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史遇春

普通职员

【原创】曹操的家世:从远祖曹参到父亲曹嵩


 作者:史遇春


 

据说,仅就汉王朝统治期内而言,曹操的远祖可以上寻至曹参。

从曹参死(公元前190年)到曹操生(公元155年),中间相隔345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曹姓谱系的传承延续,是否有详细的文字资料留存,尚不可知。

就因为有这样的“尚不可知”,所以,曹操的家世,从其远祖曹参到其曾祖父曹节,这中间约300年是断裂的;或者说,种人中间约300年的传承,史书是语焉不详的。

曹参之后,曹操的家世就跳到了曹节。

曹节是曹操祖父的父亲,也就是曹操的曾祖父。

曹节,字元伟,他在当时的社会中,影响很好,大家都说他仁慈宽厚。

关于曹...

Read more

【原创】从《三国志·魏武帝纪》看曹姓本支的起源


 作者:史遇春


 

说到曹操,追根溯源,本文就说说曹姓本支的起源。

曹操的祖先、也就是曹姓本支的祖先,从写书人的记述中,可以知道:其最远可以寻根到黄帝。

黄帝,也就是人文初祖、即通常所谓的“炎黄二帝”之一的黄帝。

其实,众所周知,黄帝不仅是所有曹姓的始祖,更是华夏人文的始祖。

由此可知,不但天下曹姓是一家,而且华夏民族是一家。

这有点说教的味道,但是,不含感情,仅从历史的记载进行逻辑推理,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关于这一结论,真实的历史渊源究竟是不是这样,猜想,考证起来,一定会很费功夫;即便是考证下去,大约也没有结果,可...

Read more

【原创】曹操没有登基称帝,为何还有“魏武帝”的名号?


 作者:史遇春

 

既然要说曹操的名号,那就话说从头,先从曹操的名字、籍贯开始。

古人有名有字,或许还有号,这是大家所熟知的。曹操的字是孟德。据说,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吉利,小名叫阿瞒。吉利这个名,很少有人叫。因为正统的读书人、士大夫对曹操的行事是有意见的,对曹操的为人是不认同的,所以,这其中的一些人为了表达对曹操的不满和轻视,他们会直呼曹操的小名。“曹阿瞒”这个称呼,在提到曹操的资料中,还算是比较常见的。

曹操的籍贯,是安徽亳州。这里之所以说“籍贯”,而不说“家乡”,是因为:按照我的理解...

Read more

【原创】乱局:清王朝溃亡前的八党争权


作者:史遇春

孝钦皇太后(慈禧)训政时期,军机大权慢慢都集中到了庆亲王奕劻手中。

掌握权力之后,奕劻最喜欢的就是敛财。不说其具体敛财的事件,就关于奕劻的评价看,便可知一二:

清逊帝溥仪说:(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隆裕,清德宗光绪皇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

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大学士孙家鼎之婿刘体仁说:清末王公当道者,惟庆邸用人但知财货,犹不脱本来面目,亦不至大为宗社殃咎。

历史学家吕思勉说:居政府首席的庆亲王奕劻,则老耄而好贿,政局更形黑暗。

由此看来,奕劻贪财聚敛,是不少人的共识。

所以,那个时候,内外官员,凡是希图皇家恩泽能够惠及自己、职位升...

Read more

【原创】机务能不能向夫人说?军机大臣瞿鸿禨罢斥始末


作者:史遇春

在说军机大臣瞿鸿禨罢斥的事情之前,先看看他在枢廷时期的军机人事概况。

根据《清史稿》卷一百七十七《表十七·军机大臣年表二》:

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农历辛丑年·公元1901年)

礼亲王世铎:七月丙寅,罢直。荣禄:三月,兼督办政务大臣;八月,赐用紫缰,随扈还京;十月,加太子太保;十二月,转授武英殿大学士。王文韶:三月,兼督办政务大臣;六月,兼外务部会办大臣;八月,赐用紫缰,随扈还京;九月,命办理京榆铁路事;旋署议和全权大臣;十二月,兼督办路矿大臣,转授文渊阁大学士。鹿传霖:三月,兼督办政务大臣。瞿鸿禨:四月甲辰,以工部尚书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Read more

