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吴军

google科学家、硅谷风险投资人,毕于1996年起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并于2002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02年谷歌资深研究员,在谷歌主要的贡献包中日韩搜索算法,也是谷歌反作弊(anti spam)的创始人和中日韩搜索部门的创始人。2010年,加盟腾讯公司,担任负责搜索业务的副总裁,2012年离职。

人一生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主要是《见识》这本书里的一些内容。

  1

  什么是见识?

  最好的能解释见识或者命运的话,是撒切尔夫人的一句话。

  她说:「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也就是说,实际上命运从一开始,在很小的事情上,就被决定了。

2018年,中信出版社

  到北大,光学会一个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叫做通识教育也好,博雅教育也好,素质教育也好,总归要接受一种教育,使得你能够一辈子受益,...

Read more

成大事者,善用数学思维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理解世界规律的方法,这些方法没有对错之分,但是需要长期有效。


对我而言,数学思维是理解世界的一个工具。世界上的很多规律都可以用加减乘除来表述。

 

1

做事永远不要忽视负数

 

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教授生前在硅谷做过一次报告,听报告的都是工程师、创业者和投资人,我作为他的朋友也去给他捧场。

在报告中,张教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数自己乘以自己等于4?大家都回答是2。张教授见我微笑不语,就问我答案是什么,我说还有-2。

张教授之所以想到-2这个例子,是因为凡事都有对立的两面,这是这个世界固有的特性。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有...

Read more

ChatGPT的七问七答


 从野蛮社会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家吴军为你讲解ChatGDP的来龙去脉。

 

4月3日晚上,吴军就人工智能和ChatGPT等当下热议的话题展开了一次直播。

 

Q1:ChatGPT的出现,为什么会引起恐慌?

 

我知道,最近ChatGPT这事儿在中国很火,很多人在讨论。但很有意思的是,其实这件事在美国,已经没有太多人去谈论这个话题了。其实不光是ChatGPT,往前看十年,当时很多新技术出现的时候,我就发现在中国媒体上讨论的热度要远远高于美国。虽然那个技术其实主要出现在美国,但是中国人老百姓对此更关心。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但...

Read more

真正的长期主义,一般人做不了


 

采访人:微信公号“冯仑风马牛”

 采访结束是美国东部时间晚上 12 点,吴军没有丝毫倦意,语气温和地说了一句:「好,我去干下一件事了。」惜时如金,勤奋认真,一如多年来外界对他的印象:


科学家, Google 中、日、韩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

 

投资者,活跃于硅谷,丰元创投创始合伙人;

 

持续不断的观察者与输出者:著有《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等多部畅销书,多次获得「文津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图书大奖。

  
但这些形象仍然略显模糊。
 
1993...

Read more

做2%的人


 

  1

  大数据是智能的基础

  我曾经跟伯克利很有名的一位叫迈克尔·乔丹(与美国球星同名)的教授聊了聊,他是现在的深度机器学习的最早期提出者,也是美国工学院、文理学院和科学院三院院士,我们就把AI这两个字母来回来去组合:

  首先是IA— 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智能放大),这就是说人工智能做出来的事情显得人类很聪明,比如搜索引擎和机器翻译,你不会法语要去法国旅游,在网上搜索一下就把知识综合起来了,这以前是要经过20年学术研究的。

  第二个是II—Intelligence Integratio...

Read more

什么是互联网下一代的核心?


 

  今天,我想讲的是一对矛盾:问题和机会。

  问题意味着机会,谁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谁就拥有一个机会。

  一、进入超级智能时代

  当我们说起人工智能的时候,其实有一个大家都忽略掉的特性。

  人获得智能的时候,是一个人的智能,你怎么思考怎么反应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别的人不知道。

  但是,进入到了今天,特别是当IOT(物联网)发展起来以后,这时的智能是一个网络的智能。

  怎么理解句话?

  比如,阿里巴巴或者京东给你推荐一个商品,它不是根据你一个人的行为得到的,而是根据全中国各种人的行为来给你做推荐,并且相对精准。

  这个智能从哪儿来?是从网络中搜...

Read more

很多中国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农耕时代


 

  我们是谁?

  黑暗森林法则不成立 

  我们是现代智人,习惯差的很远,本性却是很相近的,因为不管高矮美丑,我们的基因都差不了太多,但是因为人类生活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所以人类需要理解需要沟通,而不是像三体书里讲的黑暗森林法则,这个我是历来反对的。

  黑暗森林从丛林法则的假设出发,构建了一个过分恐怖的宇宙之间逻辑关系,他说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先发制人”,开枪消灭之。

  为什么不对?原因很简单,几万年来,智能生命之所以能走到现在,靠的就是信息和能量,现在信...

Read more

我们的自由,还会被互联网巨头绑架多久?


 

  为什么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会备受关注?

  一方面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大量的多维度数据,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另一方面,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AlphaGo赢了李世石。

  而区块链这么热,不是因为它的技术好,而是因为很多人发现,拿区块链融资很容易。

  今天我们讲区块链,并不是让大家去炒作,而是要用区块链做一些实际的事情。

  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四代 未来是怎样的世界?

  未来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强连接的世界,是世界上所有东西都连接在一起的复杂世界。

  今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都进入了第四代...

Read more

中国人学什么才能晋级阶层?


 

  11月26日,《大学之路(第二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吴军博士做了题为《教育改变命运》的主题演讲。

  教育可以改变命运吗?

  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教育改变命运”,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观点,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但是,有时我们看到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首先说大家相信它的地方。我在《文明之光》中里讲过一个励志故事。

  英国有一个从小没有上过学的穷苦工人,他到十几岁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是他一直很渴望学习。每到下班的时候,别人都去喝酒,而他则利用下班时间去自费接受了英国的公立教育(给穷苦人的教育)。两年后,他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2...

Read more

落后最可怕的地方是思维方式的落后


 

  1、这个时代属于大数据

  简单地讲,当时无论是做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图像识别,还是自然语言理解的学者,分成了界限很明确的两派,一派坚持采用传统的人工智能方法解决问题,简单来讲就是模仿人,另一派在倡导数据驱动方法。这两派在不同的领域力量不一样,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领域,提倡数据驱动的派比较快地占了上风;而在图像识别和机器翻译方面,在较长时间里,数据驱动这一派处于下风。

  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在图像识别和机器翻译领域,过去的数据量非常少,而这种数据的积累非常困难。图像识别就不用讲了,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没有一个实验室有上百万张图片。在机器翻译领域,所需要的数据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