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向何处去?


“大学语文”向何处去?

                                     

   看了2004年2月19日《人民日报》科教周刊上刊载的邢宇浩先生的《大学语文遭遇尴尬》一文后,深有感触。“大学语文”之所以遭遇如此尴尬,主要是它承载了过多的任务而被搞得不伦不类,难免顾此失彼而根本无法完成。我认为,根据“大学语文”原来所承担的基本任务,即提高写作能力、传承传统文化、提升精神文明,至少应把它分解为三门课,即“汉语写作”“中国古诗文”和“伦理学”。

   首先就“汉语写作”而言。我认为它非常重要。无论文科、理科,大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应当属于基本功,都应当基本过关。而现状則是,相当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的写作能力较差,文理不通、词不达意、重复啰嗦、缺乏文采,是其四大通病,而且相当顽固,难以纠正,令人头疼。硕士生的状况略有好转,博士生的状况也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恐怕是中学、大学的语文都未学好。

为此,应当切实强化大学的“汉语写作”课程。此课应当是文理科大学生必修,教学大纲一致;考试成绩应分为“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由国家制定统一的考试大纲,进行统考;应当硬性规定:“汉语写作”课统一考试“合格”者方能领取大学毕业文凭,“良好”者方能报考硕士生,“优秀”者方能报考博士生。达不到上述要求者,必须进行补考,直到达标为止。只有如此严格要求,方能使人们普遍重视起来。

   其次谈“中国古诗文”这门课。它承担着传播传统文学和传统文化的任务,具有提高人文素养、培养高尚情操的作用,对于提高写作水平也大有俾益。它是一门值得提倡的高雅课程,但不必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而是应当鼓励大学生选修。而且,如果教材编选得当,老师讲授上乘,便会对众多大学生产生巨大吸引力

至于“伦理学”,无疑应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是它已不属“大学语文”范畴了,这里不必赘述。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周诚热忱欢迎来自各方面的探讨与指正!

旁观者清;兼听则明;三人行必有我师;朋友有劝善规过之谊;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凡此种种,皆为金玉良言!据此,本人虔诚欢迎读者,不论亲疏长幼,不避轻重,坦率对于拙文提出意见、建议、批评、探讨、感言、正误等等,以便以文汇友,切磋琢磨,于探讨中共同提高!

如欲获得反馈,请留大名与电子信箱。

周诚电子信箱:zzuuccg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