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真关注着大学生就业,关注着大学生劳动力就业市场,而作为一个身处其中的观察者和研究者,对这个市场的认识就更为丰富一些。大学生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参与者是劳动力的供给方、劳动力的需求方以及为使供给需求双方达成交易的一系列的中介性服务组织或机构等等这样的一批经济行为主体:首先,最主要的,当然是大学生,自然,对“大学生”这三个字所体现的劳动力供给主体需要好好讨论一番。“大学生”,按照一般的理解,就是从大学里毕业的学生,自然,大学的类型多了去了,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层次也多了去了,因此,名牌大学的学生属于这个市场中的一分子,民办高校的学生也属于这个市场中的一分子,研究生不能不算在这个市场里面,大专高职生也加入到了这个市场当中,因此,我们就发现,这个市场中的劳动力供给方事实上已经很难满足由微观上的同质个体去构建宏观上的供给总量的计量了。更为要命的是,许多的案例表明,即便是同一个名牌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体的差异也会十分的显著,这自然又是对同质的劳动力供给分析假设的雪上加霜。再来看另外一个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即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这个供给方所涵盖的对象的确是更为复杂,比需求方还要异质性,因为它来自分布在不同的经济性质、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分布在不同的地域的各种类型、规模的单位,就个体而言,各个单位所招聘岗位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又相当不同,这自然也为劳动力需求方的总量计量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最后,就是这些为了使供需双方交易达成的中介参与者,自然,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区别于其他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就是大学这个第三方机构,其他的还有市场中介招聘机构、招聘网站、会展业、咨询业、资格认证业等等所有以供需双方为主体提供服务的产业。
从以上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为什么无论对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它们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劳动力市场,因为这个市场无论从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变得十分复杂,任何单纯的简化假设都可能使得分析结论偏差相当大。从微观来看,劳动力市场涉及到人们对劳动的选择和预期,对机会成本的把握,进而关键的是对个人和家庭收入的影响,进一步的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消费者决策和金融投资决策。从宏观上来看,劳动力市场涉及到宏观经济学的重大目标即就业问题,进一步的,对商业周期和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影响。所以任何一个经济学家都不得不对各种类型劳动力市场命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更加深刻地认识经济学思想。想想我们能够数得出的有名的经济学家,从亚当斯密到卡尔马克思,从凯恩斯到今年刚获得诺贝尔奖的费尔普斯,哪一个不是在这方面有深刻的重要的见解呢。
上面所提到的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之所以复杂,不但在于参与主体的各自的复杂性,而且在于这种基于复杂性双方的交易的达成存在着一个动态调整的匹配性过程,这个匹配性的过程是相当的复杂,也就是说这种所谓的双向选择中的社会交易成本其实是不菲的,事实证明存在浪费着巨大的资源,如果我们选择市场经济制度,尤其在转型制度探索过程中,这就带来市场不能自发性的回归到供需出清的均衡状态的市场失灵。现实中,我们观察到,一些优秀的大学生,往往能够在校园招聘启动的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就能够以其出色的表现博得企业的青睐,能够很快拿到企业的录用通知,供需意向比较匹配的双方就能够及早的签订就业协议,但是,对于这些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能够在就业招聘这个环节表现出一些特质(本文假设这部分人只是擅长在招聘过程中向需求方发射某些信号,也就是说,在招聘环节上更具竞争能力,但是这并不表示这种人就一定能为是公司真正需要的人。)因此他们将继续不断地寻找新企业,于是不断的获得面试的机会,不断地获得企业的录用通知,乍一看,这好像是自由市场经济赋予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能力素质问题,但是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他至少对这个市场中的其他参与者带来的一些影响。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不能排除该应聘者已经有签约在身,而继续对其进行面试,虽然很多企业之所以不去追究这些应聘者的隐藏信息,其中的一个理由是想跟其他的企业竞争挖掘更好的优秀人次,但是,对于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做法只能是加重企业的招聘成本和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风险。假设一个企业只招聘10名应届毕业生,符合优秀条件的供给的10名之中有4名都已经有约在身,这就相当于单个企业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的供需曲线上,供给不变,而需求却增加了,相当于企业达到均衡的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对于应聘能力表现中等或者之下的学生来说,面试的机会因此而大大减少,被企业录用的可能性就更加的减少。因此,大学生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不出清是由于这一动态匹配挤占过程带来的常态,在达到劳动部门的统计的失业缺口之前,所提供岗位和所能就业人数达成预期之前,已经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这是伴随市场经济自由选择匹配所带来的问题。这时候,人们可能怀念计划经济时期的毕业分配,人人有意向,人人得工作,但是应该看到这里必须存在着一个第三方权威机构来管理分配计划。因此,有权力的地方,就有权力带来的寻租问题,当租金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影响效率,甚至是妨碍公平了。看来,这注定是一个动态的权衡调整问题。劳动力市场的交易行为像任何市场一样同样受到社会制度规则的约束,因此只有不断地在信用制度建设和数据库管理联网技术上创新,提高大学生和企业的信用承诺意识,更加做细做透企业的大学生招聘信息工作,加快大学生个人应聘信息在就业市场上的互动,才能给企业缓解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又使得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就业,从而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