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央视黄金段位广告招标总是很热闹,今年的招标因银行等新面孔的首次加入而更加引人关注。
据了解,参与上周末央视广告竞标的有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虽然最终银行们没有全部中标,但银行们这次最新的“竞标秀”却很是耐人寻味,我们有理由从中“闻”出一些新的信息。
其一,银行首轮“竞标秀”发生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三周年的11月中下旬,这并非巧合———三年是我国加入这一组织的保护期,三年之后,进入我国的国外企业将享受国民待遇;对本土银行来说,在华外资银行终将获得和他们相同的游戏规则,政府对他们的保护将趋于减少直至消失。未来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品牌竞争,本土银行尽管在这方面已经下了不少功夫,但仍给人以力度不足、整体性与专业性不强的感觉。此次竞标央视广告,当是本土银行强化品牌建设与品牌竞争的一个信号。
其二,银行“竞标秀”并非真的是在作秀,而是很认真地投入到了竞标“演出”之中。究其目的,无非是以竞标这种“秀”为契机,促动全行上下对整体广告投入的重视,对整体品牌建设的推进。广告业内专业人士认为,国内银行对品牌建设的认知还较粗浅、初步,其品牌建设之路还相当长。银行们这次竞标有如愿的,也有未如愿的,但“重在参与”,相信都会是其品牌建设的一个良好开端。
其三,银行“竞标秀”选择的对象———央视同时也是银行的客户,说明其对与客户合作的重视。在计划经济时期,银行往往视自己为“银老大”,总觉得自己应该高企业一头、企业应该求着自己才是。殊不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同样也是企业,企业间是平等的,企业间也有合作共赢的可能。此次银行们竞标央视广告,当视为银行们企业意识、市场意识的进一步回归。同时,也显视出银行对央视国内电视媒体老大地位的认同与重视———强势媒体上的广告产生强大的品牌效应,有助于银行们在未来趋于激烈的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其四,银行首次竞标不乏理性,这次有银行中标也有银行没中标就是明证。按人们的习惯思维,银行还不都是腰缠万贯、财大气粗?参加广告竞标谁与争锋?可现实是银行们不但没将“标王”拿下,居然还有银行未能中标!如此看来,如今的银行并不是那么“挥金如土”,并不怎么“出手大方”嘛。他们也要权衡再三,对广告也是要考虑投入产出的。
不管怎样,有初一就有十五,也许来年会有多一些的银行在央视中标,而本土银行的品牌战略也将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