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民营与民有民营
在民营银行的定义上,只要是由民间经营、按市场机制经营的都可以称为民营银行。民营银行有两类:民有民营和国有民营。显然民有民营只是民营银行的一种特例。而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进一步阐述,为我们理解国有民营问题提供了依据,即:政府只是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存在,而不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存在,出资人是以承认企业拥有完整的独立法人地位为前提的。因而民营银行并不等同于“民有”,只要是由民间经营,股东会与董事会真正拥有决定权即可。
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
当前金融改革只有两条路:第一,在对外开放之前,首先实现对内开放,组建一些民营银行,让民营银行来挑战国有银行,逐步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通过竞争提高国有银行的素质。在国内初步具备了竞争环境的情况下,再考虑对外开放,逐步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第二,在继续维持国有银行对国内金融市场垄断的情况下,修修补补,在中国加入WTO后的时间表到期之后,允许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在当前的环境条件下,哪种方式更适合市场需要,哪种方式更经济。只要严格按照市场原则将现有中小银行、信用社改造成产权清晰的股份制银行,同样可以增强银行之间的竞争,促进产权清晰,同样可以促使国有银行加快改革的步伐。
异地存储和中间清算
由于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要受到许多特殊规定的限制,而且其对风险十分敏感,跨区域经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商业银行法》规定,设立全国性的银行最低资本金为10亿元,但要设立分支机构职能拿出60%的资本金,且一个分行的成立要有1亿元的资本金。同时,其在经营过程中还要满足《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资本充足率,以防范风险。也就是说,民营银行问世后,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可能在不同的地域从事金融业务。其次,就异地存储、中间清算和支付等技术问题来看,要民营银行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那么简单。细细想来,四大银行实现异地存储也不过就是近几年的事情。民营银行设立后不可能立刻跨区域经营,其业务开展只能局限于所在地区,因而其竞争力必然大打折扣。而中间清算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除了技术外,实现各银行之间的利益协调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二 民营银行:那一声新生啼哭那么难
本报讯 记者贺朝晖报道:随着央行加息与宏观调控的深入以及2006年金融业全面开放之日逐渐临近,民营银行再次成为媒体和市场讨论的热门话题。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任志宏博士。
民营企业在我国GDP中占有60%比重,但只占银行贷款总额30%,这是明显不对称的
民营经济报:有关民营银行的问题国内已探讨很多次,可以说是再炒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但今天跟你探讨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主要是近期国内的一些金融政策变化和一些新的银行正式营业,使得这个话题再次成为热点。我想问一下,就是民营银行成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当前民企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它难道只是一个融资平台吗?
任志宏:民营银行对目前民企融资难问题能起到一个缓解的作用,当初提出设立民营银行就有这个目的。当然,变成民企融资的平台并不是唯一目的。
民营经济报:能不能具体一点?
任志宏:可以说,民营银行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现在有人将它比作草根金融,即便是草根金融也好。因为民营企业在我国目前的GDP中占有60%的比重,但它却只占了目前我国银行贷款总额的30%,从这一点看是明显不对称的。而且更严重的是主流银行在贷款政策上对民营企业贷款还带有某些歧视性做法和规定。因此,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处于严重的矛盾之中,可以说民营资本当前是处于资本的亢奋之中,因此民营银行是民营资本所作的一种适当的战略调整。
民营经济报:为何这么说?
任志宏:因为在10年前说成立民营银行是不可想象的。在参与金融业方面,民营企业可以说是一点一点慢慢渗透进去的。实际上民营资本它早已渗透到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去,很多城市信用社因为要求并不严格,民企早已渗透进来,如广东、海南、江浙、京津唐地区,目前可靠数据是122家,也就是城市商业银行;后来更进一步,在五六年前民营资本渗入证券、
信托行业。可以说,民营金融业的背景与我国金融管制的松与紧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咬得很紧。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十年前成立民营银行的目的更加突出,也就是成为自己的一个出纳钱柜,但现在已有所变化。
正在筹建中的民营银行的一个致命缺憾就是资本金不大
民营经济报:那么民营银行为什么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家正式露面呢?
任志宏:先说政策方面的,一些地方就发文明文规定不给民营企业贷款,这叫民营企业如何生存?在现实中,民营金融业的探索也并不是很成功,包括准银行。除外部环境外,就是民营银行的制约机制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民营银行可以拿出可信用的经营措施、策略与业绩来,这也是目前民营银行未正式露面的原因。
民营经济报:还有其他原因吗?
