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史遇春

普通职员

【原创】清廷如何处理自然灾害?光绪十六年京津雨灾


作者:史遇春

关于光绪十六年的京津雨灾及全国范围内的同类灾情,此处,先看看正史的文字。

据《清史稿》卷二十三·本纪二十三《德宗本纪一》记载,清德宗光绪十六年【农历庚寅年(虎年)·公元1890年】:

“(六月)辛亥,近畿霪雨成灾,京师六门外增设粥厂,命拨京仓米万五千石煮赈,并发内帑五万充赈需。壬子,永定河决口。……丁巳,拨奉天运京粟米,并留江北漕米,备天津灾赈。”

本年农历六月,清廷京师近畿霪雨成灾,面对自然灾害,官方的处理措施是:

一、在京师六门外增设粥厂;

二、命令调拨京师官仓米一万五千石煮粥赈...

Read more

【原创】万氏八龙:百不一见的门材家法


作者:史遇春

浙江鄞县的万履安先生,名泰,履安是其字,晚号悔庵,清代浙东学派甬上支派的创始人。

清初浙江的学术研究异常繁荣。以钱塘江为界,浙江学术分为浙东与浙西两部分。

杭、嘉、湖地区是浙西学者的主要活动地区,代表人物如桐乡张履祥、吕留良,钱塘应撝谦,平湖陆陇其,嘉兴朱彝尊等,都是著名学者。

浙东学术主要以余姚、鄞县、绍兴、萧山等地为中心,主要人物如黄宗羲、朱之瑜、邵廷采、邵晋涵、全祖望、章学诚、毛奇龄等,也都是著名学者。

浙东、浙西学术同出明末刘宗周,以经世为目的。

浙西学术主要表现为表彰朱熹学说,尊朱以经世。

浙东学术偏重于史学研究,治史以经世。

章学诚把这两种不同的...

Read more

近三百所未有:清封疆大臣岑春煊以去就要君


作者:史遇春

岑春煊(公元1861年~公元1933年),字云阶,号炯堂老人,曾用名云霭、春泽,广西西林人;云贵总督岑毓英之子。

清德宗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考取举人,以恩荫入仕;甲午中日战争时(光绪二十年·农历甲午年·公元1894年)前赴战场;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因力主变法维新而得光绪帝青睐,提拔为广东布政使;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调任甘肃布政使;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义和拳乱、联军侵华,率军至北京“勤王”,并护送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至西安,因功擢升陕西巡抚;次年,任山西巡抚,创办山西大学堂;后署理四川总...

Read more

【原创】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曹操?


 

 

作者:史遇春

(一)

曹操的一生,是极具争议的。也是因为他极具争议,所以,关于曹操,也就有了永远都说不完的话题。

喜欢曹操的人,肯定他辅佐汉室、平定战乱的功勋。

憎恶曹操的人,都说他有不臣之心,挟天子以令诸侯,所谓“名为汉臣,实则汉贼。”

曹操的争议性,最能从他的称号中得到体现,即众口所传、绘声绘影的所谓“奸雄”一词。

看到“奸雄”这两个字,我真得很惊叹汉字的伟大。竟然可以把两个完全相反性质的品行风格合成在一个人身上,并且合得天衣无缝,合得形象生动。

说到&ldq...

Read more

【原创】宋奇之死及青年曹操对朝政态度的转变


作者:史遇春

——从切直上书到不复献言

东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建宁是汉灵帝的第一个年号),宋奇之妹宋氏被选入掖庭,册封为贵人。

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宋氏被刘宏立为皇后。

皇后宋氏是扶风平陵人。

平陵为旧县名,汉昭帝(刘弗陵)死后,葬于平陵,因而设置平陵县,三国魏时改为始平县,地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说到宋氏,其家可谓是汉代的世族。

宋氏是汉章帝(刘炟)宋贵人的从曾孙。

话说,汉章帝有两位宋贵人。

这两位宋贵人是亲姊妹,同为汉文帝(刘恒)时功臣宋昌八世孙宋扬之女。

宋扬的胞姑是马太后的外祖母。

马太后即汉明帝(刘庄)之明德皇后马...

