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雞鄉」見聞


「燒雞鄉」見聞\大公報記者\吳永強

 

遼寧感染疫情的地區包括北寧市廣寧鄉、黑山縣、南站新區、阜新市阜蒙縣,共計二十七個鄉鎮、八十三個村。黑山,是養殖大縣,盛產燒雞。早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飛機等交通外出還不是很普及,無論南下還是北上的火車上,「溝幫子」燒雞是無數旅客喜歡的食品。其味熏香,令人食慾大振。

從鞍山台安縣進入錦州黑山地區。名聞遐邇的「燒雞鄉」沿途可見,到處都有「尹志和熏雞」、「郝雲鄉正宗熏雞」等老店舖的招牌,這樣的店舖公路兩旁每隔二、三十米就有一個。可見當地養雞、吃雞的蔚然大觀。然而一場天降橫禍,「燒雞鄉」不聞雞鳴、不見雞跑、不見雞吃。就是鄰近的縣鄉,現在也停止了從黑山的禽類產品進口。

途中的一位店舖老闆說,原先賣的很火的燒雞生意現在好像突然斷掉了。「就是你敢賣,人家也不敢買了。」在京瀋高速公路兩旁,多少店舖的生意受到影響,是難以計算的。

更多的恐慌其實還是在於心理。在疫區核心地帶,七檯子村、八道壕鎮等地區,村民們也似乎改變了多少年來的生活傳統。一是日常主要工作內容──養雞沒有了。按照規定,疫區需要半年後才可以恢復養殖;二是主要的經濟來源沒有了。所以,無所事事的村民們顯得悠閒,又有些無聊,還有些對未來生活的迷茫。

在這裡,養殖一、二千隻雞的農家很平常。就是按普通一千隻的養殖規模算。幼雞的採購、雞舍的建設、日常防疫等投入成本大約在兩萬元。按產蛋雞「下架」後即成為「成雞」,產蛋期一般是十個月,可以至少貢獻兩萬元的純收入。據遼寧省動物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的官員介紹,一隻雛雞的成本約在四元,七十天接近成雞的成本約為十到十三元,下蛋雞可以達到十二元。這次撲殺的禽類中,百分之二十五是雛雞,百分之四十五是成雞,百分之三十是下蛋雞。可見,村民們損失的大都是處於「壯年」的「賺錢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