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袁绪程

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总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广西大学教授、桂林工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从1980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和出版社发表及出版200多万字文稿。

国外私立教育分类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为什么需要对私立教育进行分类管理?分类管理是否国际惯例和发展趋势?我们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允许兴办营利性学校,并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

一、私立教育分类管理已是多数国家的惯例

大多数国家,无论是欧美日发达国家、前苏联转型国家,以及亚非拉发展中和新兴国家,对私立教育都实行分类管理。因为这些国家不同程度允许某些教育领域的营利性,存在着公益性和商业性两类不同性质的私立学校。

何谓分类管理?从字面上的意思看,就是对不同办学的目的和行为进行合理规范和实行差别政策。将这个概念拆开,就是分类的标准、管理的准则。绝大多数国家都以是否“营利”作为分类的标准,来判别办学目的和行...

Read more

中国经济走势与改革


  

(本文系作者在914日中国改革20人论坛经济形势分析与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讲两点,一是经济走势,二是改革。中国经济的走势,大家都很关注。GDP增速从2007年的13%滑落到去年的7.8%,跌幅不能说不大。今年上半年继续下滑为7.6%。经济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已成为共识,关键是在什么位置能止住,不再下行,即能否守住7.5%的底线。在几个月前许多人还是很悲观的,所幸的是8月份已经止跌,PMI值已好转,回升到51.0%。今年GDP增速达到预定的目标7.5%或以上,看来是可能的。最近一些投行也纷纷调高了中国GDP估值。但是,明年GDP增...

Read more

袁绪程:楼市调控应是一揽子方案


调控政策一轮接着一轮,而房地产价格依然坚挺,部分城市持续上涨。限购、提高首付比例,乃至对售房所得征税20%个人所得税,都没能刹住房价上涨势头。

是中国住房市场供不应求?是建设用地受控或于过紧张?还是投资、投机需求过旺使然?就此问题,财新记者采访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袁绪程。

袁绪程认为,单纯使用某种行政和某种经济手段的调控治标不治本。房地产调控还应该从结构调整和基础调整入手。结构调整,指对制约和影响房价背后的某些体制和政策进行调整。如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公租房的供给和补贴,放开某些管制,增加建设用地的供给等等。基础调整,指基本规则和制度的调整,如加快公共财政、税收等...

Read more

人们为什么仇官仇富


  收入分配不仅仅是一个收入问题,而是涉及到所有制、占有方式、发展方式等等问题,甚至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体制问题。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收入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及其占有方式决定的。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可归纳为,一是收入差距过大,二是收入分配不公。

  为什么人们“仇官仇富”?仅仅是因为收入差距过大吗?我想不完全是,是因为“官商勾结”带来的分配不公。姚明拿那么多钱谁也没有嫉恨他,科学家拿钱很多,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们也不嫉恨他。可见,人们痛恨的不是一般的收入差距过大,而是痛恨分配不公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

Read more

关于中国未来十年改革的总体意见


  中国独有的增长模式及其相应的体制将中国从一个落后贫穷国家带入初步小康的中等收入国家。但是这种"三高一低"即高收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增长模式及其"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集权体制是无法持续的,也无力将中国带进高收入国家之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需求的提高,其弊端将日益突显并沉淀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和潜在的危机。比如"两极分化"在发展的初中期阶段表现为发展的动能和势能,但在中后期阶段则是内需不足和社会冲突的根本成因。

  转变增长模式的出路在于体制改革。如果不改革现行体制,贫富悬殊问题、分配不公问题、吏治腐败问题、土...

Read more

公有制的缺陷呼唤产权改革


  导言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以下简称“两种公有制”)是斯大林模式的产物,其根本缺陷在于产权不清、界定不明,在实践中无法体现“全民”产权和“集体”产权。因此,“两种公有制”的理论指向与实际操作完全背离,并异化为国家(行政)所有制或国家(行政)控制的所有制,它既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社会所有制”相差甚远,又与现代产权制度相悖。“两种公有制”适应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其必然发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