Read more

【原创】床下义气:闲写吴门四才子祝允明的笔记一则


作者:史遇春

——通奸奇人:大明王朝一桩通奸所引发的血案

“通奸”,是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今天,跟大家讲一个通奸奇人的故事。其人其事来源于“吴门四才子”(即通常所称的“江南四大才子” 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之一祝允明所著《前闻记》中的《床下义气》一篇。

话说大明王朝建立、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把都城设在了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所以,大家也会把朱元璋叫洪武帝,把朱元璋在位统治的时期叫洪武朝。这是闲话,略略带过。

这里要说的不是朱元璋其人,而是朱元璋治下应天府...

Read more

【原创】藏锋养晦:青年曹操的辞官归隐


作者:史遇春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可以将一些人熔铸锻炼成一块好钢。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可以将一些人烧毁破灭成一堆灰烬。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无论在什么时代、在什么社会之中,都会逐渐地被世事和岁月消减:

有些人,会把消减的锐气藏在心中,不再轻易外露;

有些人,会把消减的锐气抛诸脑后,然后,随着流俗与世沉浮。

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就像是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事的练达,这石头的棱角会逐渐趋于平滑,不再那么刺手,不再那么伤人。在乱世之中,这石头,比平和年代更容易遭受撞击和打磨。

青年时代的曹操,就是那棱角分明的石头。这石头,不是无才可以补苍天的顽石,而是才识堪...

Read more

【原创】禁绝淫祀:曹操对鬼神之事的态度


作者:史遇春

《论语》里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圣人高尚伟大、才智过人、值得尊敬的地方之一。

关于这一点,我的粗浅认知如下:

首先,怪异、神鬼是不可捉摸、离现实社会遥远的事情,不说也罢。

其次,正因为神鬼之事不可捉摸,有心人士就会借助神鬼,制造怪异,从而达到自己愚弄百姓或者欺压良善的目的,这是十分不好的事情。

第三,普通民众因为知识有限、见识不够深远,往往会被统治者或者恶人利用,从而靡费钱财、助涨恶风、甚至因沉迷而酿成人生的悲剧,这都是必须提醒并值得警惕的。

基于以上认知,圣人不语怪力乱神与曹操禁绝淫祀的事,在我看来,多少是有些联系的,所以,本文篇...

Read more

【原创】五色棒立威:曹操初入仕途的威风与才干


作者:史遇春

因为有祖父和父亲的荫护,曹操进入仕途的门径,自然比一般人要通畅得多。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的各朝各代,其实都是一样的。即便是到了所谓的文明时代,类似情况,并不见得就比旧时代强多少。对比揣摩之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当下世界,与所谓黑暗的旧社会相比,只会有过之,而不会无不及。如此说法,玻璃心未必能够接受,但实质并未见得有多少夸张。

大汉王朝延续到了东汉桓帝(刘志,公元132年~167年)、灵帝(刘宏,公元157年、一作156年~189年)的时候,刘氏的江山已日渐倾颓。

这种江山的倾颓,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

纲纪的废弛、秩序的混乱。

此种紊乱的现实状况,在汉帝...

Read more

【原创】那些年少轻狂的岁月:少年曹操的机警权变


 

 

作者:史遇春

记得小时候,常听我们乡下的人说:“三岁看老”,意思就是:

一个人未来有没有出息,能不能做事,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其表现,作出判定了。

中国历史上,相关资料的记载之中,关于幼时聪慧,长大有为的人物的文字,可以说是不可计数的。

当然,所谓“三岁看老”,在历史叙事中,也会有看走眼的。

曹操属于前一类,少年时候就很想法,做事跳脱,这也和时人、后人给他“奸”的定论基本符合。

曹操年少的时候,十分机警,他很懂得操弄事情。

或许是因为,从祖父曹腾到父亲曹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