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宁:让野心与野心相抗衡,让利益与利益相竞争
2005年以来,一个以前只存在于政治学词典的专有名词,开始在中国媒体舆论中频频使用。这就是“利益集团”。2006年两会期间的舆论更是把利益集团当作重点话题。不仅如此,这个本来流行于美国的中性词,在中国成了贬义词,甚至是有点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现在,人们纷纷谴责利益集团影响和操纵公共政策。“决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口号已经亮出。有人断言,利益集团越来越成为中国的内忧,成为改革的影子杀手。为此,有人疾呼“叫停改革”,以免...
作者文章归档:张耀杰

张耀杰,男,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德源文化研究所通讯研究员,文史专家,传记作家,《南方周末》等报刊专栏作家。
1964年生于河南省禹州市农村。1980年参加高考,1982年师范毕业后任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班主任。1997年考取河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1989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1992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从1992年至今,一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从事“戏剧历史暨戏剧宗教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同时在中央电视台从事大型农村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及20世纪政学两界的重要人物和重点事件的个案研究。
主要著作:
《中国话剧史》,与人合着,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戏剧大师曹禺——呕心沥血的人间悲剧》,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
《影剧之王田汉——爱国唯美的浪漫人生》,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
《民权保障同盟的暗箱黑幕》(The Untold Stories of the 1930s:The Short-lived China Alliances of Civil Rights Protection),香港明镜出版社(Mirror Books),2004年,香港明镜出版社(Mirror Books),2004年。
《俞梅荪与新民权运动——中南海秘书成了民间代言人》(Yu Meisun and the New Civic Rights Movement in China),香港明镜出版社(Mirror Books),2004年。
《历史背后——政学两界的人和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阳光天堂——曹禺戏剧的黄金梦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北大教授与〈新青年〉》,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北大教授——政学两界的人和事》,台北·秀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
《鲁迅与周作人》,台北·秀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
《北大教授——政学两界人和事》,文汇出版社,2008。
《大陆官场黑社会——安徽阜阳的黑恶传奇》,香港文化中国出版社,2008年。
近年来除有数百万字的学术和史料文章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外,还曾参与《小关一家人》、《山河作证》、《农电之光》等数十部长短电视片的编创工作。
民国暗杀如何影响历史?
核心提示:一次暗杀也谈不上有多大的罪恶,真正的罪恶就是暗杀以后掩盖事实搅浑水,最后把一个国家绑到战车上,把国家卷入内战,这很可怕。
从清末到1949年,政治暗杀在政坛屡见不鲜。暗杀的兴起,源于对俄国虚无党人(俄国无政府主义政团)的模仿,清末已有的“破坏主义”思想,以及中国游民文化中的“任侠”思想。会党的泛滥,使得暗杀活动尤其兴盛。
从清末到民初,暗杀失去了法律的制约,完全蜕变为争权夺利的工具。尚未掌握全国政权的革命党内部,热衷使用政治暗杀方法,来对付持不同意见者或不同派系的人。比如,1912年1月13日,光复会领袖之一陶成章...
中华民国,一个宪政国家的毁灭之路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任南北统一之后的“大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在亚洲率先告别帝制的中国正朝着真正意义上的五族共和、南北统一、民主立宪的方向迈进。
然而,作为当时推动中国宪政主要力量的国民党人,却为了权力之争勾心斗角、严重内耗。又以本来可以在法律范围内解决的“宋教仁案”为借口,贸然发动内战,给了袁世凯驱逐和消灭国民党以口实。中国民主力量的幼稚表现,以及袁世凯本人深入骨髓的专制梦想,最终联手剿杀了一个本来大有希望的宪政国家。
对人立法的《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最为平稳...
《民国红粉》中的河南籍“佳人”
文史学者张耀杰:揭开那些被遮蔽的悬案与传奇
2014
最近,“民国才子”、“民国佳人”纷纷被学者、作家诉之笔端,书名颇为香艳的《民国红粉》就是其中涌现出的一本新著。书中写了22位清末民国年间的女性,有较为熟悉的宋庆龄、何香凝、萧红、冰心,也有较少见的马青霞、万冰如、陶琴薰。“这些传奇人物,她们的内心挣扎、自我觉醒、情感困局乃至沉浮命运,多少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诡谲变迁。”日前,文史学者、传记作家张耀杰携《民国红粉》莅郑签售,并为该书开堂讲座。从河南走出的张耀杰对记者说,在书中写了两...
