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的全国两会,总有若干个经济话题如天安门广场上的那几柱华表,怎么也绕不开去,国有企业改革便是其中极醒目的一个。
当今中国的国有企业集团,到底强大到了怎样的地步?给大家看一组来自全国工商联和国资委的数据-----
截至201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数量为1085.72万户, 注册资本31.1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1万亿,而归属于国资委的中央企业数量为120家,资产总额31.2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中央队”呈现出“以一敌十万”的强悍实力。在盈利能力上,央企的表现更是耀眼,仅五家国有银行的全年利润就超过...
作者文章归档:吴晓波
现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评议组委员,教育部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剑桥大学“全球化制造与创新管理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浙江大学电子服务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经济规划院顾问组专家,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院创始成员。
要不要救溺水民企
编者按:溺水的是民营企业,受伤的是整个中国经济。对于正在激流中挣扎的溺水者来说,在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市场化创新的宏观目标迟迟不能启动的大前提下,他们的命运很可能是非常可悲的,岸上的人手中,其实并没有“救生圈”。眼下,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八个字是可靠的,那就是抓住现金,听天由命。以下为全文。
今天若到浙江温州、广东东莞和佛山去调研,你会看到十分惊恐的景象:激流之中,一群又一群的“溺水者”百般挣扎,呼号连天。而在岸上,又有数群人围观,他们有的在激烈地争论是否要施以援手,有人则拿出各种款式的“救生圈”,做出援...
1991-2011中国企业这20年
20年间,中国制造的强势崛起,以及互联网企业的辉煌前景,构成经济万象中最为夺目的风景。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而实际上从1990年代初,中国企业才真正步入一个崭新意义的高速发展期。而此后的20年间,中国的经济蓬勃向上,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企业也从稚嫩走向成熟,从草莽走向规范,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
而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可以10年为一长度简单分为两个阶段,前后10年目标迥异,气象变迁,体现出企业发展的嬗变痕迹。简单述之,使我们可对这二十年的情况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1-2001
之所以...
成为金钱的奴隶是无法与金钱平视对坐的
金钱是万能的
也许在即将离开这个忙碌、喧嚣的尘世时,你会问自己:一生中,什么给你带来过最大的快乐?英国最大的期货公司终身总裁马丁·摩尔斯回答:“是我18岁那年赚到第一个英镑时。”
你,肯定不会这样回答。因为你并不觉得自己热爱金钱,更害怕在临终之时还留下一个葛朗台式的“恶名”。
然而,你不能不热爱金钱。
“金钱是万能的”这句话一点不假,因为现世万物,金钱是惟一可以交换一切的“万能工具”。它是一个天平,你可以在上面称出一个人的成功、一个企业...
改革共识的七个误区
一个国家的改革成功,务必有全民共识作为前提,共识越强烈,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过往几十多年间,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正得益于此,用很有意识形态的话说,就是“全国人民都拧成了一股绳”。今天,当我们重新来讨论改革的时候,却会很无奈地发现,这股绳有松散来开的迹象。也就是说,共识似乎正在瓦解。
我试着排列了一下,至少下列七个“改革共识”需要重新修正。
共识之一:强国共识。
中国的现代化开始于一个巨大的历史悲情,列强入侵,帝国羸弱,如李鸿章所疾呼,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所...
寻找一个“下落不明”的阶层
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
―― 瑞典诗人 托·特朗斯特罗莫
【一】
1979年9月的一天,法国学者玛丽·白吉尔坐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办公大楼里,等待一个重要官员的接见。白吉尔是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 家,曾参与了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的写作。她后来记录那次会见场面时写道,“这位官员从门外进来,后面跟着五六个随行人员,从他的外表看,似乎要比 其63岁的实际年龄年轻一些。他身穿一件直领、贴袋的中山装――这是中国官员惯常所穿的服装,但他所显露的那种灵活和步姿和举止,却使我骤然联想到美国商 人。他插在胸前口袋的镀金钢...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崛起史
任式野蛮
任式野蛮
中国企业界目前已经陷入了一个语境尴尬的困局。任志强是一个代表人物。
上月,我在冰天雪地的亚布力访问任志强。在整个过程中,他一直没有笑容,我怎么逗也不行。他说刚刚读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觉得其说颇可自圆,他又问我,你可能读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
北京第一 纽约第二
北京与纽约非常的相似,它们所有的荣耀都与摩天大楼和金钱有关,而它们的忧伤,或许也就是权势和财富本身。
1
我跟刘强东站在“天眼”的边上,你瞧我一眼,我瞧你一眼。
“天眼”在“大裤衩”的第三十七层,往下一望是一百三十米的地面,胆大的人在上面蹦蹦跳跳,有恐高症的人靠近旁边便会双腿发软。那天,去CCTV二套录直播,时间还早,编导就领着我们四处乱逛。黄昏的天穹之下,北京的夜色被一层薄薄的雾霾遮掩,好像眼帘之前隔了一层不明真相的纱。
就在“大裤衩”的西南方向,一幢更高大的摩天...
中国为何没有“管理学大师”?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从一个落后的学习者,变成一个领先者,应该有情境与发展相结合的理论”,吴晓波说。
这位到访伦敦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坐在我对面,访谈中他强调最多的,是理性思想和制度架构建设对于教育和商业社会的重要性。他肯定地告诉我,当下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基于中国实践的管理理念大发展的前夜”。
眼下,似乎正是中国商学院的最好时代:全社会对于经济建设的昂扬热情,已经支撑这个国家的商学教育走出了一条持续二十几年的向上曲线。从成熟的行业精英到新兴的创业阶层,庞大而广泛求知群体在源源不断地发展累积;与此同时,众多急于扩展版图的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