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可能是这段时间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我注意到有种观点认为,银行总部或办事机构在上海开办和运行得越多,国际金融中心就越名副其实。请问,金融中心就是银行越来越多吗?国际金融中心具体有着怎样的功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特色”何在?
一般来说,金融中心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高度集中,各类金融市场自由生存和发展,金融活动和交易比任何其他地方更有效率进行的都市。金融中心多被理解为资金或资本的集散地。国际金融中心则是若干个地区或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体系的中心城市,是促进全球性或区域性经济成长、投资及贸易发展的金融大都市。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包括各...
作者文章归档:陆红军
G20:“三实”主义 统一“会场”
G20高峰会议是在一定范围内处理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全球复苏的领导人协调会议,除了一次次会议更加务实外,更是一场场实用主义、现实主义和实务主义的博弈。
实用主义的美国
从美国做东的第一次会议开始,其就明确提出要果断地阻断危机、防止再发生。第一次会议不仅是各国首脑共商良策的“群英会”,也是分摊危机的“鸿门宴”。第一次的主题就是“金融市场与世界经济”,继续维护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和自由市场的经济体系。
美国式实用主义的表现:一方面强调自由市场,另一方面准备出贸易保护主义的牌;一方面主张对...
中国如何谋求全球金融领导力
当站在2011年头的巴塞尔全球经济会议宣告复苏已经确立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世界同时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难以主宰的朦胧状态。如何理解与把握这种长期状态的本质,经典的经济学与哲学似乎均面临着自身思想库、方法论不足的困境,而这正是复杂世界金融领导力资源匮乏的根源。
1、多重危机时代的复杂性
我们正处于全球危机的“后果阶段”,这个阶段派生的“另类危机”和衍生危害(金融贸易保护主义和通货膨胀等)远超人们的想象,甚至大于危机本身。由于传统理论与法则都难以穷尽这些复杂问题背后的本质,使得世界大势变得愈发扑朔迷离、错综复杂。
...
金融保守时代中国何去何从
我们正处于一个金融和经济思潮泛滥的时代,金融自由、金融创新和金融激进主义各种思潮纷纷登场混淆视听,然而金融保守却成为这次思潮的缺席者。
金融保守不同于贬义的“保守主义”和金融压抑,它是指金融决策与金融行为中审慎、诚信、可靠、适度的原则与规范。近30年全球化的正反经验表明,金融保守缺位不仅是欧美的问题,也是全球各国的通病。
英国和美国作为近现代两大金融强国,各领金融风骚上百年,奥秘在于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坚持金融保守。
伦敦金融中心的适度开放和“原则监管”的适时实施,是英国金...