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合地入股”揭示了什么?


安徽凤阳小岗村在28 年前(1978年)率先率先分田到户,引发全国农村改革,被誉为“中国改革第一村”。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富起来的中国人不应忘记小岗村。但是一个尴尬的事实是,这二十年间小岗村与周边的乡镇相比稍显富裕,而与这些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来的明星村相比,却存在巨大的差距。“一朝跨过温饱线,甘年未进富裕门”,不仅成为小岗村的真实写照 ,也是安徽乃至全国农村的真实反映。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在新农村建设中,今年一月,小岗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以“合地入股”的方式建立“农业合作农场,引导村民合作养猪。

    村民对合作养猪的前景不乐观,没有一户农民愿意以土地入股,后来只得调整方案,村民以土地出租的方式合作养猪,每亩地每年500元。几年后同,如果效益出来了,村民可以选择入股分红。目前,有百多户村民接受了这个稳妥的折衷方案。

这件事反映出:一、传统的农耕文化至今仍是阻碍农民致富的观念因素,温饱无忧的小岗村已经失去了当年破斧沉舟的勇气和信心。

二、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合作经济的生命力。在21世纪的今天,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农业的思路和做法在全国已不新鲜。现代农业要求传统农业面向市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配套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改变分散的小农经济形态。小岗村的“分分合合”,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寻找一种螺旋式的发展路径,是促进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市场经济和工业文明的务实选择。这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的问题。

三、“小岗之变”,也为我们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谁是主体的问题。建设新农村,农民最为能动的因素,塑造新农民,引导农民,依靠农民,改善窕民生活条件,创造条件掂农民认识市场、把握好市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