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危机意识”的形成与中国现代历史观念的变迁


  一、“危机意识”对应三大问题

  就我的理解而言,当人们在正常的状态下无法应对周边事务所带来的问题时会产生某种焦虑感,这种焦虑感的弥散和累积会随着问题出现的程度和性质演变成为“危机意识”。“危机意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自己对周边世界的认知态度发生改变,重新形成新的历史观念。中国在各个不同的时期曾出现过各种“危机意识”,比如制度层面的王权合法性问题,疆域方面的“夷夏之辨”与文明中心之关系问题,“郡县”与“封建”之...

Read more

如何走出当下错误的历史“常识”


  摘要:历史让我们看清来路,并为未来的选择提供重要参照。但因为一些主观或者客观的遮蔽,真实的历史面目往往模糊不清,相反,错误的历史认识大量流传,并形成社会的“常识”。这些本身应当是被质疑的,却一直支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没有人怀疑,或者有困惑而不自觉。

  我上一次来南京大学还是三十年前读研究生的时候,在南大老校区待了一个月,那是在寒冷的冬季,我觉得南大的氛围非常好,有历史文化的气息。今天我将和在场的老师同学交流一些历史研究方面的心得。大家看了标题觉得有些诧异,好像我在卖什么关子,故意要讲一套另类的历史观。

  也许大家会问,所谓“常识&rdqu...

Read more

科举的遗响


1905年废除科举制起,至今已过去一百一十年。在过去的百年中,经过革命与现代化思潮的洗礼,“科举”在人们头脑中一直是帝制腐朽的象征,科举被废既是发动革命的理由,也是清朝崩亡的前兆,更屡被嘲讽成古代教育制度失败的一个负面标本。科举制似乎不值得大家花时间加以认真关注,它充其量只能作为批判的对象,甚至直接沦落为一个衰落王朝推行弱智教育的符号。

如今,这种不正常的状态终于有所改变了,史学界开始认真检讨过去的评价,希望从全新的角度对科举制进行更准确的定位。

科举制仅仅是一场考试?

为什么要对科举制进行重新定位呢?

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中,科举制向来就是一个经...

Read more

中国“士绅”溃灭的严重后果:乡村暴力没了减震器


  在中国过去的年代,“士绅 ”通常是指那些有教养的人,他们经过科举制的筛选,有层序地分布在城市和乡村,由于士绅在乡间地位特殊,自然一直就是小民闹事的首选标靶。士绅又是 “官”与“民”沟通的中介,地位既敏感又尴尬,虽可以两边说话,却又须担载风险,搞得好两边皆大欢喜,搞不好两头都要得罪。当他站在 “民”的立场也许会为百姓说上几句好话,如果只从 “官”的角度设想,可能就会充当皇权意旨插入民间的管道,仗势官府欺压良民堕落成恶人也在所不惜。诡异的是,有时民间造反和镇压叛逆统统都...

Read more

我看“大一统”的历史观


  “大一统”作为一个古老的观念,《公羊传》即已首发其义。本文无意于对“大一统”之词源进行细密考证,而是想对“大一统”作为一种历史观和治理策略造成了怎样的政治后果,以及这种后果对后人心理产生了怎样的致命性影响略陈己见。

  “大一统”对中国现实人群的政治心理具有高度的制约能力,不过其支配内涵和方式却显得相当微妙暧昧。说的严重一点,一谈起“大一统”,中国人心情几可用又爱又恨加以形容。一方面,“大一统”在人们头脑中折射出的第一个印象肯定是拥有广...

Read more

重新回到“新民说”的意义


  重新回到“新民说”的意义

  从“国家”到“人”:从新民的角度而非国家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中国

  谈到《新民说》,大家都读过任公先生的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印象。任公先生一生不懈要变革中国人的气质,来打造一个新人,这是他一辈子奋斗的目标。我记得前几年广西师大出版社打造的一个品牌叫理想国,理想国是要创造一个理想的国家这个理念,今年广西师大出版社又联合凤凰网和《经济观察报》打造另外一个平台,就是“新民说”,从新民的角度而不是从国家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我们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我觉得这样一个路线...

Read more

盛世大一统对文化个性摧残严重


  刻着皇权烙印的康乾盛世与清朝士人精神世界

  康乾盛世”在政令、文化等各方面真正实现了“大一统”,但这一局面是以传统士人精神世界的崩塌为代价形成的,因而无处不深刻着皇权的烙印。

  历史上唯一真正实现了“大一统”的盛世

  “大一统”是历朝政治家潜心追求的目标,而以往政权都没有真正实现“统一”。至于原因,一是权力分配不够集中:朋党、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政权不时威胁着皇权的统治地位。但清朝通过高度的中央集权,做到了政令出于王者,完成了对疆域的广泛拓展和完整...

Read more

:“危机意识”的形成与中国现代历史观念的变迁


  一、“危机意识”对应三大问题

  就我的理解而言,当人们在正常的状态下无法应对周边事务所带来的问题时会产生某种焦虑感,这种焦虑感的弥散和累积会随着问题出现的程度和性质演变成为“危机意识”。“危机意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自己对周边世界的认知态度发生改变,重新形成新的历史观念。中国在各个不同的时期曾出现过各种“危机意识”,比如制度层面的王权合法性问题,疆域方面的“夷夏之辨”与文明中心之关系问题,“郡县”与“封建”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