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三境界”与“四层次”


学人“三境界”与“四层次”

巫继学人本经济学-自主劳动网.中国经济学(www.economics.com.cn, www.wayee.com )互联网首发]

                                                             

     学人之道,别于他业。志趣分境界,学识有层次。

  昔日国学大师王国维纵论古今做学问,有三境之譬。其后学者无不称是。此三境意系认识过程的顿悟。境界未及志趣,实无神韵。我亦取三境别喻学人志向、情趣。   

   ──入科学殿堂,各色人等,大异其趣。为饭碗而学术,第一境界也。民以食为天,实惠价值取向,无可厚非。然踟躅于此,必感绠短汲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清水衙门,而今更为冷落。不幸偶有以学问为生计者,真如独登高楼。极目漫漫崎岖道,诱听身外致富潮,清苦何时休?

   ──为学术而学术,第二境界也。学问奥妙无穷,治学至高无上。学问价值取向,令人尊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学术探索苦心志,劳筋骨,乏其身。纵然家徒四壁,心力交瘁,依旧矢志不渝。象牙塔,十字街,青云路,炼狱门。

  ──为人类而学术,乃第三境界。科学,人类文明的灯塔,历史前进的火车头。人类价值取向,驱人奋进。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术与社会、与人类命运相系。它已不在楼阁经院,不在权势圈,也不在名利场。它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与冷静的阅读思索的联结点。身处五色世界,却清湛似水,不动如山。这正是学人悉心其中的物欲阑珊处。  

  三境界,人或兼有,或独据一界。纵令同一境界,学识也区分层次。初入学界,不知己、不知人,知其一、不知其二,却有牛犊之勇。常以大白话言大道理。此所谓浅入浅出的第一层次。书看多了,见识杂了,但未及消化,一肚子囫囵枣。每每生搬硬套,佶屈聱牙,道理浮泛。此所谓浅入深出的第二层次。久而久之,精博相宜,学思得衡,多有所获。唯火候尚欠,论理玄奥,艰涩难懂。此所谓深入深出的第三层次。志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到头来,深虑精思,纵横虚实尽构宏论;信手拈来,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炉火纯青,返璞归真,有如大佛说白话。此所谓深入浅出的第四层次。四层次,拾级而上。但偶有超前者,亦存凝滞者。

  三境界言学,四层次谈人。前者重论,后者重论。两者兼容,构成学人。三境界与四层次并不相互对应。可能大体对应,也可能每境界中有四层次,每层次中有三境界。至于谁居何境界、何层次,则看天赋、看机遇、看各人的解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