任志宏:有,主要是股东方面的。如正在筹建中的一些民营银行,它的第一大股东占了50%的股份,还有人说,不当大股东就不做。
民营经济报:有人说,中国民生银行<行情资讯 论坛 点评>总股本中的70.03%为民营股本,深圳发展银行总股本中社会公众持股比例已高达72.43%。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民营企业的参股比例已占到总股本的30%以上。但为什么它们没有被称作民营银行?
任志宏:民生银行是特批的,它不是市场的产物,也不是竞争的产物。从其性质看,民生银行确确实实是民营银行。因为资本说话,资本代表一切。但民生银行当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没有普遍意义,它等同于国字号的股份制银行。
民营经济报:为什么?
任志宏:因为民生银行高官的任命是双重管理,它的行长的任命,董事会不能定,还要国家相关部门审查之后才能通过。而真正的民营银行的高官任命只要通过银监会的资格认可即可。
民营经济报:依你看,目前这些正在筹建中的民营银行还有什么问题?
任志宏:这些正在筹建中的民营银行的一个致命缺憾就是资本金不大。5家正在筹建的民营银行中最大的注册资本才5个亿人民币,这与其准确定位和市场期望是不相匹配的。未来银行的效益就是规模化、社会化的产物。这些民营银行的资本规模还不如过去山西的票号、钱庄。在美国,银行规模越大越赚钱,美国的银行靠金融服务增值,传统业务赚不到钱。资本金可能要求达到12%。因此当前民营银行最大的问题还是资本实力不匹配,现在很多民营企业集团都有10个、20个亿的本金。
还有一点就是观念上的山大王:从其股权结构上就可看出,能分散股权的很少,有些大股东的股份占50%,10个股东都不到,这种情况下银行就很可能演变为大股东内部的财务公司,公司治理很难使人信服,所谓:“无私也有弊”,有为自己打造一个融资平台的嫌疑。
民营经济报:这是大家都担心的问题。
民营银行对现有金融结构产生最大震动的是法人治理结构
任志宏:还有就是民营银行现在过多地以江浙作为标榜。我不否认江浙的示范作用,但江浙一带的民营金融业带有地域商业化特征。它完全是凭着当地的道德与商业文化氛围来推广其业务的,这样就容易导致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民营银行永远也长不大;二是它还会带来一个很大的偶然性,不是以严格意义上的贷款风险识别来判断授信、金融品种、数额大小与期限长短,而更多的是依赖当地人脉关系,没有制度特征,它的金融产品设置是一行业来定的。
民营经济报:人员方面呢?
任志宏:目前靠充分竞争来进入民营银行经营管理层的人物不多,更多的则是按照资本大小排座次,占山为王,用身份转化来经营,两权分离也不明显。至少从这里可以看出,行业精英还不多,能与世界级银行家抗衡、同台竞技的民族金融企业家见得还少或根本就看不到。民营银行还没有从产业的高度来提升运作水平,都是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民营经济报:民营银行的出现,对我国金融格局有何影响?
任志宏:民营银行的产生,对目前的金融结构与金融格局、市场特征与组织化程度、金融产品设计影响不大,用户对金融结构的认知程度不会有大的变化,能对现有金融结构产生最大震动的是法人治理结构,即解决出资人问题。从现有的股份制银行股权结构看,大多还是国有资产占绝大部分,其法人治理结构也解决得不是很好。民营银行的设立就是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
在2006年前放开民营银行的趋势是肯定的,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民营经济报:目前国内对民营银行的看法如何?
任志宏:目前国内很多专家认为,民营银行就是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平台问题而设立的,实际上民营银行的设立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金融业毕竟是一个准垄断性行业,其利润率从整体上要大于大部分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从资本的原始冲动来看,这就是资本的本性。以后若放开航天、军事工业,资本对这些行业的冲动可能比进入银行业还要大。民营银行目前的定位就是错的,银行就是银行,它为何不能为国有企业服务?反过来说就是目前国有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就是不对的?资本出资人的所有制界限是清晰的,因此必须打破所有制界限,以风险识别程度、行业发展度、信誉度来作为价值衡量标准。在这里呼吁民营银行的设立从起初就不应该自我束缚,它本身是资本的自然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说话,只要监管到位,只要管住其准入资格就行了,而不应该人为设置障碍。
民营经济报:2006年,我国金融业就要全面对外放开,那么在其放开之前,会不会先放开民营银行?未来民营银行的走势如何?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见动静?
