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合作建设国际制造中心的制度设计
现在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目前这样的行政分割格局任其发展,长三角地区顶多只能形成一个“三雄割据”的诸侯局面。严重的、无序的竞争和过度的盲目重复建设,无法在动态竞争博弈中实现“三方共赢”的良好结局,只会在某种程度上消耗彼此的发展实力。在某种程度上说,盲目重...
作者文章归档:刘志彪
——以“政府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府改革”:扭转结构性失衡的源头、路径和动力
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这个重大判断的涵义是指,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不是总量问题,也不是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结构性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如严重的产能过剩影响市场出清,过高的杠杆导致企业被沉重的债务压垮,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企业竞争力等。因此,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失业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笔者以为,缓解中国经济...
一、发展的阶段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问题
中国语境下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虽然发力点是供给侧,但是其着力点却是结构性改革;市场取向的改革是主基调,但政府职能转变却是基本前提;它既有给企业减税减负、降低实体企业成本方面的问题,又有放松管制、减少政府不适当干预的问题;既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也要力争达到“微观经济放活”的目标。
(一) 供给要素的构成1.劳动力。
2.技术创新。
3.资本。
4.制度创新。
(二)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问题改革要从供给侧发力,基于的...
工匠精神是一个可从多角度理解的范畴,但无论我们怎么去定义这一范畴的内涵,它都是指在制造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以消费者至上为宗旨,十分注重细节,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生产经营理念;指那种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对产品质量严谨苛刻的、不懈的追求行为。显然,一般认为马虎将就、大差不差就行的中国企业,长期以来普遍缺少这种德国、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所拥有的“工匠精神”。缺乏工匠精神,被认为是现在和未来中国发展智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最大障碍所在。
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国人从来都不缺少工匠精神,古代我们有鲁班,近代我们有很多的老...
“工匠精神”这个词汇,在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后,因紧密地吻合和对应着当前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所以成为中国发展语境中的重要概念。如所周知的是,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如果没有“工匠精神”,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世界著名品牌的。未来培育精益求精、消费者至上的工匠精神、工匠制度和工匠文化,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
工匠精神是一个可从多角度理解的范畴。 无论我们怎么去定义这一范畴的内涵,它都是指在制造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以消费者至上为宗旨,十分注重细节,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生产经...
一、房地产市场的失衡是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痛点
在2016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结构调整和改革任务中,房地产去库存化处于一揽子解决结构问题的关节点上。这是因为,对于一个房地产因素作用过大的经济体系来说,中国现阶段经济问题的痛点主要在于房地产,房地产市场的非健康发展态势,是这些痛点问题的集中性的主要来源。主要体现在:
其一,房地产库存过大问题的核心,在于过去的十多年中,房地产市场的利益失衡。地方政府、开发企业、投资投机的需求,共同拉动了房地产的快速开发和价格膨胀,由此导致中国房地产开发规模的急剧增加。如土地财政格局和追求GDP快速增长的利...
记者:依据中国的现行制度,央行经理国库制度的存在是否符合国情?
刘志彪:央行经理国库制度符合中国国情。我国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均由财政部门负责。人大和审计部门无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适时进行监督。而且,在分税制下,财政收入涉及大量的各级政府体制分成、转移支付,财政资金结算纷繁复杂,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就显得更加必要。
央行经理国库制度是对国库资金这一国家重大经济资源高度负责的一种部门合作与制衡的有效制度安排。
记者:如你所说,央行经理国库制度是部门合作与制衡的有效制度,若取消了央行经理国库制度的监督作用,是否有其他机构或者形式能够取而代之?
...
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充分重视企业在全球价值链(GVC)中的被“俘获”与“压榨”地位以及如何及时突围等问题。加快构建以内需为基础的国家价值链(NVC)体系和治理结构,实现在国民消费需求支撑下的、由本土企业作为“链主”地位主导下的发展,是新一轮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与世界经济“再平衡”机遇中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最重要的微观经济战略选择。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对中国过去发展方式的冲击和考验,说明中国长期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实现高增长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方式已经走到尽头,继...
中国沿海发达地区作为对西方现代化的率先追赶者,过去采取的一直是“后发优势”的战略。这一战略的特征是通过引进、学习、模仿和利用先进国家已有的先进技术,避开自行探索和自行研发过程中的高昂成本,利用别人的经验绕开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弯路,节省追赶时间。
采取“后发优势”战略,即用模仿方式和学习方式追求快速的经济增长,由于追赶的目标是迅速缩小与先进者的差距,因此在该战略下经济发展的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在技术上进行跟踪模仿。第二,在产业发展上主要是承接转移。第三,在投入方面以劳动密集为主。第四,非常强调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