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罗思义

John Ross,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英美实现快速增长并非依靠自由市场


  日前,张维迎和林毅夫就产业政策展开了争论,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先拜读了林毅夫对产业政策论述的文章,然后看了张维迎所著的《林毅夫在产业政策问题上的四个错误》。我惊讶地发现张维迎对英美历史存在误读,比如他在文章中写道:“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经济增长奇迹应该是英国和美国。由于工业革命,英国从一个边陲岛国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引领者。美国则从一个南北战争之前80%以上人口都在农村的农业国家,在三十年后的189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因为英美历史与产业政策相关,所以我特借此文澄清张维迎对英美历史的误读。

  首先,他的“英国工业革命前是一个边陲岛国&rdquo...

Read more

四十年来美国不平等为何急剧增加?


  人们对中国供给侧改革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其经济维度。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学者都曾指出,中国的供给侧经济政策完全不同于美国的里根经济学和英国的撒切尔主义。分析数据显示,里根经济学对美国经济结构造成严重破坏,导致美国经济增长长期放缓、国际和国内债务高筑。最终这些负面影响集中爆发,引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但里根经济学/撒切尔主义供给政策还有另一大错误和危害。英美两大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正经历严重的政治动荡:英国非理性的脱欧公投导致英国遭遇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由于党内黑马特朗普崛起,共和党当权派青睐的总统候选人纷纷落马;民主党初选初期,伯纳德•桑德斯成为近一个世纪...

Read more

中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优于西方


    为何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比西方的“半个凯恩斯主义”高效?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呈严重的负面趋势。主要经济体今年应对这轮危机所采取的措施,不外乎两种方式: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与西方的“需求侧改革”——后者主要采用量化宽松等贷币政策,少数情况下需辅以财政刺激。现在已临近2016年年底,所以我想借此机会对这两种方式所带来的结果,作一个实质性比较 。

  全球经济数据证明,中国新阶段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果远比西方成功...

Read more

张维迎对英美历史有误读


  日前,张维迎和林毅夫就产业政策展开了争论,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先拜读了林毅夫对产业政策论述的文章,然后看了张维迎所著的《林毅夫在产业政策问题上的四个错误》。我惊讶地发现张维迎对英美历史存在误读,比如他在文章中写道:“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经济增长奇迹应该是英国和美国。由于工业革命,英国从一个边陲岛国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引领者。美国则从一个南北战争之前80%以上人口都在农村的农业国家,在三十年后的189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因为英美历史与产业政策相关,所以我特借此文澄清张维迎对英美历史的误读。

  首先,他的“英国工业革命前是一个边陲岛国&rdquo...

Read more

西方经济体将陷入长期新平庸


    中国国内的“新常态”与全球经济动态紧密相关。因此,对后者的准确分析,对中国自身的经济政策和中国能否在G20中发挥领导作用,均至关重要。

  问题是,中国部分媒体,甚至部分大学,对全球经济动态出现极不合实际的错误解读。比如,这些错误的解读包括美国纯粹出于宣传目的所宣称的“美国经济非常具有活力”或者“美国经济只是暂时放缓”。而实际的情况是,美国和其他西方经济体经济放缓已有数十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将这种现...

Read more

英国退欧公投不过是一出闹剧


  不管英国退欧公投结果如何,毫无疑问,这是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8年缓慢增长背景下,西方执政集团政治分歧加深的重要标志。

  从西方当前所采取的政策看,西方经济体经济相对停滞已经无法避免。因此,分析英国退欧公投的各种社会势力,不仅对退欧本身非常重要,而且有助于了解,西方社会的主导力量是如何处理社会不满情绪的。

  由于英国近来通过支持中国筹建亚投行(AIIB)以及其他相关事宜,努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英国退欧公投结果也会对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

  围绕英国退欧公投的社会势力

  在英国国内,占压倒性多数的社会精英支持英国留在欧盟。比如英国大型企业组织—&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