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学科发展五个阶段
一.学科的发展回顾
市场营销学20世纪初创立于美国。市场营销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 初创阶段(1900—1920)。以传统经济学理论为依旧、以供给为中心、以生产观念为导向,主要是在理论界进行研究。
2.功能研究阶段(1921—1945)。将市场营销等同于销售或推销,研究范围局限于流通领域;市场营销理论研究与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研究结合起来,进入了应用研究阶段。
3. 现代市场营销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945—1980)。从对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的流通过程的研究,发展到从生产前的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意开始,到销售后的顾客服务和信息反馈为止的营销全过程的研究;从对营销实施过程的研究发展到对市场营销问题的分析、计划、实施、控制等营销管理过程的研究。市场营销学逐步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吸收了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若干理论,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提出了营销的核心概念“交换”;其理论随着营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受到世界各国营销理论界和实业界的重视,被世界各国广泛引进和运用。
4. 营销扩展阶段(1980年—1990年)。由对消费品的营销研究扩展到对生产资料、服务产品、精神产品及资本、价值的营销研究;由对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的营销活动研究扩展到对一切面向市场的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及个人的市场营销活动的研究。
5.营销创新阶段(1990年以后)。欧洲关系营销学派的兴起,打破了美国营销管理学派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对传统的营销管理理论提出了质疑,并开始研究市场营销的新视角、新理论、新体系,形成了不同的营销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