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门”事件背后:汽车消费安全信用告急
宁平
一起惨剧,正触动着一股可能席卷整个中国汽车界的力量。
3月27日,广州本田发布通报,公布了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对今年1月发生在杭州的一起雅阁车交通事故(“婚礼门”事件)的调查结果:车身断裂的原因在于“碰撞力度超过了车身结构本身的设计强度”。
但这一鉴定结果甫一公布,很快又引来了各种对鉴定过程本身的质疑。对于车辆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我们不便妄下定论。但此事折射出的问题,却值得整个中国汽车界深思。
客观地看,“婚礼门”事件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其中不乏感情因素。但如果只停留在情绪层面,未免将此事看得太过简单。此事引起广泛关注,背后自然少不了各种力量的参与。不过,出乎某些推波助澜者意料的是,从最开始针对广州本田,再到涉及所有的日系车,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波及了整个汽车界。无论出身、血统,只要是曾经出现过安全事故的,都难免被拿出来示众。
联系近期同样引起广泛关注的宝洁SK-Ⅱ事件和苏丹红事件,不难发现,一种曾长期被忽视的力量正在崛起:国人的消费安全意识正得以空前觉醒。这,才是真正推动着整件事情发展的主导力量。面对这种力量,或许,应该思考的不仅仅是广州本田、宝洁和肯德基们,而是所有想在中国市场上有所作为的企业。
反观中国汽车业界,在这方面的表现是难以让人满意的。在早两年汽车市场井喷时期,一些企业为抢占市场,大干快上,产品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一部汽车召回法案,在千呼万唤之后终于登场,但至今仍有流于形式之嫌,汽车三包法案更是至今仍未出台。个中缘故,恐怕主要还在于汽车企业的不配合。
在这方面,监管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召回还是三包,面对消费安全问题,监管部门在本该强硬的地方却显得过于软弱,过多地让企业参与了意见,却忽视了他们最应该负起的责任:消费安全。召回和三包只能算是事后补救,在事前防范方面,监管部门更是偏颇甚多。比如,对于汽车的安全质量检测,往往是用专家鉴定会代替严格的检测试验,更缺少与国际接轨的安全质量标准。
企业的傲慢,再加上监管的缺位,正在引发人们对汽车消费安全问题的强烈不满。从这种意义上说,“婚礼门”事件首先是广州本田的危机,但同时也是整个中国汽车界的危机。面对危机,如果不认真加以对待,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就是更长时间的持币待购。反过来,如果血的教训能换回汽车界对消费安全的重视,也算是这场惨剧的一点积极意义吧。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经营报》
宁平
一起惨剧,正触动着一股可能席卷整个中国汽车界的力量。
3月27日,广州本田发布通报,公布了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对今年1月发生在杭州的一起雅阁车交通事故(“婚礼门”事件)的调查结果:车身断裂的原因在于“碰撞力度超过了车身结构本身的设计强度”。
但这一鉴定结果甫一公布,很快又引来了各种对鉴定过程本身的质疑。对于车辆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我们不便妄下定论。但此事折射出的问题,却值得整个中国汽车界深思。
客观地看,“婚礼门”事件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其中不乏感情因素。但如果只停留在情绪层面,未免将此事看得太过简单。此事引起广泛关注,背后自然少不了各种力量的参与。不过,出乎某些推波助澜者意料的是,从最开始针对广州本田,再到涉及所有的日系车,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波及了整个汽车界。无论出身、血统,只要是曾经出现过安全事故的,都难免被拿出来示众。
联系近期同样引起广泛关注的宝洁SK-Ⅱ事件和苏丹红事件,不难发现,一种曾长期被忽视的力量正在崛起:国人的消费安全意识正得以空前觉醒。这,才是真正推动着整件事情发展的主导力量。面对这种力量,或许,应该思考的不仅仅是广州本田、宝洁和肯德基们,而是所有想在中国市场上有所作为的企业。
反观中国汽车业界,在这方面的表现是难以让人满意的。在早两年汽车市场井喷时期,一些企业为抢占市场,大干快上,产品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一部汽车召回法案,在千呼万唤之后终于登场,但至今仍有流于形式之嫌,汽车三包法案更是至今仍未出台。个中缘故,恐怕主要还在于汽车企业的不配合。
在这方面,监管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召回还是三包,面对消费安全问题,监管部门在本该强硬的地方却显得过于软弱,过多地让企业参与了意见,却忽视了他们最应该负起的责任:消费安全。召回和三包只能算是事后补救,在事前防范方面,监管部门更是偏颇甚多。比如,对于汽车的安全质量检测,往往是用专家鉴定会代替严格的检测试验,更缺少与国际接轨的安全质量标准。
企业的傲慢,再加上监管的缺位,正在引发人们对汽车消费安全问题的强烈不满。从这种意义上说,“婚礼门”事件首先是广州本田的危机,但同时也是整个中国汽车界的危机。面对危机,如果不认真加以对待,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就是更长时间的持币待购。反过来,如果血的教训能换回汽车界对消费安全的重视,也算是这场惨剧的一点积极意义吧。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