任志宏:在2006年前放开民营银行,这个趋势是肯定的。因为一方面强调入世承诺要兑现,但另一方面国内还未放开民营银行,这就有点说不过去。实际上民营银行正常按市场化经营就行了,至于其经营不善,用其自有资金赔就行了。外资银行都进来了,而内部民营银行还是铁桶一块就说不过去了,因此一定会走到这一步。(陆军插话)民营银行的大方向是肯定的。但目前它不是关注的重点,目前的政策是鼓励对现有的金融机构进行改革,这也是通盘考虑的结果。但民营银行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便它批准设立,也要两三年后才能正式营业。
三 吴敬琏: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
再过两年,中国就要向外资银行开放全部人民币业务。银行业的改革应当在进行国有银行和准国有信贷机构改制的同时,引入民营银行;在对外开放之前,首先实现对内开放;积极而稳妥地建立一批民营银行。
应当对新建民营银行采取积极欢迎的态度。不赞成放开对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的一个理由,是民营银行财力单薄,资信不足,一有风吹草动,就易于引发或大或小的挤兑等金融危机。民营中小银行的确存在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但是据此认为在中国只能改革国有银行、而不能发展民营银行却是根据不足的。事实上,在过去很长时间正是因为强调了国有银行稳定金融的作用,延误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
不赞成放开对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的另一个理由,是一些民营企业负投资和控股银行的动机不纯,意图通过关联贷款或以其他形式占用银行的资金。应该承认,这类问题是存在的。而且,近来某些由民营企业参股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发生了这类问题。股东假手自身参股银行套取资金,是民营银行的一项重大隐患,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问题在于,这类问题是完全能够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和严格监管防止的,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
为了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必须收紧对民营银行与关联人士的信贷以及他们之间的其他金融往来的监督和控制;必要时要由股东作出避免关联贷款的承诺。
四 草根银行家陈小军
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生于草根、名不见经传的陈小军,在16年时间里,竟打造出台州商业银行这家不仅产权明晰而且初步建立起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银行制度的民营银行。这种根植于浙江发达的民间金融土壤的独特现象,对正在走向全面开放的国内银行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样本。
陈小军年仅42岁,外表温和,态度平易而坦率。这位民营银行家于民间的土壤中诞生,极好地适应了中国现实,改变了一地的金融生态。
1980年初,当17岁的陈小军在共和公社农村信用社。一个月后,他调到另一个农村信用社当企业信贷员。1988年初,一张报纸上报道了温州农民成立信用社的消息,读完之后,“我也可以做”的念头便缠住了陈小军。父母和亲戚借了5万元给陈,另外由10个个体户凑了5万,10万元资本金的问题也解决了,陈小军的银座信用社也就开张了。
多年后,陈小军自嘲,银座的历史就是小钱庄———大钱庄———制度意义上的银行———法律意义上的银行(由于名称数次变更,与之对应的是银座金融服务社———路桥城市信用社———银座城市信用社———台州市商业银行)。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那一年上半年,上海人行某官员在温州开会,陈小军赶去,请他考虑由银座全部承担其他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并提出政府不相对控股的城市商业银行组建方案。对方没有完全回绝,使陈小军感到一线希望。
2002年3月,台州市商业银行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政府股权仅为5%,这在全国是第一家。银座的机构、人员全部保留,其他七家城市信用社重组。陈小军为个人股东之一,出任董事长兼行长。台州市商业银行成立不足两年,到2003年底,存贷款规模增长140%,利润达到1.2亿元(注册资本为3亿元),总资产收益率达到1.6%———即使在国际上,这一指标超过1%的银行也屈指可数。
所有这些数字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它们超过80%的客户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全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都是难题,因此也使中小企业融资成为全球性难题。
一直以来,一提到民营银行,人们最大的疑问是关于它的关联贷款和支付能力问题。但对于陈小军来说,至少在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些问题并着力化解。
“我们有严格的贷款审查原则,所有客户一视同仁。”自银座开始至今,该行每位员工的名片背后都印上了这样一行字—————“我们可以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