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1969年美国科学家约翰·惠勒首先提出黑洞这一名词,史蒂芬·霍金对黑洞理论的研究则更加深入。在物质世界,存在一个事件的集合或空间---时间区域,光或任何东西却不可能从该区域逃逸而达到远处的观察者,这一区域即称为黑洞,其边界称作事件视界。任何东西或任何人一旦进入事件视界,就会很快地到达无限致密的区域和时间的终点,而不可能再逃离黑洞。
联系我国货币流通的现实进行观察,货币流转与黑洞倒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自从人类经济生活运用货币以来,它首先表现为交换的媒介,但货币这一产物的出现却是经济活动规则的重大创新,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交换合作规则。货币的出现也使得纷繁复杂的供求脱节,在经济发展中,于是出现了均衡供求的两种机制: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现在人们已从理论上,特别是实践已证实市场机制更加有效,更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们福利的提高,市场机制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在市场经济中,货币的重要功能是作为资本转换器,这又需要相关的规则和制度基础作保证,由于我国缺失必要的制度基础,使得货币黑洞现象很突出。
货币黑洞的主要表现是,大量的货币资金被某一事件的集合或空间-------时间所吞噬,而难以“返还”到经济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运转。我国的储蓄领域(正规或非正规的)就象一个大的货币黑洞,个人储蓄额逐年攀高,这块金融奶酪只看而难用或不用,甚至连高额储蓄的后续信息就象黑洞一般而不能反射出来。我国货币黑洞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危害又在哪里呢?
从储蓄收入的来源结构看,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正在逐步拉大。笔者认者,收入差距的适当拉大是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甚至少数人拥有多数的社会财富也是现行市场完善运转的必然和必要条件。在机会均等,规则公正条件下,因投入不同或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导致的收入差距是一种合理的差距,社会本应形成这种价值理念,当然对过于悬殊的收入,辅助一些调节措施又是完全必要的。财富的集中化是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的需要,是资本制度的要求,更是公正与效率均衡的结果,它体现的是从个体利益考虑出发的一种实现真实社会责任的结果。因为要实现市场功能,在资本与组织的自然发展结果下,只有极少数的人才是具体的经济活动的组织者,他们自然会成为资本的实际控制者和财富拥有者,他们凭着对市场供需变化的敏锐的观察,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亲密握手,推动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转,在资本机制的作用下,他们已将货币符号化,他们已达到一种微妙的经济关系境界,他们玩的就是那根敏感的弦。他们在为个人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他们的个人财富已经融入到社会财富之中,只是将财富写在他们名下而已,因为在资源稀缺和基本人性假设的条件下,这样的制度安排和分配结果更具体激励和约束的意义。当然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还必须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个人权益保护和均衡收入分配的又一重要方面。
一定的个人收入差距实际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国形成收入差距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又与货币黑洞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然如果出现过度的收入差距,社会公共的收入调节机制就必须跟进,否则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看,供求关系就会受到严重扰乱,社会稳定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另外,我们还应区别收入差距与财富差距的不同含义,现金流量式的收入差距是财富差距的一个类型,而财富差距的内涵更宽泛,财富差距中包含了很多资本控制关系,如股票、期权等,因此从广义上讲,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富差距更不可怕,可以说,财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因此,目前对待收入问题时,不应将收入差距与财富差距混淆起来。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是一种非正常的差距,许多人高收入的形成是制度缺陷造成的,而不是公认的公正制度规则下形成的,腐败收入也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一些人精于此道,收入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些收入很难直接转化为资本,因此坠入货币黑洞。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不足也是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源之一,同时也影响人们直接投资的积极性。另外,尽管国有企业在逐渐淡出,国家财政也呈现困难状况,但政府控制社会经济资源的份量仍然较大,经济生活中存在较多的与权力做买卖的现象,这也是产生收入不公的重要原因。对于一般居民的储蓄又如何看待呢?从这部分储蓄的个人生命周期考察,甚至从家庭上下代的一般收支计划考察,应该是平衡的,似乎没有多大问题,但是问题就存在于金融储蓄本身,特别是我国的个人财富许多以储蓄表示,一些即期的剩余仍然应当转化为投资。从理论上讲,普通公民的收入结余,尤其是高收入群体的现金溢出问题是可以通过银行制度加以解决的,储蓄也是一种投资,对收入所有者来说,他并没有浪费这笔资源,本不应有问题,恰好货币黑洞形成的又一原因出在金融体系上。
市场经济的微观理论表明,只要具有影响力的经营体的盈利状况长期不佳,必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平衡不利,我国金融业也因为产权不明,责任不强,而难以成为真正意义的产业,使得大量的资金不能有效形成创造财富的资本,金融机构从以往的惜贷、怕贷到现在的乱贷,低水平无效益的盲目投资比比皆是,间接融资的资本机制的链条残缺了一大截,货币价值不断耗散、缩水,资源浪费,出现了金融呆账、企业空壳的双输局面,同时也助长了收入不公平的分配或转移。为改决银行业的盈利和资本金问题,政府采取过挂除坏账和注资等办法,这样做只是从账面上解决问题,并没从机制上解决根本问题。
加入WYO后,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时间表很紧迫,在内因外力的作用下,加快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已迫在眉睫。面对储蓄领域的货币黑洞现象,如何远离货币黑洞的“事件视界”?又如何动用这块应当享用的金融奶酪呢?首先,社会无论如何不应有仇富心理产生,否则说明我们的社会在心理上和制度上仍不太健全,因为我们的社会真富人还不多,还应大力培育;其次,鼓励个人直接投资,必须改造、营建和巩固有利于个人投资的制度基础,以形成个人积极创业的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必须大力倡导,并以各种法律的形式加以确立,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体(包括私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应当在市场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第三,对国有金融体系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银政分开,大力发展私营和股份制金融业,将商业银行办成真正意义的企业,同时要加大金融业的开放和监管力度,确保金融安全。第四,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改善财政管理方式,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作者简介:闻新国 ,男,武汉市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工作单位湖北鄂州市发改委(抽调)。1988年湖北农学院毕业,鄂州市葛店财政所工作,(1966----),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三农问题、财会、财税和新制度经济学。
通联地址:湖北鄂州葛店财政所 436032
电话:0711-3804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