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仓储式商业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其一,在去年初,深圳“百姓购物俱乐部”、广州的“广客隆”等仓储式商场才陆续在大陆开业;其二,仓储式商场一开业便以其“价格优势”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而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三,各仓储式商场于开业初便迅速向连锁方向发展,正符合了我国商业改革发展的方向,表现出趋势性。
如果说,前几年国内商业无论是老商场的改造,还是新商场的建立,比较普遍追求豪华舒适、功能完备的话,那么高档环境中的商品的高档价格却使众多中、低收入者望而却步。一方面,是高档消费市场的有限,高档商场却日趋饱和,另一方面,是追求超前消费的心理向“少花钱多买东西”的务实购物心理的转变,于是,仓储式商业的崛起变成了必然。
然而,仓储式商业目前仍处于星星之火阶段,欲效仿者不窥其究竟,本报特辟《仓储连锁商业知识普及窗》,意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商界、理论界更多的注意、研究和探讨。
仓储式连锁商业溯源
本世纪全球商业经营方式历经三次大的变革和创新,相继推出了百货公司经营方式、超级市场经营方式和连锁零售业经营方式。西方国家堪称发达的现代商业体系,就是在这三次商业革命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近二十多年随着西方经济潮起潮落,商品生产和消费方式也有相应的的调整和变化,新的商业形式层出不穷。仓储式连锁销售就是连锁零售业中的一种,它出现及其迅速发展的态势格外令人注目。
仓储式商场在1968年起源于荷兰,最具代表性的是SHV集团的“万客隆”(Makro)。“万客隆”货仓式批发零售自选商场大多鉴于城市郊区的城乡结合部,营业面积可达
美国仓储式连锁销售概念是由Price Club的创始人S.普莱斯(Soloman Price)于70年代提出的。老普莱斯最初设想:建立一个购物俱乐部,将个别会员的零散购买力聚集起来,统一直接向生产厂家大批量订货,在省去中间分销商及批发商的层层附加成本的同时,又可从厂家获得更大的价格折扣,使它给会员的零售价格降到可能实现的最低水平。1976年,他们在美国圣地亚哥开办了第一家“价格俱乐部”(Price Club)。作为俱乐部的会员们在各精心策划的巨大工业建筑内感受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购物氛围,这里的商品多以大包装的形式摆放在超级屋顶下的钢制货架上,漫步其中就好像走进了一座大型的储货仓库。此间大多数商品的零售标价比其它传统超市和商场的零售标价低很多,按通常的市场情况,食品百货店的毛利率(进销差价)都在20至25%之间,有些超级市场甚至高达40%,而仓储式商场的毛利率仅为8至10%。“价格俱乐部”的仓储式商场内所售商品品种保持在3000种左右,但却是当地市场上最畅销的商品。这种大规模、仓储式、会员制、精选商品、连锁销售形式一经出现,就在北美地区备受欢迎,当即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形式。
近十多年由于西方经济持续滞胀,美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原来追求高档、舒适、时髦的购物风尚有所收敛,经济、实惠的购物行为增多。于是,这种70年代在美国萌芽的购物俱乐部就以其独具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妇,而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消费则成为这种销售方式的一个主要客源。这就是为什么90年代初在美国经济仅以2%低速增长的情况下,仓储式连锁商业年销售额仍以较高速度递增的原因。现在仓储式连锁商业在美国已形成相当规模,1993年总销售额为388亿美元,1994年达到455亿美元,增长17%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共有14家仓储式连锁商业集团,下辖七百多个仓储式连锁商场(店)。它已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近千亿元的庞大产业。
美国仓储式商业的企业兼并及其营销策略
近20年来,北美地区的仓储式商业已由初期的群雄并起走向垄断经营,迅猛发展必然导致同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各连锁商业集团不惜血本地争夺北美地区的市场控制权,历经多年围绕价格、管理和规模的较量,优胜劣汰,在1993年出现了两次大的企业兼并;其一是美国科马特(K-Mart)商业集团将其Pace商业连锁集团的105家仓储式商场卖给了美国沃马特(Wal-Mart)商业集团(现拥有430家商场);其二是美国价格俱乐部(Price Club)连锁商业集团与科斯特科(Costco)连锁商业集团合并为普莱斯-科斯特科(Price-Costco)大型商业集团(现拥有223家商场)。这两家大型仓储商业集团以及地区性的B•J商业集团基本上形成对该行业的垄断,1993年Wal-Mart集团和Price-Costco集团在全美国仓储式商业的销售总额(388亿美元)中所占份额达93%,其中沃马特、美国价格俱乐部和B•J商业集团年销售额分别为205、155和20亿美元,分别占总销售额的52.84%、39.95%和5.15%。
