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说明:如今以博客为代表的个人信息发布、网络创作已风起云涌,它改变着我们个人的观察视角、思维方式和言语风格,成为一种为自己的写作、追求点击率为他人的写作,也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把自己的信息和经验、思想亮出来,让全世界分享、批评和共享,也让我们感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幸福,在这里每个人享受平等的话语权,也许有一天将替代传统的媒体。有感于此,我的水煮“芜湖十一五城市化”,对我头脑中的芜湖城市化发展作出诠释,与其说是一种思想诠释,不如说是一种发泄,一种在网上写著理念化文章的探索,希望得到你的关注和批评。
这种表达思想的文体大家觉得如何,请多提意见
(本文人物、事件、地点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1、城市化就是物质的变化加精神的变化
大河要水煮“芜湖十一五城市化”消息发布后,第一个反对的是小曹:“啊呸,都什么年头了,还玩噱头啊,不实用!”大河忖度,“有理数、无理数、虚数,你就咬定无理数、虚数没有用,一介村夫的境界,切磋城市化与对牛弹琴何异。”小曹来自繁昌,大河就径去孙村找吴老先生寻支持。吴老先生带大河去了癞痢山人字洞,风尘赴赴中讲了干将铸剑的传说。大河的脑子灵,一下子记起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的话:“干将作剑,莫邪断发剪爪投入炉”,吴老先生开怀笑吟:“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诗境中放松理性的束缚,大河的脑河里掠过芜湖2500历史的场面,从自然到社会,从鸠兹的草木到汉代建制,到汤天池、张孝祥到芸芸众生,到芜湖奥体、步行街、长江大桥到房屋、街道、田野,用不了多点拨,大河不由嘿嘿地笑,“老姜原来在告诉我城市化就是人类不同于乡村聚居化”。吴老先生仍不饶:“化,即是变,根本的改变。也是教育,城市化就是物质的变化加精神的变化。”
2、解读行政区划调整
从吴老先生那回来,大河去了人才市场,懵懵懂懂,转了一个遍。他感觉到出售自己的困难。他的文化程度是什么?大专。有什么技术专长?在通常的经济活动领域,他没有技术专长。是芜湖户口吗?承认你是城里人,可就业就学、劳动保障、养老保险还要区别对待。莫非跟他们说自己研究过哲学、心理学、文化学、经济学、史学、管理学,写过一大堆没人赏识的书稿?谁会受用一个一无所成的书呆子。大河念起老子《道德经》的小国寡民,样子特尴尬,喃喃道:“弄不好我成为城市化的弱者,看来要准备牺牲。”
倒是有家专做文化的公司,宣传板上写明,芜湖发展研究公司。大河以为这个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是更本质的世界缩影,是一个城市里的人和这个城市在寻找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市场中本地人越多,标明城市化的集聚力量愈强,这是城市“量的扩张”阶段;市场中吸引的外地人越多,标明城市化的辐射力量愈强,这是城市“质的提升”阶段。
“目前芜湖城市化处在‘量的扩张’阶段,行政区划调整就是佐证”,大河正在与六七个穿着笔挺的白衬衫、打着漂亮领带的年轻人认真而热烈地讨论着,他们的老总-------一位姓明名照的经理及时地把握了讨论的方向。“不过,我不喜欢‘水煮’这个词,哗众取庞了点”。在明照的眼着,大河感到自己体内换上一种足够喧闹、足够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心里明白虽然没有一下子找到具体的工作,但有了水煮的同盟者,所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对不起,请听我解释,水煮三国道出的一种权谋,我的水煮只是想说出民间关于芜湖变化的思考智慧。比如‘量的扩张’对行政区划的解释就是民间的一种智慧解读。”
“你就是大河东流吧”,明照经理才从市民论坛下来,“我才看了方鸿渐发言,应该是反对‘量的扩张’,你怎么看?”
