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师宴”风何时休?


高考在即,高校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也转瞬即到。各式状元秀状元宴即将新鲜出炉,估计媒体又得忙上好一阵子了。

曾几何时,神州大地渐渐刮起谢师宴风,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往往在酒店、饭馆设下饭局,答谢往日恩师。于酒醉饭饱之余,甚或还有价值不菲的礼品、红包相赠。这种风气,似乎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谢师一说也由来已久:科举时代,但凡考生得中秀才、举人、进士,必筹措敬仪答谢启蒙先生或者主考官,言必称门生,无比恭谨。师生关系,一言以蔽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然而,科举时代的谢师风之所以如此盛行,大半原因倒是为了自己仕途平顺、飞黄腾达的找靠山。翻开史书,老师一旦失势,翻脸相向甚至落井下石者比比皆是。明清时代的朋党之争党锢之祸,莫不是这种师生、裙带关系带来的。

也许有老师、家长、学生会骂我吹毛求疵,拿大帽子吓人了:十年寒窗,老师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才有了学生金榜题名。说几句感谢话,吃一顿饭,喝几杯酒,拿个礼品,就犯得着你小子在这里上纲上线吗?

且慢点骂,我且问你三个问题:教师的职责是什么?考生怎样被录取的?谢师宴用的谁的钱?

韩愈《师说》里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者,责任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拿着国家的工资和补贴,努力教好每一位学生,为国家、社会输送尽量多的人才,帮助完成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是每一位老师应尽的责任。《中学生守则》里有助人为乐,不计报酬的内容。我们的老师,历来被人们歌颂为蜡烛渡船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老师,反而要在学生步入象牙塔前,给他们补上有偿奉献、有偿服务一课吗?

学生能够被高校录取,日后能成长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当然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育,当然应该好好感谢我们辛勤的园丁。想起一位退休老教师的哀叹:桃李满天下,相识有几人?如果这种感谢仅仅停留在一次谢师宴中,就不免带上了浓厚的交易色彩了。笔者的老师不下五十,至今还在很多时候指点我做人、做事道理,但我从未想过宴谢他们。本人迂腐,至死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平时电话寒暄两句,逢老师生日、教师节时寄上亲手制作贺卡一张。春节回乡,因时间短暂,很多时候还得劳烦恩师来看望我,但师生相见,喝杯家酿米酒,莫不如当初之在学校,感觉如沐春风,亲切万分。

据笔者所见,家长为了脸面,往往会把谢师宴安排在当地最高规格的星级酒店、宾馆里。一桌宴席,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笔者认为,谢师宴至此完全抹杀了它的本义了:学生谢师,家长掏钱,算那门子谢谢!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学生,兴许孩子上大学的费用还不知道到哪里张罗得到,却也碍于情面,忍痛摆下酒席,这种宴席,无疑会给贫穷的农家雪上加霜。这杯苦涩的谢师酒,我们的老师,能喝得开心,喝得心安理得吗?

这种吃不出真感情的谢师宴,搀杂了太多杂质的谢师酒,该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