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中:我不想鼻青脸肿——零售业巨头的多重面孔


      (从政府官员到学者再到企业家,张文中的角色转换并不一帆风顺。据信息称,张文中近期正在接受调查。)

 

    物美总部,一间不到百平米的办公室中,张文中和他的7名下属在一起。这是董事长张文中大力推行的开放式办公成果。一家仅有10年历史的企业在张文中的眼里还是一家创业型企业,效率是第一位。
    办公室外的宣传栏醒目地记载了2005年物美数据统计。一行红色的数字标出的是物美2005年新增门店的数量:50家。
    这个数字刚刚又被更新。2月初,物美以总价3.74亿元通过收购及增资形式,买入北京第四大连锁零售商美廉美75%的股权。交易完成后,物美又将新增门店23家。紧随其后,物美集团宣布,其香港的上市公司物美股份(8277,HK)决定配售新股融资,预期募集资金4.43亿港元。
    这是物美首次动用巨资,通过市场实施的资产并购。这也标志着得到资本支持的物美,已经逐渐摆脱过去的低成本扩张路线,走上了并购扩张的快车道。
    作为一家在2005年全系统实现总销售190多亿元,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88位,并于2006年名列商务部刚刚公布的连锁企业30强的大集团的领军人物,张文中却显得很是谨慎。

    如果把录音关掉,如果把采访时间再延长一点儿,如果问题不是那么直接和尖锐……我们相信,与物美集团董事长张文中之间的谈话,会变成一种朋友似的倾心交流。但正是因为上述前提条件不存在,所以他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几次意气突发,几次锐气逼人。
    仅以成功或失败这种简单性思维去评判一个人,将会是一种怎样的以偏概全?尤其是对于一个在中国特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或许看到一个随和乐观的张文中,或许看到一个尖锐激进的张文中,或许看到一个持重稳健的张文中……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多变,所有的角度都将构成一个真实的他。
 
两个人改变了他

    纵观张文中的经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时机的敏感与恰到好处的把握,这在他的几个人生转折点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83年南开大学毕业后,张文中被分到了大庆油田企业管理处,参与了当时的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两年后,他又回到母校攻读管理硕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张文中提前一年毕业,于1987年来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宏观经济的研究。当时正是中国经济改革风起云涌之时,张文中有幸参与其中并发出自己的声音。几年下来,他的研究涉及价格改革、石油战略和宏观经济调控等若干重大课题,先后发表近50余篇论文。曾有当时的同事这样评价张文中:“这个人组织能力强。在搞政策研究的课题组时,他能把一批人团结起来,里面既有老教授、研究员,也有年轻的学子。他能把大家调配得很好,投入地做事而毫无怨言。”
    正当张文中迅速蹿升成为中国经济研究领域的一位年轻的学术带头人时,情况突变,他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辞别了研究领域,并最终进入商界。张文中认为是两个人改变了他:一个是邓小平。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给了他“下海”经商的信心;一个是他在斯坦福大学做研究时的老师拉尔森教授。拉尔森博士本身也是位风险投资家,他早年创办了系统控制公司并成功地将其卖给了英国石油公司,从而成为了百万富翁……适逢此时,国家体改委、国家经贸委、国内贸易部等几个部委在广州召开了一次连锁业发展的研讨会,张文中也参加了。正是这次会议,让他把发展方向从科技领域转向了流通领域。
    10年左右的时间,让张文中成为了中国零售行业呼风唤雨似的人物。到2002年底,物美集团年销售额达到了45亿人民币,纳税超过了1个亿,养活了原国企职工在内共7000多人,在全国连锁业中的排名上升至第12位……
    当然,这些数据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范畴的意义,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逐渐成为一个新兴阶层并日益活跃的今天,它们让张文中掌握了重返政治舞台的重要资本。在200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张文中,一口气上交了“关于民族流通产业在WTO下如何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关心民营企业家财产权和声誉权”等提案。尤其在当年4、5月份“非典”爆发的高峰期,各级领导频繁视察北京的物美连锁店,物美集团庞大的销售网络被赋予了“平衡物价、稳定人心”的政治重任……虽然角色、舞台在变换,但张文中绝非是一个跑龙套的人。
    在如何利用政府关系资源这个问题上,张文中认为:“企业跟政府之间,应该是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从总体上来讲,中国的政府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政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推动作为,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所以不要太多地抱怨现有的环境,尤其是知识分子,不能只当一个简单的批评家,要在这个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也许张文中早已看穿了记者的真正用意所在,他颇有意味地强调:“我们现在挣的完全是辛苦钱。你想想,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的时间是从1987年到1990年,之后去了国外,再后来回国发展,很多事情早已时过境迁了。”
 
