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美诉中石化官司尘埃落定 改名变身创新能源


短暂诉讼值得关注之处是,内地玩家利用两地信息不对称空间,通过伪造独立第三方,导致香港证监会监管“失聪”

  中石化股份公司(386,HK下称“中石化”)面临的最大官司,以原告撤诉收场。1月12日,中石化内部人士对《财经时报》表示:“轮台的管道开始执行新合同。”
  该人士所指轮台管道,是19亿诉讼案的核心。捷美能源(0702,HK下称“捷美”)与中石化曾就管道运营,发起一场刺刀见红的官司。
  2005年12月8日,捷美向北京高级人民法院提出请求,撤消了对中石化的诉讼。20天后,捷美发布公告,即日起更名为创新能源。
  了结官司
  12月28日,捷美发布公告称,因为大股东和管理层的变动,即日起更名为创新能源。这已经是这家上市公司第二次改名了。之前,他们叫百姓食品。
  从百姓食品到创新能源。每一次名字的改变背后,都是资本腾挪的故事。而讲故事的人,乃是曾经的大股东,福布斯富豪孙天罡。
  就在更名的同一天,捷美宣布,与中石化达成了3年的供油协议。每年为中石化的塔河油田提供110万吨的输油量。协议有效期自2005年12月1日起至2008年11月30日止。
  捷美执行董事江少甜表示:捷美和中石化的输油协议官司纠纷是上一任管理层的事情。新管理层上任后,考虑到打官司的时间与费用成本高昂,为了保持与中石化的友好合作关系,最后决定与他们订立了和解协议。
  目前,塔河油田产量达到了450万吨,中石化自建的280万吨油管已不能满足实际的输油需要。与其于中石化继续打这场无把握的官司,不如与中石化和解,分享输油利润。捷美每年至少能获利4000多万元。
  2005年9月,捷美的大股东由中国捷美换做鸿昌集团,鸿昌集团董事长邢晓晶接替了原董事会主席孙天罡的职位。新入主的大股东与合作方捐弃前嫌,一切似乎十分合乎情理。
  但事实真有如此简单,鸿昌集团和孙天罡的疑似关联关系,让捷美变身创新能源的过程充满疑问。
  股东更替
  故事的开头是2004年7月,中国捷美以999股计99.9%股份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1.2亿元。中国捷美是香港捷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美集团)的居间控股公司,以54.85%股份控股捷美。
  彼时,捷美因为中石化新建输油管道,面临无油可输的境地,经营近于瘫痪,全年净亏5270万元。而2003年之前,捷美依靠塔河油田20年独家输油协议,垄断经营为其带来白银滚滚。因此捷美以中石化违背协议,提出诉讼,索赔金额达19亿美元。
  2005年8月贷款到期,中国捷美宣布无力偿还此笔贷款。月底,银行向鸿昌集团出售该抵押股权,回笼仅4200万元款项。
  仅此一项,银行就损失近5000万元。孙天罡与银行之间是否达成某种默契,值得推敲。随后,捷美集团董事长孙天罡亦将所持1%中国捷美股权,以1美元代价出售给鸿昌集团。
  至此,捷美的股权结构变更为,鸿昌集团持有54.85%,公众人士持有41.48%,郭挺(捷美高管)持有0.10%,孙天罡持股量将降至3.57%。不折不扣成为小股东。8月23日,孙天罡就已宣布辞去捷美董事局主席和董事职务。
  鸿昌集团提出的收购价为每股0.0362元,收购价较捷美停牌前报价0.055元,折让34.18%。合计收购代价为4955.89万元。
  因为核心业务合同纠纷,业绩日薄西山,连锁反应则引发资金链紧张,孙天罡被逼无奈,甩卖资产。看上去合情合理。
  但鸿昌集团身份却令人质疑。根据公告,鸿昌集团是一家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的离岸公司,唯一持有人邢晓晶。曾供职于吉林市经贸委近16年,于内地东北地区具有多年物业和能源项目投资经验,积累了广泛人脉网络。
  《财经时报》从吉林市经贸委人事处了解到的信息是,邢晓晶的丈夫张宇平,正是捷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曾担任吉林浩源燃气有限公司董事长,之前在吉林市政府供职。
  透过邢晓晶和捷美的关系,似乎能做出这样推断:鸿昌集团背后的控制人正是孙天罡。孙借助鸿昌集团,以极低的价格购入自己的核心资产,在左右手互换之间,轻松逃废债务。
  长袖善舞
  这已经不是孙天罡第一次通过第三方独立人操控上市公司了。不同的是,上一次孙天罡是通过第三方将管道资产置入上市公司,并成功实现了从百姓食品向捷美的改变。
  1999年1月,孙通过私人持有的离岸公司——蓬勃资源有限公司,与新星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外合资星美公司,专门负责塔河油田输油任务。
  根据当时协议,新星公司必须20年内使用该条管道,如果违反协议使用其他公司经营的管道,新星公司将负责赔偿所有损失。2000年,新星公司并入中石化,中石化对此协议并不认可,这是双方纠纷的根本原因。
  手头资金日渐富足的孙天罡又将目标瞄准资本市场,目标锁定为百姓食品。2000年7月,孙天罡出任百姓食品执行董事,开始了其变身计划。
  2001年2月,百姓食品以总代价4327万港元,从蓬勃公司买进新疆星美80%的股权,通告称,蓬勃资源由乐险峰、潘维克、张地三人持有,均为第三方独立人士。
  但实际上,蓬勃公司仍是孙的私人公司,该交易应属于关联交易,其目的在于避开联交所对这部分资产的审查。事实上,当时公告并未说明3名独立人士的背景,及其何以得到这条管道的控股权。后来捷美高管郭挺及温子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当时的董事会隐瞒关联交易。
  当时,孙天罡刚刚进入百姓食品管理层仅半年。孙的计划是先将能源资产注入,再全面收购百姓食品,最后将食品业务出手,实现借壳上市,主业转移的目标。
  之所以要先注入资产再收购,主要是为了规避香港交易所对于改变主营业务视为全新上市个案的限制。事实上,在管道资产注入后的一个月,孙就以每股1元,总代价1.66亿元,向百姓食品的主要股东收购所持的60.7%股份,并将百姓食品改名为捷美。
  此后拥有能源概念的捷美股票牛气冲天,股价最高达1.48元,市值达45亿元,孙也以25亿元身家荣登福布斯富豪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