连年拚杀也导致这些企业内部的效益增长速度放慢。美国主要仓储式商业集团的业务增长率,1991年至1993年,Costco由19%到11%再减至4%,Sam’s Club由19%至12%再减至2%,而Price Club则由1992年的增长3.6%到1993年的负增长5.9%。
一些专家认为,美国仓储商业目前面临两大问题:首先是过度竞争导致市场容量饱和,有些本来只需要两家大型商场的城市,竟开了四五家大型仓储式商场,这使任何一家商场都得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其次是现有的仓储商业连锁集团缺乏销售重点,其销售和服务对象还不够明确。
1994年,美国两大仓储商业集团都力争以新的方式谋求发展:一是寻求开发海外市场,其中重点是门户开放的墨西哥市场、中南美洲市场和亚洲市场。美国“价格俱乐部”支持香港的Grandmart Club开拓港澳地区市场,同时准备开发韩国市场和台湾地区的市场。二是在北美地区革新市场营销方式,Price-Costco集团推出“迷你”(mini)仓储商店以开发小规模市场;而Wal-Mart连锁商业集团的Sam’s Club则极力开拓政府机构和大公司等集团型消费;三是Wal-Mart连锁商业集团准备再佐治亚州的Savannah以外贸保税区的形式建立一个分销中心,今后该集团的进口商品通过这个分销中心转销中南美洲和欧洲可享受免税等优惠,此计划旨在为其成为全球性连锁商业集团创造条件。
台港地区仓储式商业趋势
欧洲风格的仓储式连锁商场于1987年进入台湾地区,由荷兰SHV集团(占55%的股份)、台湾丰群集团(占35%的股份)和台湾卜蜂集团(占10%)联合投资20亿元新台币成立“台湾万客隆公司”。
90年代以来,台湾的各种零售商业形式日趋多样化,便利店、超市、大型百货公司和仓储商场数量剧增。截止1993年底,这些商场(店)以增至3127家,比1992年增长13.8%,其中又以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增长最快,仓储式商场从1990年的台湾“万客隆”一家增加到1993年的38家。1992年至1993年,台湾各类零售商业企业发展概况见下表:
|
仓储商场 |
超级市场 |
便利店 |
大型百货公司 |
合 计 |
1992年商场数 |
27 |
430 |
1970 |
52 |
2479 |
所占比例 |
1% |
17% |
80% |
2% |
100% |
1993年商场数 |
38 |
493 |
2541 |
55 |
3127 |
所占比例 |
1% |
16% |
81% |
2% |
100% |
增长率 |
41% |
15% |
30% |
6% |
100% |
台湾“万客隆”成功的关键之一是以价格取胜,其平均毛利率仅为7%至8%,而台湾一般百货商店的平均毛利率都在10%以上;台湾的一般流通业人工成本约经营成本的4%至6%,台湾“万客隆”则要降低1%至2%,因此在价格商极具竞争力。这种商业形式在台湾广受消费者青睐,同时也招致传统商业和超市业者的合力反对,就其上常用地形制问题发难,致使仓储式商业的日常影业大受影响,为谋求进一步发展,台湾“万客隆”正在寻找机会进入中国大陆零售市场。
1993年,香港吴氏兄弟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从美国引进仓储市商业形式,创办了Grandmart Club。由于取得了美国“价格俱乐部”集团在港澳地区及中国大陆的商品销售代理权,从而得到了Price-Costco集团在主要货源和商场管理方面的支持,使它能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打开香港市场。开业后的八个月内在港岛连开四间分店,至今已拥有近1.5万名会员,每月吸引顾客50万人次,月销售额达300万美元,而且每月以25%的幅度递增,这一业绩引发了美方对中国及东南亚市场的重新评价。
仓储式商业的内涵及其特点
仓储式商业是一种一大批量、低成本、低售价和微利促销的连锁式零售商业。在它的销售概念中包含着以下几个特点:
(1)市场定位:仓储式连锁销售是以工薪阶层和机关团体为其主要服务对象,旨在满足一般居民的日常实用性消费需求,同时满足机关企业的办公性和福利性消费的需要。
(2)价格低廉:通过大批量从厂家直接进货,省略中间销售环节,尽可能降低经营成本,使商品销售阶段价格低于市场价格20%以上(在我国,大约低于市场价格10%以上)。
(3)精选正牌畅销商品:从所有商品门类中挑选出最畅销的商品大类,然后再从中精选出最畅销的商品品牌,并在经营中不断筛选,根据销售季节等具体情况随时调整,以使仓储式连锁商场内销售的商品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同时保证商品的高速流转。
(4)会员制:仓储式商场注意发展会员和会员服务,加强与会员之间的联谊,以会员制为基本的销售和服务方式。在我国,仓储式连锁商业的销售和服务对象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和我国特有的集团消费为主体,消费者一旦成为莫以仓储式商场的会员,可以优先享受本商场更优惠的商品价格和各项服务,而众多会员也将成为同一商场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
(5)低经营成本:仓储式连锁商业运用各种可能的手段以降低经营成本,如:
① 商场不刻意做豪华装修,只求整洁、实用,以仓库式货架陈设商品;
② 商场的地址主要选在次商业区或居民住宅区,避开市内繁华商业路段,以减轻商业地租负担;
③ 商品以大包装形式批量供货和销售,简化商场内部管理,尽可能减少员工,商场员工及式仓管员又是售货员,而把顾客视同“领料员”;