大河拜读过方先生的发言,还从方先生的支持者那里讨来一篇檄文,这会儿拿出来给大家念道:“从1998年——2004年,中国的行政区划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县级市大量减少,从434个减少到374个,而市辖区则大增,从737个增加到852个。2001年,杭州市实施区划调整,撤销了县级萧山市、余杭市,改设为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使市辖区增加为8个,市区面积从680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杭州这样一调整,就马上宣布它是长三角第二大城市了。类似这种现象,很明显的是政府人为的做大,而不是一种正常的社会推进。”
“是摊大饼”,人群中有人冒出一句话,仿佛是在说文章是他写的。
“不,是力的集聚,至少在芜湖是这样”。大河东流总结说,芜湖行政区划调整是自2000年以来农村工业化转变为加快城市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城乡一体的城市化道路。”
3、城市化,变易化难
明照是一个芜湖发展研究的专家,但很少发表长篇大论,他不愿在部下中拷贝自己的思想,但他的热情在不断地发展下线,不断地帮助下线再发展下线。大河来到公司上班后的第三天就有了体会,将之称为“思想的细胞分裂”,而明经理的工作方法只有一个,倾听和决定。
白楼是他的公司的办公楼。迎着楼梯正中的,原是会议大厅,明照经理将它布置成一个特别的四室,整个大厅的平面按芜湖新的行政区域布置。大河走进明照的办公室,与空间大致对应地放置着各种图表、照片,堆放着大量的书籍。世界500强企业的概况洋洋大观地在这里显示着,美国的、日本的大企业林林总总的图片、照片、资料显示着。奇瑞、海螺以芜湖市的各种图表资料也在这里显示着。当代出色的经济学人、企业家的传记、著作以及世界各大报刊也按主人的意志堆积着。
“你为什么不谈谈自己在人才市场的感受”。
面对主人的平静的询问,大河一下子被触动了,“量的扩张,这样的城市化很容易,但质上的很难。工农、城乡、收入的差距不可能随行政区域调整而终结,我在人才市场首先想到的是职业身分的公平,深下去还有发展机会的公平、对称信息的公平、财政收支的公平”。
“这是结构转变、制度变迁、机制转换的问题”,主人及时地归纳。
“所以”,大河受到了鼓舞,“进城农民和失地农民在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子女入学参军,享受经济适用房和廉房,等等,都应该与城区居民有同样的权利”。
明照再次表示支持:“这些涉及户籍制度改革、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看来城市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还要补充一点,统筹新城区与和新农村的建设是城市化的新议题。”大河第一次听明照说这么多话。
当大河走出办公楼的时候,回头看了看,想到《孙子兵法》上的话,“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驾驭情势”,这里多像是芜湖发展的统帅部啊,人的智慧在这里产生着资金、生产能力、项目、技术、干部队伍、品牌、知名度、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
4、一句话言明“区域中心城市”
大河水煮芜湖十一五城市终于开始了。小曹在网上猛看了一番资料,胸有成竹地第一个发言:“十一五芜湖城市化必须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边说着边在市民论坛一个同名的帖子下做了“批示”:“说的不错,同意发.让大家学习。”
大河不解地问,“什么叫构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呢?”
有一种人智慧来源于网络。小曹像录音机似地将民乐先生的帖子大念一番,正起劲当儿,民乐打来电话:“小曹,别念了,我思考的还不够,恳请哥们给予补充和指正,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咋说芜湖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现在我们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也日趋加剧,只有加快发展,壮大自身,才能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赢得主动和占据有利的地位。”
你别说,民乐的电话打开了大家的思路,一溜烟似的上了人民网安徽视窗参加省十届人大会去了。没多会,信息反馈回来了:
小曹23日电:十一五期间,安徽交通将与长三角全面对接,半数城市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
小曹24日电:决战十一五,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提出“决战决胜”,对全省城市化作出新的排兵布阵:合肥现代化大城市,马芜铜宜(安庆)沿江城市群、两淮(淮南淮北)-蚌(埠)沿海城市群。
大河对小曹的信息很满意、很高兴,在房间里踱里踱去,终于完成了自己水煮十一五芜湖城市化的理论核心:芜湖未来城市化的着力点是实现从内在集聚到外向辐射的转变。小曹也受到启发:“是吗,不辐射叫啥区域性中心城市!”
5、集聚向辐射之变的三大问题
当大河和哥儿们完成水煮的时候,已是清晨6时。关于十一五芜湖城市化的方向是从重在集聚向强化辐射转变的论断,让忘乎所以,几乎想大声吼叫,让声波震荡出来,击破这宁静的沉寂。
这种感觉是常有的,也不是常常有的。
明照经理亲自归纳了转变的三大问题:发展空间的拓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人文环境的提升。
吴老先生重点谈了空间问题:行政区划调整出了大城市的市域网络,下一步宜以高速公路为发展轴,尽快完成一体规划、资源共享、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东向西进,形成以芜湖为中心的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巩固提升中心城市地位。
小曹说芜湖的产业发展战略已明,今后要努力要极大促进更多一流人才、一流企业的集聚,促进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源流集聚,提升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级。明照仔细听了小曹有关产业发展的发言,点头道:“关键是由制造向‘创造’、‘创新’和服务业转变,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转变”,“找准处于产业上游、兼容劳动资本两大产业的创新型、知识型高端产业”。大家受到启发,摆开了产业谱:汽车制造、新型建材、生物医药、能源、电子信息、设计产业(服装、旅游品、工艺品),大家还大讲了一番文化创意产业。
大河在煮人文环境的时候,政务、生态、人居、治安四大人文环境构建设工程的设计已有轮廓。“文化论输赢”,大河东流最后提议,煮完城市化后,大家去煮酒,对酒当歌,人生如寄,我们并不企图显赫,居江湖之远,偶而把玩庙堂大计,而已。
2006年2月25日星期六于芜湖市二街玩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