元。因此居民人均实际可用于住房还贷款的最高支出为3424元,折合每月285。根据统计局数字,我国城镇家庭现户均人口为2.97人,按此计算的户均承受最高月供支出为847元。
按照现行的5.51%的按揭利率,如果按2成首付,则按揭20年能承受的最高房价为15.4万,按揭30年能承受的最高房价为17.6万;如果按3成首付,则按揭20年能承受的最高房价为18.6万,按揭30年能承受的最高房价为21.3万。而当前购买一套房子的平均价格为24.3万,这一价格已经显著超出了居民可承受房屋总价,根据按揭年数和按揭成数的不同,实际超出比例分布在14%-57%之间。
表:按等额本息还款法计算的可购房承受价格
最高可承受房屋总价(万元) |
按揭成数 |
按揭年数 |
房屋单价(每M2) |
房屋面积 |
月均还款 (元) |
高出可承受房屋价格的比例 |
15.4 |
8成 |
20年 |
2050元 |
75 |
846.8 |
57.8% |
17.6 |
7成 |
20年 |
2345 |
75 |
847.5 |
38% |
18.6 |
8成 |
30年 |
2485 |
75 |
847.5 |
30.6% |
21.3 |
7成 |
30年 |
2840 |
75 |
847.5 |
14.1% |
补充说明:一方面计算中采用的可支配收入为静态数据,近年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基本维持在10%上下的增长速度,似乎我们在计算中低估了居民实际购买力,但是如果考虑到居民在购房后还有实际的居住性支出(大约占消费支出的11%),这一部分往往也是硬性支出,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大致可与居住性支出相互抵消。
更应该强调的是,由于以上计算的户均月可供房能力(847元/月)是城市家庭最高的可供投资于房产的水平,而实际上每户家庭都是需要从中截留一部分用于储蓄存款,以作为预防性储备或为其它高消费支出作积累。因此,实际上当前的平均房价已经远远超出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这个比例大致在30%左右)。当前的房市热潮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更多的是透支了未来的收入增长期望,承受着极大的风险。
面对快速上涨的房价,各方人士关于自主性需求拉力的理由已经只能成为一种幌子,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市的发展更多的将由投资性需求来主导。但是,当大多数人依然具有购房需要但又买不起房的时候,市场也许到了需要发生改变的时候。
说明:文章为原创,如需引用或转载本文,请注明作者姓名以及个人博客主页地址:http://chenhonginvest.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