④ 初商场导入期必要的广告宣传外,不做一般性商业广告,而以报刊跟踪报道和实际营业质量吸引消费者,节约客观的广告支出;
⑤ 仓店合一。商场和存货仓库二位一体,节约仓储费用。
(6)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收银系统及时纪录分析各店的品种销售情况,不断更新筛选品种,既为商场提供现代化管理手段,也减少雇员的人工费用支出。
仓储式商业的竞争优势
仓储式商业式一种与超级市场和传统百货商场截然不同的商业形式,它以中、低收入的消费者为其目标市场,形成了其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来源于:
(1)货真价实。即在严格保证商品质量的前提下,价格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上,正如美国沃玛特(Wal-Mart)连锁商业集团提出的口号:“销售的商品总是最低的价格”。为做到这一点,需要下面几个保障条件:
① 降低经营成本:有意识地在商场选址、装修、宣传、管理等方面压缩开支,使企业在价格档次上拥有更大的调控空间;
② 压低加价率:深圳市“百姓购物俱乐部”开业以前,当地零售商场毛利率普遍在30%至80%之间,而该俱乐部仓储式商场的毛利率限定在20%以内;
③ 确保商品质量:从生产厂家直接采选商品,严格把握进货质量,这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混入;
④ 集中和批量采购:集中采购经过精选的商品,以利于加大单一品种的采购批量和销量,以降低采购价格和费用。
落实了这几条,使仓储式商场内的商品零售价格比一般市场零售价低20%以上,这是它受到大众消费者欢迎的实质所在。
(2)薄利多销。针对实用性购买和消费的仓储式商业,其消费和服务对象十分明确,即以家庭为单元的家庭消费和多种形式的集团购买。因此,仓储式商业主要采办大宗性货源,在商品大类的选择上突出销量大的食品、日用品、办公用品等消耗商品;根据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购物能力,适当加大包装,在具备价格竞争优势的前提下,以多种有效方市推行微利促销。
(3)现代化、规模化、连锁性的经营方式。仓储式商业属于现代化大商业,其生存和盈利的基本要领就在于连锁式和规模化经营。这样可以大幅度节约流动资金,并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从运营方略上保障薄利多销目标的实现。
(4)先进的管理手段。现代化、规模化、连锁经营的大商业必须有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的支持,仓储式商业能维持低经营成本,是与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优化分不开的。先进的计算机POS系统可随时记录和分析商场每天的营销情况,为运营和发展决策及时提供各类分析依据。
仓储式商业在我国出现的背景
1994年初,国内贸易部有关部门组团赴美国考察连锁商业,带回了美国位居前列的几大连锁贸易公司的经营信息(其中包括一部分仓储式商业的经营信息),并且指出在中国发展连锁经营式流通产业的一场革命。之所以提到这样的高度,是有内在的深刻背景的。
1、通货膨胀形式严峻。
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令世人瞩目,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也相伴而生。我国连续两年零售物价上涨幅度过高,而且城乡物价同步抬升,对国内的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当尖锐。抑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一件大事。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宏观经济调控的诸多方面,其中,流通秩序混乱也是一个亟待整治的突出问题。还应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消费趋向于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格局中,中、低消费层仍是当今社会消费的主体。流通体制改革和商业企业改革都不能脱离这个出发点。
2、商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商业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方面,在70年代末,国家逐步实行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也就近供货,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由此,旧的商业流通体系逐步解体,而新的商业批发体系尚在逐步形成之中。商业流通领域在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暴露出商品流通不畅,供销渠道紊乱等许多问题,生产企业和批发商业的产品积压都很严重,浪费也大。据调查,80年代末,大型零售企业仅由30%至50%的商品仍由原国有批发渠道进货,其余均转入新的供应渠道,国有批发商业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1989年利润比上年下降43.9亿元,亏损1.6亿元;以后亏损额虽有所减轻,但1991年仍亏损0.73亿元。到1992年初,运转了几十年的“一、二、三、零”的批发体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必须在新的起点上重新组建新的批发和经营机制,即从建立现代商业企业制度入手,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调整国有批发商业企业的内部结构,构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国有批发商业实体。
