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田

全新文化的承接者与传播者。致力于人类文明和众生的解脱。

     ——锲而不舍,矢志不渝。

【深度解析】人心是如何变坏的?


 人们学说:人人心中有杆称。这杆称是什么?

 
这杆称就是心中的良知。良知的作用是规范人心走向正确阵营,从而表现出正确态度。
 
当人的想法和行为违背内心的时候,良知就会提醒人,它会使人心生恐惧;而内心的恐惧,又会导致人在身体上的心跳加快和呼吸加快。这些一系列反应既是在提醒人,同时也是在阻止人的不当想法和行为。
 
人说谎、做坏事会心虚,就是这杆称的作用。这不正是在提醒我们:要诚实、坦荡、不做亏心事吗?!
 
然则,面对这样的提醒,每个人的反应是不同的。
 
这时,有的会犹豫;有的会因此而停止;有的则不顾这种...

Read more

宇宙命运和科研方向


 现在,有很多人在探究宇宙的最终命运,大多都是围绕宇宙本身进行研究,也有谈及宇宙运行的规律性,但都不够深入。所以有必要深入谈一下,供朋友们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宇宙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但是无论宇宙多么宏大,多么复杂,它都要有一个核心,恰恰它的“核心”决定了宇宙的最终命运。
 
那么宇宙的核心是什么?谁来赋予宇宙的核心?恰恰这才是问题的焦点。
 
我们知道,一切以生命进化为核心而展开,一切因生命进化的需要而产生和存在,所以生命是一切存在的核心,
 
生命与宇宙又是什么关系呢?
...

Read more

说说“随大流”


 随大流,俗称跟风,多属盲从,所以带有很大盲目性。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一般人认为:众人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众人认为好的,就是好的,很多人在自觉不自觉地迎合着大众的心理。
 
试问一句:众人认为对的,就是对吗?多数人认为好的,就一定好吗?
 
我们来分析一下:随大流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首先,由于人们盲目跟风、随大流,就会有很多人在某些领域过度集中;人员过度集中,竞争必然激烈,甚至非常激烈;这样难免不突破底线,原本压力就大,又增添了不安全因素;人与人之间相互之间缺乏信任;人群之中,紧张、焦虑、抑郁、痛苦、无奈等...

Read more

关于“大同”的思考


 曾几何时,人们向往一种理想社会,即是大同社会。

 
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在谈这个话题,并且都用自己的理解去说明。
 
鉴于此,也谈谈我对“大同”的理解。有不妥之处,还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首先,我们考虑问题,不能脱离现实,也不能脱离自身。如果自身都不能验证,与事实又不能相符,这样的思考就有问题。
 
先不要说社会能否大同,看看我们个体自身能不能和谐统一?
 
如果我们自身都不能协调统一,就不要谈社会大同了。
 
现实中,我们的心与意(识)之间常常是不能统一的,经常说违...

Read more

到底谁创造了谁?


 现实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先有世界,后有生命。这种观点认为先有宇宙和世界,然后在其中诞生了生命。

 
当然,还有另一种观点:先有生命,后有世界。
 
到底是谁在先,谁在后?谁才是真正的创造者?
 
2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到底哪个说得通?哪个经得起检验呢?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正的道理是经得起检验的。
 
我们拿网络虚拟世界的开发应用来说明一下。
 
由于人类学习沟通交流的需要,开始对网络世界进行认识了解,直至开发应用。
 
网络世界被创造之后,为了使用网络,人们在网络...

Read more

一上常见的心理现象


现实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有错,说我可以;我没错,凭什么说我。
 
这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认为自己有过错被批评或报怨,还可以理解,还能接受,毕竟自己本身也有问题。
 
当认为自己“没错”时,却被批评指责,就受不了。
 
简单说就是:有错,可以说;没错,就不让人说。
 
这种想法看似合理,却是有问题的。
 
首先,自己认为没有问题,但并不代表别人也这样认为。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是不同的,不可能都一样,存在分歧和不同是必然的,所以被人误解、猜疑、指责和报怨等,是很常见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

Read more

学习经典的六重境地


 人生,只有掌握事物的本质,才能确立正确人生目标,做出正确选择,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习经典也是如此,然,经典只有正确解读,并掌握经文的核心思想,才能正确指导人生,不偏离正确轨道。
 
现总结学习经典的六重境地,供朋友们参考。
 
只是读经、诵经,但不知道经中所说的意思,这叫“念经”。
 
不只是念经,还想了解经文所表达的意思,开始尝试去解读,叫“解经”。
 
通过学习和感悟,能够理解经句所说的意思;甚至连整个经典的中心思想都清楚了,这叫“...

Read more

再说:不执著


 当下,有很多人在说“不执著”,认为不执著是高境界;甚至认为只要不执著,就是解脱。给人的感觉,只要执著就错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执著?
 
执著,是专注,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意思。执著的反义词:是动摇、多变和善变。
 
在应用的过程中,“执著”也写作“执着”。比如:执著地献身祖国的教育事业;对崇高理想的执着;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执著。
 
生而为人,不能无所事事,虚度光阴,恰恰要有所作为。所以如何选择...

Read more

何谓“道德”(新解)


 道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只是在不同时期赋予了不同内涵。

 
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这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人们把道德与品质并用,足以说明道德的重要性。因为道德是一个人或团体的品质象征。
 
道德的作用非常广泛,它贯穿生命进化的全过程,以及人生的每一个角落;它对净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具有根本性作用;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强大的根本保障。所以道德的作用不容忽视。
 
而要真正发挥道德的作用,就要赋予道德合理内涵,恰恰是内涵决定了它的作用。所以正确解读道德,赋予道德合理的内核,才是重中之重。
 
返观...

Read more

鸡汤文之“利与弊”


 现实中,人们常常喜欢用一个或几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来说明问题,或阐述某种道理,希望对人有所启发。

 
比如说:由于相互攀比,会使人产生压力,所以提醒人们:不要攀比;
 
由于不能包容、不能放下、想不开等,使人苦恼,所以告诉人们:要包容、要放下、要想开;
 
由于生气、着急、上火、报怨等等,使人痛苦,所以告诫人们:不要生气、不着急、不上火、不怨人等等,方法来对治烦恼。
 
这样解决问题,简单直接,易学、易懂、易流行。
 
但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割草的场面。见草就割,就是不除根。结果可想而知:待到春风到,依旧发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