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首家大型“易学+管理+信息化”网络门户与互动平台易管理网(www.e2i.com.cn)基于其多年研究,从周易、儒学、佛学、道学等传统文化经典中提取出的“三易定律”,组织了由多名传统论领域与信息化、IT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组成的论坛,对在中国发展了十余年的互联网进行了一场系统的分析与辩论。笔者有幸参加了这场辩论,始终认为这是一个全新话题,尤其是从中国古典文化经典中抽象出的“三易定律”,无疑是一种阐释问题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此文仅就讨论中的某些部分进行一些论述与分析,提供给大家,以供参与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现代应用的大讨论与广泛应用中来。
何谓“三易定律”,三易定律即“不易、变易、简易”,其中,“不易”是指规律,也即任何事务都遵循一定规律运行,万事万物皆有其道,同时人们做任何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在做事的过程中总结规律,有言:万变不离其宗;“变易”是指革新,也即任何事务都必须在不断的变革中获得进步,不可遵循常规,否则无以进步,有言:穷则变,变得通,通则久;“简易”也即将复杂事务简单化,从繁杂纷乱的事务中理出头绪,不为其表面的纷繁复杂所扰;这三点是一环扣一环的,变易需依规则而行,不宜无计划、无思考地随心所欲而变,简易也不可随心而变,任何事都需依一定规则,而这种规则也非不可变的。
为什么说三易定律可以阐释在中国发展了十年的互联网,我们可以从十年间互联网经过的风云历程说起,再对这个历程的各个节点进行客观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演变历程还是各个阶段或环节发生的事件都可用三易定律加以说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
从1995年互联网在中国发韧,迄于今,互联网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这期间辉煌与惨淡共存,成功与失败共举,黑马频出的同时是老一辈英雄的淡出,也是老一辈网络大哥们品头论足的机会。从硬件设备、软件开发、互联网接入服务,到内容服务、用户体验、概念塑造,到现在互联网的冲浪者们将视野拓宽得更广更宽,将“概念+应用+体验”作为新的模式进行鼓吹与呐喊,20世纪末这一期间人们谈得最多的便是概念,一个.com的概念便能引入数目可观的VC或AI,网络泡沫的破裂让人们注意到了没有投资的跟进,生存便成了一个确实不得不慎重思考的问题,这时人们谈得最多的便是盈利模式,或商业模式,要赚钱成了最现实的选择。做流量,做用户,再将流量与用户转化成现金流,这一过程的实现并不是太难,关键是想要赚个盆满钵满,又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用户价值”与“用户体验”便成了人们思考的问题,在互联网最普通也是最核二○○六年二月二十五日表现形式“网站”上便开始围绕用户开发各种形式的产品与服务,直到用户掏钱包购买为止。两个即可概括此段漫漫历程,“不易”、“变易”。“不易”者是指规则与人们都在追求的目标:盈利,无论是早期的概念为王,还是紧跟而上的体验为王,还是现在普遍提倡的应用为王,其终极目标都是在追求盈利,如何实现盈利成为冲浪互联网的大牛们始终不忘的规则之一,拉用户、做流量、提升用户体验都围绕这一终极目标而行,而这一过程历“概念-体验-应用”,一条清晰的线索就这样展开,“不易”是也;所说“变易”,也可循上述线索展开,现实总会让人们的头脑变得更清醒,单纯追求概念带来的是泡沫的破裂,一大堆公司的死掉,一大群追逐互联网的勇士们用淋漓的鲜血去洗刷惨淡的人生,造成的是互联网虚拟繁荣被无情地揭开了最后一块遮羞布,让风险投资者在短期内望网而叹,而慎,造成是一个群体与一个行业的瞬间惨淡,这可能既是一种日亏则盈,日满则昃规律的现实版,但现实让勇士们开始寻求体验与应用,探索实现现金流的途径,用爽的体验的赢取用户,用应用的方式去吸引客户,让用户获得价值,无论是精神与感观上的,还是物质与金钱上的,人们都是在这种“变易”中获得了足够的好处。让用户获得价值,方便也是一个指标,复杂的使用方式总是会让用户感到不便,从而导致部分用户的流失,“简易”定律的体现便在此获得了完全的体现,其实,在推出一个互联网项目前,即将简易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去衡量一个产品与服务的方便度,无疑会为用户提供更大的方便。
从第一梯队的瀛海威、搜狐、网易、新浪、网易、中华网、中国网、21CN等从事ASP与综合服务的互联网先行军,到第二梯队的盛大、天极、硅谷动力、空中网、灵通网、博客网等从事某个专业领域的综合服务或单一服务的阵列,也就完成了从web1.0到web2.0的过渡与转变,从单一的传播信息到用户、网民、任何个人都可创造信息,从单向传播到双向共享互动传播,互联网已从舆论垄断转变成任何草根都可挑战任何权威、任何人都无法垄断舆论的一种形态,这种形态在人类文化、进化史上无疑是一个全新的进步。
变化是无止境的,三易定律中的变易原则将演绎出更多精彩的内容。
三易定律的提出,确实为事后来阐释、回顾互联网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式,而生活在继续,人生在前伸,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无论互联网本身,还是互联网与行业的整合,都在无止境地前进,三易定律如何对前进道路上的未知事项进行指导,如何作为一种分析手段与方法为人们从事事业、参与工作发挥更有效、更能量化、更具价值的作用,其本身的完善与理论体系的完善是必须的。
毕竟,空泛的原则性的理论在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眼睛越来越亮的今天是难以获得更多应用、更广泛支持与响应的。只有真正与人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对人们的生活、 工作与事业起到切实的作用,其生命力才可能旺盛,其应用范围才可以持续地扩大,其信徒也才可能以几数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