另一方面,国内零售商业现仍处于中小型商店和商场为主的单店独立经营格局,商业企业形式单一,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促销能力都停留在60至70年代的水平,零售商业的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不适应。近年各大中型城市新建了一批大型超级市场(企业),初步改变了过去单调的商业企业形式,但这些大型超级市场有向高档化发展的趋势,其经营成本和商品售价居高不下,与现阶段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有脱节之虑,商业企业结构仍未臻合理。为改变我国零售商业现状,国内贸易部要求从提高管理水平、发挥商业连锁集团的规模优势起步,计划组建一些大型商业连锁集团,这种部署以连锁式、规模化商业为我国零售商业改革的突破口,仓储式连锁商场将同平价连锁店一起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商业企业的发展方向。
3、经济法制不健全,市场交易制度不规范。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依法平等竞争的经济,但我国在培育市场过程中,缺乏一套与之相应的、比较完善的经济法规体系和足够的执法、监督能力。同时,商业流通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太多,使得非法牟利的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绝,成为困扰工商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顽疾。为有效地规范市场行为,必须建立起严密的市场法规,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4、国内市场逐步对外开放。
市场经济是一种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开放型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市场的容量、潜力及相伴而来的商业机会,对中外投资者产生愈来愈大的吸引力。目前,在严格控制外资进入中国商业零售业的情况下,外资商业集团已通过多种渠道开始渗入中国零售业市场,而中国终将“复关”,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对外开放市场的压力也日益加大。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加快国内商品市场与国际大市场接轨,开展中外合作连锁商业经营,应有必要的紧迫感。
国内仓储式商业的萌芽及影响
在广州,继南大集团的大型平价商场“广客隆”开业之后,广州市佳景商业贸易开发总公司、荷兰SHV集团和泰国正大集团准备联合投资,计划将在广州的东、西、南、北四个“出口”开设四个颇具规模的“正大-万客隆”。
1994年底,自北京“十点利”商店—“顺天府”开业后,大型仓混式平价商场“物美商城”以及“大道惠仓”、“百姓购物中心”接踵而立,另外还有十余家仓储式商业公司也在筹备或酝酿之中。
在国内其它大中型城市如上海、西安、武汉、哈尔滨和海口等地跃跃欲试者众多,但目前尚未成型开张。可以预见,在今、明两年内,在内地将迅速形成一股对仓储式商场的投资热,仓储式商业将以其独有的优势在我国的流通领域中占据愈来愈大的市场份额。
仓储式商业对我国商业改革和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仓储式商业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形式在我国方兴未艾,形势喜人,同时也要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正常发展。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旧的商业流通体系已基本解体,新的商业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商品流通不畅,生产企业和批发商业的产品积压严重,零售商业的规模、管理和销售能力从总体上看还停留在60至70年代的水平,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消费趋向于多样化和多层次化,传统、单一的百货商场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各种新的商业形式正不断涌现,连锁商业和规模经营已成为当前商业改革的前奏。国内商家不可避免地要在这个复杂多样和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寻找和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
