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磊

王磊,中国日报网编辑,本科学历,对互联网以及经济有深入了解。中国政治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到2006年担任过香港《信报》的专栏作家,2004年开始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专栏。

旧金山市长宣布:每年11月12日为“茅台日”


旧金山市长李孟贤当地时间11月12日在旧金山出席贵州茅台荣获巴拿马金奖百年庆典活动时透露,他将给贵州茅台一份“大礼”:把11月12日定为旧金山的“茅台日”。

据悉,为一个中国企业提供这样的殊荣,在旧金山历史上并不多见。

1915年2月20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旧金山开幕,这是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一次国际博览会,参展单位超过20万家。当时,用土陶罐装着的茅台酒无人问津,展览会即将结束之际,中国代表急中生智,将一罐茅台酒掷于地上,顿时酒香四溢,举座皆惊,书写了世博会“智摔酒瓶夺金奖”的经典传奇。

中国...

Read more

美国旧金山迎来中国茅台金奖百年庆典


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2日,以“金奖百年、香飘世界”为主题的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海外庆典美国站,在旧金山市政厅隆重举办。

这是2015年茅台集团为庆祝1915年获得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之一,也是续莫斯科、米兰海外庆典之后的收官之行。美国政界、工商界、艺术界、文化界、新闻届300多名知名人士盛装出席。

100年前的1915年,美国旧金山因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而吸引了全球目光。整整百年过后,美国西海岸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因中国茅台的到来再次引人瞩目。

当地时间11月12日18时,怀着无限的敬畏与感恩,茅台酒重返首获国际殊荣...

Read more

“双一流”能否终结“钱学森之问”


国务院5日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谈及我国高等教育,人们自然容易想到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至今,这个问号已经打了整整十年。建设大学和学科“双一流”,能终结钱老的疑问吗?

  显然,“双一流”建设...

Read more

鼓励普惠性幼儿园不妨推学前教育券


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近年来,舆论一直关注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问题,包括向上延长到高中教育,以及向下延长到学前教育。这次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并没有提及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问题,但普及高中教育,以及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还是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客观而言,在上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地都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一定程度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但必须意识到,“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2014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0.5%,虽然相比2010年的56.6%有显著增加...

Read more

禁“师生恋”中学应比大学更严格


近日,一则《温州乐清一中学老师对女学生言辞暧昧》的帖子很火。帖子呈现的是一名中学老师跟女学生QQ对话,“老师想和你做个知心朋友,不想做师生关系”、“我把你当作我妹妹,你把我当作大哥哥可以吗”等对话内容,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涉事的倪老师称:只是开玩笑,并不当真。

  中学老师对女学生发一些暧昧信息,显然有违师德。但是,在《教师法》中只有关于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等行为的大而笼统的纪律约束,对于师生恋尤其是中学师生恋,并没有明令禁止。因此,公众也只能从师德方面来对这位老师以及类似的老师进行谴责。

  不过,可以参考...

Read more

“本科生就够用”是不是一句大实话?


昨天,2016年全省理工类毕业生招聘会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现场200多家用人单位总计提供4000多个工作岗位。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前来应聘的省内各大高校理工类大学生,在招聘会大厅前排起了长队。不过,进场后,不少研究生犯了难。因为现场很多企业注明只要本科生。有研究生感叹道:“多读了三年,发现研究生还不如本科生好找工作。”(央广网11月9日)

  以学历论高低早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招聘会现场,很多企业竟注明只要本科生,实在让研究生乃至博士生羞红了脸。“难道多读书,高学历有错吗”?这一现象是否会令那些本想进一步深...

Read more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重在释放办学活力


日前,国务院在中国政府网发布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2016年开始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到2020年,一批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这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的“2.0版”,是对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985工程”、“211工程”的升级。可以说,“1.0版”重点解决的是资源问题——由于高校办学经费缺乏,“985工程”、“211工程”集中...

Read more

关于姚贝娜为记者这一行说句公道话


很多专家和砖家都在为当今膏肓生病的中国开药方。但窃以为,中国之病之最痛切处,在于各行各业少有专业人才,甚至于当个看客和观众都特么不专业。所以必须从屁眼深处叹出一口气来。

有此浩叹,源于圈圈里这两天被刷了屏的一篇狗屁文字:《姚贝娜去世前,记者们就在等待着她的死亡》。据说此文作者还是个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不会指责这位学生的不专业,但为圈圈里疯转这篇文章的人表示不屑。

隔行如隔山。对每一个人来说,这世界上都有着我们所不了解的职业。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欣赏与感激从事与你不同职业的人。他们和你一起,让这个社会运转起来。而对于其他职业的人,你不能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把手叉在腰间,横加指责,把别...

Read more

最悲伤作文:从大国到大国抒情


 悲伤的事情发生之后,我们会发现一种一成不变的现象:人们先是被一件事情感动,感动后就想要做点什么,凭感动做事跟凭性冲动交配一样,这样就够了吗?把资金和其他资源注入到一个地区,必然要打破这个地区原有的社会平衡,这会带来很多不可预知的影响,这种影响好坏兼具。凉山,这个几乎是中国NGO去得最多也是公益资源最多的地区,还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地方,为什么依然会有这么多问题存在?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感动和给钱无法解决它的问题,而它的问题根源也不在于钱。

  1999年我读到了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读完后我很感动,毅然放弃了喜爱多年的《知音》,只是对比了一下定价后我才明白,总...

Read more

中国为何会有宏大规划的传统


【英语四六级取消完形填空】

  @柳华文(学者):初考北大博士,英语中的完形填空不是从ABCD中选词填空,而是硬生生将文章中的一些词挖去,让人填,什么词性都可能。考完路上,听人议论,让外国人填也填不了。算是最没人性的考法了。

  @夏思聪Danny:四六级改革,其实阅读简单了,官网有样题,重点是向考研靠拢,完形是最不能体现英语能力的题,尤其是近义词区分,让很多老外来做都做不出来,因为它们根本就差不太多,取消很好。翻译刚好和考研的英翻汉形成互补。而听力看似简单了,大家却忽略了语速将加快!

  @魏飞不会飞:四六级改革可忙乱了不少人,网络频现各种解读、预测与分析,大有&ld...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