从天上到地上

    从学者到企业家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在两种角色的转换中,张文中并不一帆风顺。
    物美最初几年的发展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过分依赖自身的积累。后来张文中找到了对国企菜市场进行托管这样一招“妙棋”:即和被托管企业上级单位签一份长达20年~30年的托管合同,在物美经营期间给上级单位适当的资产占用补偿,保证原场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保证使用原企业的职工并使他们的收入不降低,而经营管理和盈亏则完全由物美全权负责。这种方式既能保证物美对这些商业企业的绝对经营权,又不触及到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问题,还能够使原国有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职工得到妥善安排,物美又能抢占位置绝佳的店址,从而快速增大连锁经营规模。而张文中这种见机行事的性格、避重就轻的手法,在托管过程中得到了彰显。
    1997年底物美集团准备托管北京石景山古城菜市场时,曾酿成了沸沸扬扬的“上房事件”:当时该市场的所有国企职工拒绝被物美托管,100多人甚至爬上楼顶,打出了“坚决不去物美”的横幅。闹到后来石景山区出动了20多辆防爆车,怕这些人集体自杀!张文中只得与菜市场的干部和职工进行了对话,在对他们阐述完利害关系后,张文中提出:“你们说坚决不去物美,请问有谁到底去过物美没有?我建议大家不妨去看一看!”于是职工们纷纷跑到物美的店里去参观,发现物美商品的零售价比自己菜市场的进价还便宜……
    张文中趁热打铁地承诺:物美托管后,将由当时不足1万元的日销售额上升到17万元……随后物美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将不足2000平米的古城菜市场扩建成为4500平米的现代超市,并对原有职工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培训。开业后,同样是这些国企职工,在物美只派入一名店长的情况下,一举扭转了亏损局面,实现了他当初的承诺。
    张文中对知识分子的本性有着清醒的认识:“知识分子有思想、有想法,但这些都和实际脱离得很远。为了搞学术研究,大家可以争得面红耳赤,可以写出大篇的论文,但是搞企业更多的是要求你能求同存异,你不能太执著于某些问题,要把大家共同的利益找出来。搞学问的人只要把问题弄清楚就行了,做企业的人关键却是要把事情做成功。知识分子变成商人,也就是从在天上飞翔变成在地上脚踏实地地走路。很多人就是从上到下的过程中摔了个鼻青脸肿,有知识就必然会转化为资本,那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罢了。”
 
现在谁不浮躁?

    张文中自我评价:“性格稳健,待人真诚。”他给你的初印象的确如此,微翘的嘴角笑意连连。
    他对快乐的解释很实际:“快乐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流通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工作时间比别人长,很多工作需要做实做细。”为此,张文中曾提出了“做快乐的物美人”的口号。某个周日,物美的几位领导突然接到董事长张文中的电话,要求大家赶回公司。大家以为出了什么大事,纷纷丢下手头的事火速赶回。没想到张文中拎出旅游鞋说,今天大家锻炼锻炼,去爬山。大家一听都乐了,一群人于是乐呵呵地跟着他去爬山……
    但与他对谈的时间一久,你会感到他“绵里藏针”。在谈到财富品质问题时,张文中和大多数中国企业家一样,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诚信”一项。我们引用经济学家张维迎的话:中国企业家是缺什么补什么,选诚信这一项就是缺少诚信!张文中平缓的语气一下子激越起来:“我认为他讲的既对也不对。其实不是诚信不诚信的问题,关键是中国存在着一种浮躁的情绪,这种浮躁情绪可以说是全社会都存在的。”
    他用眼光逼视着我们:“你敢说你们媒体不浮躁吗?媒体到我这里来采访,我说过什么没说过什么,回去可能往一块儿一编就把它发了。我碰到过这种情况,所以我不太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你说学术界浮躁不浮躁?不浮躁怎么会有院士去抄袭别人的论文呢?又有多少人在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呢?你说政府浮躁不浮躁呢?不是有那么多人为了追求政绩而做表面文章吗?你说企业家浮不浮躁?也很浮躁!弄虚作假、都急于暴富……”
    一串“连珠炮”后,他瞬间又恢复了平静:“我觉得我很真诚。我跟大家在一起都很友好。实话实说,你们可能见过很多企业家气魄、胸怀都很大,但我没那么大的胸怀、也没那么大的气魄。”
    最后张文中频频看表,颇有端茶送客的意味。直到我们关掉录音机后,张文中的警惕才松懈下来,气氛又回归友善与信任。
 
 
个人小档案
姓名:张文中
职务: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董事长
出生:1962年7月
籍贯:山东省
学历:南开大学管理学硕士、中科院系统科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
主要产业:零售业
主要经历:在南开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他被分配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他的研究涉及价格改革、石油战略和宏观经济调控等若干重大课题。1990年张文中担任由世界银行和国家“863”高科技发展基金支持的“中国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的课题组长,其研究开发工作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获得世界银行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高度评价。在这期间,他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博士学位。此外,张文中主持的中国石油价格政策研究,受到中央有关部委的重视,推动了我国石油价格的政策改革。后得到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到斯坦福大学做系统工程学博士后研究。1993年,在老师拉尔森教授的支持下,张文中回国创业,先创办了一家信息技术公司。1994年创办了北京第一家规范超市——物美综合超市翠微店,1995年超市的销售额就达到一亿多元。紧接着,张文中采用现代流通技术改造传统商业,先后以托管、联合、兼并等方式整合了北京、天津的20多家国有商业企业、400多家网点,吸收原国有职工近万人,企业规模迅速壮大。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河北、安徽等地已拥有万米以上的大卖场、2000~6000平方米的综合超市及100~300平方米的便利店共计600多家。2003年11月21日,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这是国内民营商业企业、首都商业企业第一次在境外上市。
 
 

    摘选自《性格企业家》,张小平著,铁道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次出版

 

   请你和你的朋友为我的新书《性格企业家》投上一票!(铁道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小平)谢谢!2006年度财经好书投票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2006financeboo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