仓储式连锁商场作为一种规模经营的现代商业经营方式,其所经营的商品一般控制在3000至5000种的幅度内,并不追求品种齐全。经过精心挑选,这些商品大多是市场上流通量最大的部分,再压低加价率,从而控制着较大的市场销售份额。它富有生命力的源泉,在于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一是产销挂钩,仓店合一,直接从商品原产地和原厂家大批量进货,可以将市场信息快捷、准确地反映到生产厂家,这就密切了商业和工业之间的关系,缩短了工厂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以零售为主,也有一部分与批发相结合,又简化了商业内部的中转过程;由于中间环节少、资金周转快,也减少了供销过程中的资金沉淀;同时,还在相当范围内把假冒伪劣商品排除在商品流通领域之外,这都减轻了消费者的不合理负担,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二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中,一直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物价上涨过快,已成为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焦点,而仓储式商业对以经济手段平抑市场物价、满足多数消费者的日常消费需要起着积极和稳定的作用。这一点就流通环节而言至关重要。三是国内仓储式连锁商业的一部分先驱企业与境外同类企业集团互有合作意向,虽然我国“复关”受挫于一时,但并不影响我国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与国际接轨的中国仓储是商业的勃兴必将成为我国商业改革、开放的重要一环。
仓储式连锁商业在我国尚处于萌芽状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扰和问题,但它的出现丰富了中国的商业内涵和形式,并将已愈来愈大的经营优势驱动我国传统商业的改造。以此为契机,通过工业和商业之间的联动作用,从一个侧面拉动我国一部分大工业的发展,是可以预期的。
国内三类仓储式商企并行发展
自1993年底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已有“百姓购物俱乐部”和“万佳平价百货广场”等10家仓储式连锁商业公司,开设了17家仓储式商场(店)。北京在1994年末,已有“物美商城”、“百姓购物中心”和“顺天府”等6家公司的仓储式商场(店)陆续开业。在上海、广州、惠州、武汉等城市也有同类商场(店)面世。以上总计,约有17家公司、27间仓储式商场(店)投入运营。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大型平价商场
这种商场单店的营业面积均在5000平方米以上,现有三家:广州南方大厦集团的“广客隆”(营业面积23000平方米)、深圳万科集团的“万佳平价百货广场”(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北京北美物产集团的“物美商城”(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
除了营业面积大而外,其位置多选在次商业区;以零售为主,兼营批发;所经营的商品品种均在两万种以上,商品销售包装较小;开架自选销售和柜组销售相结合,“广客隆”和“万佳”使用了超市货架陈列商品;商品的毛利加成率约在20%至25%之间。这三家商场都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其使用效果尚待评估。
这种大型平价商场与国外仓储式商场的单店规模接近,但在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商品包装形式、商品加价率、场址选择和附属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由于单店规模大、管理复杂、可复制性较差,它们在连锁经营方面将面临相当的困难。这类商场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可能是大型平价购物中心或平价超市市场。
2、仓储式连锁商场
单店营业面积一般在800至2000平方米之间,如深圳的“百姓购物俱乐部”,目前已有六家连锁商场(店),总营业面积接近6000平方米。
它们的营业面积适中,位于次商业区和居民住宅区;零售和批发并重;经营的商品品种被控制在两三千种左右,商品销售包装适度加大;以开架自选销售方式为主,多采用铁制仓库货架陈列商品,装修俭朴,经营成本较低;商品的毛利加成率在12%至20%之间;大都采用了第三代计算机管理系统;其服务对象以集团消费和家庭消费为主,多已建立会员制的服务方式。
这类商场与国外仓储式商场的单店规模不可比,但经营思想和管理方法较为接近,模式化程度也高。经过精选以后,商品品种一般不超过三千种,因此管理简化,可复制性较强,便于快速发展、通过连锁经营取得规模效益。
3、小型仓储式商店
这种商店的单店营业面积一般在
其特点是营业面积小,一般位于居民住宅区,以家庭消费和零售为主;经营的商品品种之有一两千种,商品销售包装较小;以开架自选销售方式为主,采用简易铁制货架陈列商品,装修十分简朴;商品的加价率较低,“顺天府”的毛利加成绿锦为10%;管理手段有的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也有纯人工管理方式。
