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冯奎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

新城应为城镇化转型探路


  在中国,所谓新城并非城市规划史上所提到的经典的新城。19世纪末,英国人霍华德看到老城区拥挤不堪、环境污染严重,已经不适宜于工作与生活,提出了在老城边上修建新城的建议。由此可见,城市规划史上所谓的新城是与老城相对,主要指城市空间形态之“新”。当时建设新城的目的也相对简单,就是克服老城的拥堵、污染等问题。

  新城被借用到中国,概念内涵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它成为新城市的缩略语,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空间生产的一种方式,成为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由国家、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生产出来的规格不同、型号不同的“城市”产品。

  从一定程度上...

Read more

向旧城投入更多智慧


  如果从全球的背景来说,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基本完成,城市格局相对固定,它们的城市化现在更多体现为“城上城”的发展,也就是在原有城市基础上“推陈出新”式的发展。而亚洲,特别是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最突出的特征则是“弃旧图新”。

  “弃旧图新”的中国城镇化,客观地表现为“城外城”的发展模式。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1990-2000年,中国的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扩大了90.5%,但城镇人口仅增长了52.96%,土地城市化是人口城市化的1.71倍。200...

Read more

首都经济圈是个含糊不清的概念


  中国城市发展论坛在崇礼举办。这次论坛讨论的议题是都市圈与中小城市发展,集中了五类人,一是部委有关领导、二是市长、三是企业家、四是学者、五是媒体。

  由于会址选择在河北,更由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都已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京津冀地区、首都经济圈发展等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之一。论坛安排两个主题论坛、四个分论坛。会场内外,我参加了很多次讨论,印象很深的一点是,首都经济圈这个概念含糊不清。

  从“名”来看,首都经济圈在突出首都这个元素。先前曾经用过的概念包括首都圈、首都地区、首都经济区等等。首都这个词我们中国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