北大教授的政学往事
——读张耀杰《北大教授与〈新青年〉》
■杜光,中央党校教授。
阅读张耀杰的新书《北大教授与〈新青年〉》,一个主要的感受是:打消了对围绕在《新青年》杂志周围的一部分北大教授所直接启动的新文化运动的神秘感和神圣感,一股恬淡、平实的历史感油然而生。书里所展示的,既有新文化运动前辈的慷慨激昂、大声疾呼,也有他们的悲欢离合、矛盾纠葛。他们在思想上的交融与对立、事业上的合作与分歧,从相应相求到分道扬镳,贯穿于新文化运动的全过程。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果,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已经为文化普及和知识传播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是,...
钱玄同笔下的端午之谜
在中国诸多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最不吉利的一个。关于这个节日的最早记载,见于先秦时代的《礼记》,说是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的《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另有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的记载。用这个节日纪念投江而死的诗人屈原,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笔者在本文中所要介绍的,是发生在85年前的端午节——也就是1924年6月6日——前后的一段政学往事。
1924年6月6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ldquo...
袁伟时先生的常识误读
此文对一向尊敬的袁伟时老师有所批评,这是我于心不安的地方。所以发表之后一直没有放在博客里面。前几天收到样报,觉得其中还是有一些真实的思想和真实的价值,可以与易中天、秦晖先生的相关论述相互印证。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有道是风水轮流转。最近几年来,回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有限资源里面,去寻找救国救民、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再一次成为学术文化界的一种时髦风尚。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出奇制胜的,是以儒家宪政主义者自居的秋风。袁伟时先生为了戳穿揭破秋风“炮制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忽悠读者的泡沫”,竟然也在从容过招中暴露出与秋风一样误读常识的学术破绽。
传...
我的老师梁晓声
在多数人眼中,梁晓声是闻名遐迩的大作家。然而对我来说,他更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一位与众不同的大学教授。
初来北京语言大学时,常听学姐们提到梁晓声老师。每次谈起他,她们都是满脸的兴奋与崇敬。当时,我对梁老师还没有多少了解,只知道他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今夜有暴风雨》、《雪城》等只是依稀从父辈那里听到过。后来听说大三有他的选修课,于是满心欢喜地盼望着,能早日一睹大师的风采。
这期间又经历了一番曲折。先是听说梁老师的身体不好,不能保证给我们代课。后来又听说他教完我们前一届就要离开北语。总之一句话:我们无缘聆听他的教诲。于是,见他的愿望便与日俱增。然而这一切终究是道...
化解权力市场经济的路径选择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的作者杨继绳,1940年出生于湖北浠水的农家,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从1968年起一直在新华社从事新闻工作。他在《记者这个职业》一文中曾经写道:“这是一个卑鄙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制造弥天大谎,欺骗亿万受众;这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针砭时弊、揭露黑暗、鞭挞邪恶、为民请命,担起社会良心的重责。”
正是基于那一代人引以自豪的社会良心和人文关怀,杨继绳在该书“前言”中写道:“这本书是从社会阶...
周作人不宜称“汉奸”
周作人不宜称“汉奸”
张耀杰
[此前的一篇短文章引起许多网友的赞同及反对。由于接到当局的通知,过些天要被迫出京避难。现把同一主题的这一篇长文章放在网上供批评指正。本文是学术思考而不是道德谩骂,请只会谩骂而不会思考的网友不要浪费时间读这篇文章。2009年9月2日。]
把周作人定性为“汉奸”,是自中华民国以来的约定俗成。但是,这样的约定俗成在提倡人人平等的民族团结、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二十一世纪现代中国,明显存在着大汉族主义的民族歧视及身份歧视。笔者建议应该明确纠正并废除这样一种既不文明也不严谨的道德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