这种商店的单店营业面积过小,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商品的存货量少和毛利加成率偏低,对经营管理形成较大压力,而管理手段又难以适应;由于其规模小、投资少,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但营业方是不够规范,购物环境过于简陋。这类商店今后有向连锁的廉价店或便利店方向发展的可能。
就目前国内仓储是商业发展的初期态势看,全国还没有一家仓储式连锁商业公司形成规模经营,经营模式和管理手段也有待于完善,各类专业管理人员匮乏,在今后的连锁发展过程中,还将面临区域内连锁经营和跨地区连锁经营等方面的难题,鉴于国内零售商业市场广大,开发程度低,在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具备以特许经营方式连锁发展、快速复制的可能性;在商业投资中,仓储式连锁商场的经济效益显著,投资回收期短并且风险相对较小;更重要的是,作为流通领域一种新的企业形式,它既符合现代商业发展潮流,又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因此,我们有理由对仓储式商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引导仓储式商业健康发展
仓储式商业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形式在我国方兴未艾,形势喜人。同时也要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正常发展。
就目前国内仓储式商业发展的初期态势看,全国还没有一家仓储式连锁商业公司形成规模,经营模式和管理手段也有待于完善,各类专业管理人员匮乏,在今后的连锁发展过程中,还将面临区域内连锁经营和跨地区连锁经营等方面的难题。
鉴于国内零售商业市场广大,开发程度低,在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的条件下,具备以特许经营方式连锁发展、快速复制的可能性;在商业投资中,仓储式连锁商场的经济效益显著,投资回收期短并且风险相对较小;更重要的是,作为流通领域一种新的企业形式,它既符合现代商业发展潮流,又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因此,我们有理由对仓储式商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1、借鉴国内外现代商业发展经验,探索有中国特色仓储市商业模式。
仓储式商业作为一种现代化大商业形式,有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消费基础,应有组织地研究、借鉴国外同行业的发展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消费特点,吸引传统商业的有益成分,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仓储式商业发展路子和经营管理模式。但要看到这种现代商业形式,在单店经营、地区内连锁经营、跨地区连锁经营的内部管理机制上都随层次、规模和地域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我国跨地区连锁地区经营既无先例、也无成熟经验,面对仓储式商业内部集权与分权、分片采购和统一管理、配货管理、财务核酸等诸多管理问题,这种有效管理模式的形成将要有一个艰苦摸索和经验积累的过程。
2、在竞争中塑造一批新型仓储式商业企业。
商业竞争以价格竞争为前奏,但在价格竞争的表象背后却是一场更深层次的商业较量,实质上是一种经营思想、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人才素质、发展速度和投资规模等多元竞争。这是对企业综合素质的检验,每个商业企业都应重视树立自身在竞争中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
仓储式商业的宗旨在于薄利多销,以连锁经营带来规模效益。但仓储式商业在我国刚刚兴起,目前这些企业的投资规模和力度都不算大,不足以发挥连锁经营的连锁效应和规模优势。企业未来的发展及有赖于加大投资强度,也要鼓励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合作。
3、优化商业企业结构,加强行业管理。
现代商业结构是多种商业形式并存的多元结构,它滢能够适应多种消费层次和群体的多种消费需要。在商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大型百货公司、超市市场、连锁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已成为现代商业结构的主导形式。我国现阶段商场形式比较单一,商业结构有待于优化,政府主管部门有必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大商业的思想指导下,引导商业企业和投资者的资金投向,在转变部门职能过程中,加强行业管理。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已有十余家同类仓储式连锁商业公司,后续者依然不断,这表明在当地投资界和商业界已经达到现港的热度;而在国内跃跃欲试者众多,可以预见,在今、明两年内,仓储是商业在内地也将迅速形成一股投资热。对此,应加以必要的疏导和规范性的约束,避免因一哄而上所带来的损失和混乱局面,使我国的商业企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