【原创】清末变法为何失败?时人看时事


作者:史遇春

日暮江山的满清统治,在政权末期,依然奋力挣扎,力图挽回颓势,但是,深入骨子里的恶疾,已经积重难返。因为种种因素的合力作用,原本希望可以疗疾的药方,到了后来,都成了让病情快速恶化的催化剂,结果却加速了覆亡的速度。

在历史的长河中,满清统治末期的做法,并不可笑。所有掌握权力的集团,都想做到既要紧紧把权力捏在手中,面对权力的痼疾,却又一分一毫也不愿意对本阶层的利益作出让步和牺牲,结果往往是,权力丢了,利益也随之衰减至消失了。

历史是往复循环还是上升进步,就规律的实质层面看,有时候很难让人弄清楚。

历史的进程中,工具的确在进步,这是不容质疑的事实。

如果,工具的进步强化了...

Read more

【原创】清代军机处的官斗:闲看枢垣大臣结怨


作者:史遇春

清穆宗同治帝崩逝之后,没有子嗣,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召载湉入承大统,是为清德宗光绪帝。

光绪帝即位的时候,只有四岁。

这个时候,荣文忠(禄)以工部侍郎、步军统领兼总管内务府大臣。

根据清人的记述和认知,内务府大臣这一职差,就其权位而言,是与御前大臣、军机大臣三足鼎立的,三者相较而言:

御前大臣站班时,列在最前端的位置,但是,其地位尊崇而不显要。

军机大臣,既有权势又很显要。

内务府大臣,则最亲近主政者而显要。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就清代时的情况粗略看来,大约说得就是以上三者相关部署的总和。

...

Read more

【原创】慈禧太后是怎样过年的?清代宫廷的岁暮新年


作者:史遇春

要过年了,应个景,说说清廷后宫过年的事情。

孝钦太后(慈禧)对年事还是比较上心的,农历腊月十三日开始,她就命令宫人着手清点整理过年的事情了。

清理年事,后宫的妃嫔也要参与。妃嫔们各有所司,比如说清洗佛像、更换幔帐等较为重要的事情,就由她们来办理。

其余的事情,都让太监具体操持。

年事清理的准备工作完毕之后,孝钦太后就会开具辞岁的名单,列名人员可以参与宫中的辞岁迎新事宜。

孝钦太后会命令制作新衣裳,赏给宫中的众位妃嫔。妃嫔们平常所穿的,一般都是灰鼠裘。年终时,孝钦太后会赏给她们狐白裘。

新年时供神所用的饼饵,全都是妃嫔们亲自制作的。妃嫔们制作饼饵之前,孝钦太后一...

Read more

【原创】清代军机大臣处理机务时如何拟稿?


作者:史遇春

既然要说军机大臣处理机务时的拟稿,那么,先得从军机处说起。

军机处是清代的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廷的中枢权力机关。

清世宗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廷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房”。此前,因内阁在太和门外,雍正帝为防止漏泄机密,于是,在隆宗门(位于乾清门前广场西侧)内设置了军机房。“军机房”选取内阁中谨慎周密的人入值缮写,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并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军机房”改称“办理军机处&rd...

Read more

【原创】气貌不扬而心雄万夫:清代相国阎敬铭轶事


作者:史遇春

阎敬铭,生于清仁宗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卒于清德宗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享寿七十六春秋。去世后,清廷赠太子少保,谥文介。

字丹初;陕西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人;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进士,时年二十九岁;晚清大臣。

理财有道,为官清廉耿介,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有“救时宰相”之称。

《清史稿》卷四百三十八·列传二百二十五有传,传中评价其人曰:

“敬铭质朴,以洁廉自矫厉,虽贵,望之若老儒。善理财,在鄂治军需,足食足兵,佐平大难。及长户部,精校财赋,立科条,令出期必行。初直枢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