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王匡中
漫谈“脱离群众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危险”的随笔之五
人民群众是共产党胜利的保证
让群众看到实效,是党中央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效果检验的目标要求。为什么把取得实效的标准尺子交给群众看?因为人民群众是共产党胜利的保证,当然也是对全体党员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夺得全面胜利的保证。
看实效,一句话;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最终的落脚点集中的反映在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上,就是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是密切群众还是脱离群众?是不是真正到基层去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群众就看不到实效。
应该说领导干部与群众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是,现在大家都有个共同的感觉,有的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确实存在着口头上讲的是密切联系群众,而实际上行的是脱离群众的问题。有的没当领导干部以前还能与群众说得来,可是当了领导干部以后就与群众疏远了,官帽一戴嘴就歪,好象已成定律,领导干部怎么就那么会容易脱离群众呢?
分析起来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
其一;有的受旧传统观念思想影响,他们把当领导看成是光宗耀祖,高人一等,不能与群众平起平坐。 其二;有的当了领导干部后,嫌群众土,嫌群众脏,跟群众一块嫌丢人,群众来找他,不愿意跟群众见面。 其三;有的本来就是拿钱买的官,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捞一把,头脑里根本就没有群众这个概念。 其四;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更多的原因除了经济上、分配上、行为上、作风上、严重脱离群众以外,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政治立场不稳、思想意识肮脏,世界观没得到改造,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观,不懂得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懂得为谁服务为什么人服务,不能正确看待、对待、认识人民群众,甚至有人说群众算老几?他们把群众对他们不按科学发展规律办事,瞎折腾提出不同意见说成是“落后”;把群众批评他们搞不正之风视为“捣蛋”;把群众抵制他们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向上级反映说成是“刁民”。群众的意见、反映、批评是党中央给他们的权力,正是人民群众听党的话可敬、可亲、可爱、可信的表现。党员领导干部把人民群众头上扣上“落后”、“犯上”、“刁民”的帽子,说明了他已严重的脱离群众,蜕化变质。这也是党中央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根本原因所在。
一,人民群众非常可敬。
人民群众之所以可敬,就是他们身上有一种伟大的扶危济困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震撼人心的善良人格力量所赢得的。印度洋遭受强烈地震和海啸造成重大灾难,中国人民群众以国际主义的姿态积极捐款,向受灾国人民群众献爱心,从几岁的娃娃到百岁老人,顶风冒雪到捐款现场募捐,体现了中国人民厚道,这样的人民群众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群众崇敬,而且迎得了世界人民群众敬仰。我国人民群众可敬还以不计较名利、憨厚老实、忠贞守节文明于世。2005年元旦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81岁的郑学才为红军烈士守墓68载,三代人情牵英烈埋骨处非常感人。说的是1934年冬天,13岁郑学才的目睹了红军第八十二师在安徽省金寨县乌沟第四次反围剿的一次突围作战中牺牲了近400人的场面,他从山洞里爬出来,和当地的农民一起冒着生命危险掩埋了红军的尸体。他从那时起,开始为红军烈士守墓六十多年,他不知道那些烈士叫什么名字,也从来没有向政府要过一分钱。可敬来自勤奋,伟大来自平凡,象郑学才这样的人民群众不仅是非常可敬的也是非常伟大的。
二,人民群众非常可亲。
人民群众可亲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人民群众非常可亲表现在热爱党、热爱国、热爱社会主义上,把朴实、纯真、勤劳、勇敢、舍己为人、舍己为公、舍生忘死、舍己救人作为人生美德。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人民群众宁愿自己受苦罪、受折磨、受艰难,为人民军队送鞋、送水、送粮食,冒着生命保护干部战士,当敌人把自己孩子和革命后代的孩子一齐抓去,两个孩子只准认领一个的时候,人民群众忍着常人无法忍受痛苦,含悲忍泪,认领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认领革命后代的孩子,眼睁睁看到自己的孩惨遭杀害,这样的人民群众太使人可亲了!然而,对人民群众有的人感到非常可亲,有的感到非常可怕。走的正、作的正的党员领导干部就感到人民群众非常可亲,而那些干对不起党,对不住人民群众的领导干部,他们就感到人民群众非常可怕。在和平年代人民群众非常可亲不仅表现在对党无限热爱、拥护、忠心上,而且表现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极为关心和爱护上。人民群众当看到有的领导干部走下坡路时,以高度负责地精神,不怕得罪人,保护党员领导干部,向他们提意见和建议,使其改正缺点,继续前进,难道这样的人民群众不非常可亲吗?
三,人民群众非常可爱。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我们讲人民群众可爱就是他的精神可爱,人爱人其实爱就爱个精神。具体体现以下十二种精神;一,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树文明新风的共产主义的精神。二,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实守信的主人翁精神。三,敬业爱岗,精益求精,一心一意干好本职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实干精神。四,学理论、学文化、学技术、学法律,刻苦钻研精神。五,立足本职,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六,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勇于试验,善于创造,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七,顾大局、识大体、勤于创业、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八,热爱生活、一视同仁,宽容待人、尊重他人、勤俭生活、艰苦朴素的精神。九,助人为乐、团结互助,关爱他人,关心社会,为“老弱病残”提供主动帮助的精神。十,坚持唯物主义、紧跟时代、知难而进、一往无前集体主义精神。十一,淡泊名利、对事负责,对事尽心,敢于坚持正义,同不良风气斗争的大公无私精神。十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人民群众在革命的实践中创造的这些精神确实值得非常可爱。
四,人民群众非常可信。
“信”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气节之一,我国人民群众把“信”视为;做人之纲,为人之常,成人之本。因此我国人民群众是非常可信的人民群众,谁不相信群众,谁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思维品质的人,才会相信群众是真正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伟大的力量蕴藏在群众之中。在武装革命斗争时期,我们党相信并领导英雄的人民群众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打败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整个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事实回答了都是共产党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拧成的强大力量作为保证的结果。在改革和建设中,哪个单位相信和依靠群众,哪单位改革和建设就搞得好,反之就会招致失败。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的过程中,自以为是,不相信群众,不让人民群众参与,靠少数人强行搞损害群众利益的所谓的改革,其结果导致改革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有的单位在改革中,克服存在着的“老制度好用、老路子好走、老机构好管、老办法顺手”的错误思想,他们充分地相信群众大胆改革,遇到问题同群众商量,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交群众决定,企业改革和发展非常成功,实践证明,人民群众不仅在革命战争中非常可信,而且在改革和发展中依然非常可信。
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热爱人民是干部的道德,焦裕禄是热爱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他说:“我死后只有一个条件,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滩上,我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你们把沙丘治好!”他的遗嘱既表达了他对兰考人民的感情,说明了他非常热爱兰考人民。一个拖着严重的肝病人,能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累死,那么怎么就看不到那些年富力强心肝肺正常的领导干部有热爱人民群众的行动呢?试想一个领导干部不能热爱人民群众,不感到人民群众可敬、可亲、可爱、可信,他绝对不可能去密切联系群众,只有热爱人民群众,才能密切群众,不脱离群众。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