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以实体经济为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日,文汇报刊登刘元春《以实体经济为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文,文中提到,“只有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开展广泛的竞争与合作,才能继续巩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和影响力,才能全面增强我国产业体系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竞争力,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


以下为全文内容: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实体经济则是现代化产业体...

Read more

中国经济复苏已全面开启,出现一些回调和波动很正常


 

  要点速读:

  1、目前中国经济的复苏已经全面开启,但由于结构性分化,资产负债表修复没有全面展开。因此,在4月份、5月份出现一些参数的回调和波动很正常,这也决定了我们在向第二阶段利润修复和资产负债表修复进程中,政策一定要着眼于目前资产负债表的一些变化,着眼于结构性主体在相应的资产负债表和行动变异上的分化,从而从更深的角度来分析目前宏观运行的新机制、新现象、新规律,同时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调整。

  2、民营企业、特别是房地产相关的民营企业没有出现资产负债表的改善,房地产整体资金来源虽然有所改变,最危险的时期已经渡过,但4月份它的资金来源依然是负增长的。

  正文:...

Read more

经济复苏三大亮点显现 未来仍需关注五大问题


  从8月份的宏观数据来看,有几大亮点还是值得我们好好梳理一下的。

  第一,供给持续加速,超越一些新的临界点,特别是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转正,单月增速超过去年同期的水平,服务业和农业都出现持续正增长的态势,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复工复产、产业链、供应链的恢复已经基本上完成,特别是从工业的产能利用率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来看,目前这个任务已经完成。

  第二,虽然需求依然疲软,但是需求改善程度还是在稳步前进的轨道之中,我们整个内部循环本身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消费品单月同比转正;同时民营企业投资增速虽然是负增长,但持续收窄。按照目前的趋势,四季度初,我们预计整个民营投资可能...

Read more

千万不要相信大牌经济学家的预测 凯恩斯、费雪都是例子


  这个论坛的主题我认为选的非常好,为什么?大家都在关注疫情期间的财富管理。之所以关注,是因为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不仅仅来自于经济、社会层面,更重要的来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不确定性。我们经常认为这是一种超级不确定性,是我们难以用风险概念来确定的。

  我们这个论坛主题是: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振荡与恢复,我想这个恢复是一个很乐观的词语。我们人类依然是包含乐观的情绪来展望未来。我记得11年前,我跟曹老师(曹远征)在一个论坛上也在展望,金融危机之后的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当时最悲观的人认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可能需要5-6年,但是大家会看到世界经济从2008年到现在,...

Read more

当前中国经济问题必须强化世界视角


  目前国内讨论集中的焦点在于:1.三季度经济是加速下滑还是稳中趋缓?2.经济回落是周期性因素还是趋势性因素导致的?3.目前中国经济趋缓的原因是国际因素多还是内部因素多,即是贸易战的因素多,还是攻坚战的因素多?

  这几个问题很重要,原因是目前对我们经济回落的性质、主要矛盾必须做出梳理,如果梳理不清楚,而是简单地在讨论我们短期的投资,短期的消费,短期进出口因素,会导致我们在应对举措上的误判。

  目前,OECD、ECB、IMF、WB以及贸发会、亚行相继出版全年世界的宏观报告和明年的展望报告,达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共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较去年下滑0.6个百分点;对中国目前经济形势形成一...

Read more

经济好坏的标准如何判断?


  目前,中国结构分化大调整的过程中用局部样本来说明宏观现象存在巨大的风险,这个巨大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对中国宏观经济认识的巨大分化——很多海外机构看我们的宏观数据觉得还不错,而有些人却盯着东北经济投资下滑得出中国经济恶化的结论。那么对经济好坏的判断标准到底是什么?我们的角度应该是什么?

  我们的预期波动较为剧烈。去年年底的宏观经济预期较悲观,都在讨论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是举国上下都在担心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会受到重创,担心中兴、华为以及列入实体名单的企业可能会受到严重打击。其次,大家在讨论全球经济放缓、出口放缓的同时,...

Read more

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窗口期出现


  世界经济结构的裂变、市场情绪和微观基础的变化、经济政策的叠加错配,以及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进一步的暴露,使得宏观经济核心指标在“稳中有变”中呈现“持续回缓”的态势,宏观经济在内部“攻坚战”与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叠加中,步入一个新阶段。

  经济运行步入新阶段

  就当前而言,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回落的因素,不仅具有短期周期波动的特性,更具有趋势性下滑的特性,经济增速回落还没有触及底部,“L型触底论”和“新周期论”并不成立。同时,外部环境的质变也说明世界经济结构与秩序已...

Read more

持续完善宏观调控 保持经济长期向好趋势


  经济稳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基本要求。2018年的中国经济总体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平稳态势,但是稳中有变,经济增速出现小幅下滑,部分指标出现回落,对此需要保持高度重视,增强政策的预见性。重点是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调整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期,同时也是世界经济秩序重建的关键期,长期和短期因素叠加、内部和外部因素叠加,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既要应对好当前遇到的问题,也要有明确的中长期稳增长目标。

  在经济中长期向好的格局下不断实现稳中有进

  稳就业是最大的经济和民生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党的十...

Read more

央行财政部互怼没必要 金融市场完全可控并不糟糕


  7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出席人大国发院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并就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他表示,首先,我们一定要从战略上认识当前的时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个外部贸易战和内部攻坚战叠加的时刻,这必然使我们进入到一个艰难期。

  第二,今年二季度,市场上的很多波动实际上是贸易战和攻坚战所产生的一种提前释放。面对市场上的动荡以及金融危机到来的传言,我们不要过分的恐慌,现在风险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刘元春称,数据显示,1-6月,债券市场违约30多起,涉及金融300多亿;股票市场出现大股东质押、平仓等现象,股市从3300多点一直下挫到270...

Read more

我们的经济不像数据显现的那么糟糕


  下半年会不会有“黑天鹅”?

  刘元春:如果满天都是“黑天鹅”,那就不叫“黑天鹅”,因为“黑天鹅”就是没有预期到的东西。我们能预计到的、下半年能出现的让大家觉得有点惊恐的事情应该没有。为什么呢?很多人老在谈“黑天鹅”,老在谈“灰犀牛”,实际上是自己在吓自己,我们现在看到的数据,市场反应很大,有它的一些原因,因为这一次一些数据的变化,在边际上的一些变化,的确触动了一些市场的神经,市场的神经不代表整体的变化。我们所看到的1-5月份这30多起的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