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红炜

中国能源研究会 能源政策研究中心 高级研究员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光伏产业研究员

因为热爱光伏产业而打造的自媒体
用金融高管的视角来看新能源产业
为专业新能源人和其他产业创业人士服务
提供100%独立知识产权的“原创观点+内容整合”
“原创观点”不求正确但求引人思考
“内容整合”力求让读者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新且必须知道的信息

中国光伏“市场在外”之说应当休矣


  核心技术、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的说法始终伴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过程,2011年后更成为分析光伏产业残酷整合原因的不二理由,时至今日不少文章仍是言必“两头在外”,好像已经成为中国光伏产业“永远的痛”。笔者以为:核心技术是否全部在外有待观察,“市场在外”之说早已时过境迁,应当休矣。

  早期作为加工业,中国光伏产业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从2004年开始,伴随国际市场的兴起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在逐步占据国际市场60%天下的同时,确也难免形成了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rdq...

Read more

光伏复苏期还没到,战略投资机会正在到来


  今年1月21日,3月26日,4月26日,郑建明旗下的福来投资分别购买赛维1700、1200、2500万股新发行的普通股,金额总计7222万美元。对此,近来几位关注光伏的记者分别电话笔者:福来投资的三投赛维和一段时间来光伏产品价格微幅上升是否说明光伏产业到了复苏的时候,笔者的回答是:光伏产业的复苏期尚未到达,战略投资机会正在到来。

  经济学上把经济发展周期分:衰退、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如果套用此概念,笔者以为光伏产业复苏期尚未到达的理由是:目前全球光伏组件产能已从70GW削减至60GW,需求已从2011年的27.5GW上升到2012年的30GW,今年应在35GW左右,仍是...

Read more

新全球产业格局下中国光伏产业的意义


  人们讨论光伏产业的意义时,过去更多着眼于能源安全、补充能源和减少碳排放,这些价值毋庸置疑。但是站在由于2008年以来绵延不断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所引发的对虚拟经济的再探讨和对实体经济的再认识角度,中国光伏产业的战略定位便赋予了一个新的重要内涵——在各发达国家重新审视、注重加工业的新全球产业格局中,应当有限地承担起强化中国加工业领先地位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去年底以来国家大幅提高对光伏产业的重视程度必要且及时,其深远意义也许更需要时间来证明。

  有研究人员认为:“经济结构的差异决定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高一个层次的...

Read more

成败“可转债”


  分析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的直接诱因,明里看是几家银行的起诉,而其背后却是3月15日到期的4.7亿美元可转债兑付出现了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本已稍稍淡出热议的赛维又因区区2400万美元可转债不能于4月15日到期兑付而被重提“破产边缘”。一时间,人们的金融知识中多了个“可转债”概念,而“可转债”则成了著名光伏企业的“公敌”。

  百度对可转债做了如下解释:全称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在目前国内市场,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可转债具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其持有人可以选择...

Read more

能源局的问号 光伏产业的忧虑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2013年中国光伏发电投资与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其中最值得期盼的当属国家能源局史立山副司长的发言。因为光伏产业整合以来,能源局陆续出台的政策、规划一直是业内黑暗中最明亮的灯光。特别是去年底国务院关于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常务工作会议后,更是期盼细化政策的早日出台。也许是民间论坛的缘故,也许是期望值过高,听完史立山的讲话,总体感觉是肯定句少,疑问句多;思考多,定论少,让听者于希望中有不少遗憾,于遗憾中有更多理解。

  发言中,除了到2015年要实现30GW电站建设目标和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语气坚定外,史立山思考连连: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后的细化政策短期内还难以出台...

Read more

光伏分布式发电的五问三答


  1月30日,同时看到两条消息:一个是2011年底时,丹麦家庭安装屋顶光伏系统仅有3000户,累计装机总量10MW。仅仅12个月以后,超过43,000户家庭在自家屋顶上安装了光伏系统,装机总量达到223MW。丹麦提前8年超越了其2020年光伏装机目标(200MW);一个是国网能源研究院蒋莉萍说至少未来20年内,分布式能源发电还不能替代目前的集中型电网。笔者理解的屋顶电站应是分布式发电的主要形式之一,如果蒋莉萍所说“集中型电网”应当理解为“集中型电站”的话,则无论是从光伏发展成熟国家屋顶电站已占光伏发电总量绝对比例的事实看,还是从《第三次工...

Read more

对话新能源 王维:看好光伏产业长期投资机会


  对话人

  同创伟业创业投资公司副总经理        王维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光伏研究员    红炜

  

  对中国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

  红炜:中国的光伏产业受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终端市场大规模建设拉动,经历了2004年到2008年的理性高速增长和2008年到2011年的非理性高速增长两个阶段,在一批具有竞争力企业产品占据全球终端市场60%强的同时,国内盲目的投资造成市场供大于求一倍以上的严重失衡,也把这个产业从2011年中期开始推入残酷...

Read more

尚德死于失去社会信任


  早就准备好为尚德写挽歌了,作为中国光伏产业最坚定的鼓吹者,这似乎在感情和逻辑上都不成立,但是面对一系列报道分析,笔者不得不坚守尊重事实的原则。在日益严重的风雨飘摇中,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对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基于每年全球百分之十几,国内百分之几十的光伏终端市场增长空间,凭借尚德的品牌和规模,再排十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也轮不到它率先收到死亡通知书。笔者以为这是死于失去社会信任,没有信任何谈支持,没有支持再伟大的企业也难成伟业。

  尤其光伏产业是一个非完全市场化的产业,从它的诞生到未来一段时间,没有社会的补贴就没有光伏产业。社会的信任、社会的支持是光伏企业重要的资本之...

Read more

张维迎最好不要拿光伏说事儿


  3月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张维迎以光伏产业代表企业无锡尚德破产为引子,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的发问引人注目,已被称为“张维迎之问”,从者甚众。笔者或许赞同张维迎质疑十年来政府产业政策不成功,发改委只重“发展”不重“改革”,但实在不赞同用光伏产业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中国光伏产业十年发展的结果不但说明不了想说的问题,甚至适得其反。弄得不好,反而害了光伏产业。

  选择光伏产业讨论政策效果是最合适不过的,但讨论过去发改委的对错也许是最不合适的。说它合适,是因为光伏产业的最大特性是...

Read more

明确补贴执行年限 宜早不宜迟


  不久前,笔者与善用资本手段运营光伏终端市场的苏维利讨论光伏产业的金融产品问题,商业模式是成熟的,金融产品也是国际市场运行多年的,可是每每谈及操作细节总会遇到投资分析进行不下去的问题,因为国家的光伏补贴电价不确定,其执行时间更不确定。笔者以为尽管光伏发电补贴政策的科学制定是一件极度困难的事情,但是在补贴标准下行趋势确立的前提下,尽早明确不同光伏电价补贴的执行年限已经时不我待。

  产业投资呼唤尽早确定补贴价格执行时间。光伏产业的发展首先是市场行为,其次才是政策扶持下的市场行为,所以光伏产业的几大市场要素不可或缺:市场容量、价格区间、成本分析。不能算账,难有投资。要素缺少的市场,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