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进一步放开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后,人们在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再次迈出重要一步而欢呼之时,另外一个问题也同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即利率市场化将在多大程度上惠及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能否从银行贷款上实现突破?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占全部企业数的99%,就业人员数的75%以上,新增工业产值的70%左右,出口总额的60%以上,全部税收的45%,所实现的增加值超过全国GDP的55%。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就业扩大的重要基础,并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中国经济体制转变的推动力量。基于此,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央行宣布金融机构贷款突破上限是否将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实现突破?采访中许多人士对此并不持乐观态度。
“利率市场化无疑将惠及中小企业,但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此次利率浮动的扩大是有利于商业银行,但商业银行是否有能力通过贷款利率的上浮和存款利率的下浮来扩大收益还不得而知,而利率市场化的下一步则是取消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这将导致存贷款业务的利差缩小,如何进行市场定价、如何控制风险将是今后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银行在开发运用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应加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引进和培养资产负债管理、财务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人才,为各项业务的市场定价和全面的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和人力支持。”采访中,兴业银行研究规划部高级经理陈九昌这样对记者说。
的确,取消贷款利率上限有利于鼓励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到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中。以前因贷款利率上限的限制,银行贷款的收益与风险不对等,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不足以弥补风险损失,再加上责任认定问题等,商业银行宁愿在大型优质企业的贷款方面低价竞争,也不愿对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放贷。但取消了贷款利率上限,并不等于商业银行就会积极投入到中小企业的贷款,这还与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水平有关,如果不能正确识别、计量风险,进行风险定价,保证贷款利息收益足以弥补风险损失,那么银行则还是要么不敢放贷给中小企业,要么放贷后遭受损失。
除去银行自身原因外,有专家认为,某些不协调的银行“生态环境”也将使利率市场化政策对中小企业的眷顾大打折扣。比如对于较高的利率中小企业能否接受?银行是否能够真正自主定价?而这两个问题又是相互影响的。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千差万别,因此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定价也不可能“一刀切”。这样,对于不同的贷款利率,中小企业就有一个比较。这种心理将影响到中小企业对利率的接受。同时,如果银行对不同中小企业的贷款受到某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不能够完全根据市场因素定价,对于即使与企业风险相当的利率,中小企业也将难以接受。此外,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金融生态都将使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的帮助受到影响。
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期望一项政策的出台就会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无疑对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尤其是风险定价水平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但同时,要使它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特别是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上,我国整体金融生态的向好是必不可少的。而我国整体金融生态的改善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