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文规范问题


学校举行青年科技文化节大赛,其中一项是"我为科学发展进一言",要求论文形式,必须有500字以内的内容摘要和论文注释部分,总字数要求控制在3000字以内。我有幸拜读部分参赛作品,感慨颇多,且不论内容的好坏,单是以论文的基本格式问题就能把参赛作品排除掉90%,剩余的10%也全部都无一例外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非论文问题。

论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有其严格的格式要求和行文规范。大学课程设置里论文写作归属应用写作和科技论文写作两门课程,根据院系专业设置不同对此课程的必修选修要求也不同,大多数学生或出于实际需要或出于挣学分的目的都会选择其中的一门课程的。据实际了解,在我校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也强调论文写作部分的重要性,问题在于考试测试中不可能对此项内容有全面的考查,至多只是一个框架结构考题,所以学生并不会真正在意地区学习论文的写作,而倾向于更实用的简历写作公文写作等。另外,虽然诸如专业课等课程期末都会安排一篇论文,但老师并不会对论文格式和行文规范上过于苛刻。我见到有许多学生只是在网上下载一篇文章简单修改之后交上去,这儿的修改指为了防止老师怀疑自己为抄袭故意把格式等改为错误的。所以许多大四学生不懂论文写作不足为奇,更谈不上搞什么学术论文研究和发表了。

还是以这次大赛我所见的作品为例,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用的是抒情表达方式,甚至在摘要部分里就是整段的抒情。论文的语言要求是严肃的简明扼要朴实是其基本风格要求,摘要部分语言更是要凝练,要求用最少的语言集中表达出文中所述主要思想观点,"宁可少一句,不可多一字",绝不允许出现空泛的抒情。再者是注释部分,我所见作品包括有指导老师在内的就没有一个正确的。这儿我们把文中的脚注和尾注等合称为参考文献加以说明.虽然目前各期刊等学术刊物对此要求仍不太统一,但在学术界具有权威性的学术刊物要求基本上趋向于一致,在这儿试以专著和期刊文献为例加以说明(此处指中文格式,西文格式有不同):

专著:[序号] 主要责任者  题名[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时间 起止页码(可选)

期刊:[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 起止页码  

有关文献类型常用的包括以下这些: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其他未说明Z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网络OL 磁带MT   磁盘DK  光盘CD。这些都是论文写作的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可惜连有些老师也不懂(不在意?)。

最后说说内容,千篇一律高喊口号众口一词的不少,部分看起来有新颖观点的但只要是稍稍关注学术动态的人就很容易有有涉嫌抄袭的感觉,因为所引用的文献太少,观点太近或者说就是相同,没能够达到“偷十家就是研究”的地步,落在了偷一家算偷得文偷的角色。我个人意见是借用已有文献的数字资料等无可非议,但要是野蛮的将人家的观点据为己有,那是十分可耻的,纯粹是制造垃圾。我看到一篇文章约2500余字,其只引用了一篇报纸文章的内容,我特意找到了那张报纸,发现字数比我看的参赛作品字数要多,意思基本相同,但是其文章明显比参赛作品论证精彩和准确。我想把这篇文章定位为改写或摘编也基本可以,虽然语言欠佳,但原文章的中心思想基本完整保留。

论文规范是学术规范的前提,论文不规范现象也并非一校独有,在重点高校也是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普遍化导致了中国整体学术水平的低劣化,所以方舟子的新语丝网站仅仅针对国内数个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打假就长盛不衰。

    一个学校的论文水平的高低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学术水平的高低,进而体现在科研能力和水平上。大学建设的高水平,要体现在学生素质的高水平,论文写作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表现方面之一。作为地方普通高校,面临基础差 起步低等诸多不足,如何能够顺利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是每一个高校负责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远期宏伟目标实现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加强学生论文写作水平无疑是目前最紧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